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桑园围:承载珠三角文明的水利工程遗产
 
分享到:
2020-04-16

俯瞰桑园围  佛山水务局供图

清代《桑园围总志》桑园围基图  中国水科院水利史研究所供图

  □肖飞

  在珠江三角洲的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有一个历史悠久、价值突出、极具代表性和标志性的古代水利工程体系,不但改变了当地传统的农耕生产方式,对珠三角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历史作用,而且延续至今仍在发挥防洪、灌溉、排涝、水运、养殖、种植等综合水利效益,成为岭南水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文化符号,这就是承载珠三角文明发展和见证珠三角沧桑巨变的基围水利工程体系——桑园围。

  1991年,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曾与广东省水利学会、《珠江志》编纂委员会在佛山市联合召开“纪念桑园围800周年暨珠江三角洲水利史学术讨论会”,有力促进了基围水利遗产保护和相关历史文化研究。《桑园围总志》《续桑园围志》《图说桑园围》《广东新语》等历史文献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

  去年,我随同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的几位专家前往佛山南海、顺德实地考察了桑园围水利工程体系及相关遗产、遗存。考察项目包括桑园围水利工程体系现状,围堤、古闸窦、古河涌等历史水利工程设施遗存遗迹,部分古碑、古桥、古村落、相关庙祠等历史文化遗存,还有极具代表性的桑基、果基、花基、蔗基鱼塘等,以及乡村旅游、文化旅游发展等状况。

  我们来到吉赞横基、樵桑联围西堤、龙江围等处,穿行在石龙窦、武陵窦、吉水窦等历史窦闸遗址和部分围内河涌及石塘闸、结子观音闸、探花桥闸、歌滘闸、河清闸、沙口闸之间,爬上西樵山鸟瞰着波光粼粼的桑基、果基鱼塘,漫步在烟桥古村、松塘古村的小巷,亲身感受到了桑园围厚重的历史价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更为水乡人民祖祖辈辈变水害为水利、人水和谐共生的勤劳、智慧而赞叹……

  桑园围的前世今生

  桑园围是珠江三角洲著名的大型堤围,位于广东省南海和顺德境内珠江干流之一西江的下游,是西、北江干流主要堤围,分东、西围,抵御西、北江洪水。

  桑园围的自然地理特点为依托山岗而建。西堤起始于西樵山飞鹅翼,是依托一连串的山丘而成。东堤起于吉赞横基,依靠锦屏山等而成。围内岛、丘凸起面积约占桑园围总面积的18%。

  桑园围全长68.85公里,围内面积133.75平方公里,捍卫良田1500公顷,因有不少桑树园而得名。桑园围始建于宋,最初的围堤是土堤。清雍正五年(1727年),开始将最危险的海舟堡三丫基改用石砌。此后,不断改土为石。至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有一千九百余丈围基被改为条石砌筑,七千余丈的土堤也在临水面加砌石护坡。内水和外水经由堤上的石窦(涵洞)调节,灌溉用水经由上游的石窦引入围内渠系,降雨过多时则经过下游的石窦向外江排水。清乾隆时,全围共有石窦16座。桑园围东南部地形最低,宋元时代留有泄水口;后因河道淤积抬高,外水涌入,遂于明清间陆续堵塞了水口,并增建小围和闸门,防止江水倒灌。至清同治年间,围内建有若干小围,以加强大围整体安全。如玉带围、五约子围、南方子围、东安围、南华围等共23座,闸窦51座,围堤总长66.7公里。顺德县龙江段至民国初期才加高并联成围,1924年增建歌滘、龙江、狮颔口三座水闸后,成为一条较完整的园围。据《(民国)桑园围志》记载,在清光绪年间开始议论围尾筑闸,有歌滘、狮颔、龙江等三口,1926年开始筑闸。

  桑园围在运用过程中,陆续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修《桑园围志》,记录桑园围的历史和管理维修经验,此后各代又陆续增补。新中国成立后,经过联围、培堤、整治险工等措施,桑园围已成为樵桑联围的南半部分,防洪能力由不足10年一遇逐步提高到50年一遇标准。

  令人欣慰的是,尽管近几十年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对桑园围部分水利遗产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但基围水利体系格局与文化肌理基本完好。围内一些代表性的古村落,如烟桥、松塘等保存完好,村落格局与桑园围河涌水系密切融合,烟桥古村历史建筑上的洪痕题记仍在,尤其是具有历史价值的骨干水道、围基砌石构筑物、闸窦和水则、石碑等工程设施,以及用于祭祀水神的社稷坛等水利遗产还大多留存完好,有的甚至还在发挥功能。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水利工程对区域环境的优化、经济发展的支撑和对文化的影响。

  桑园围将迎来新的生机

  为了保护传承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学习传承古代岭南劳动人民可持续性灌溉的智慧,广东省水利厅和佛山市委市政府去年根据专家建议,启动了桑园围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工作,先后组织开展了桑园围灌溉工程遗存的系统调查勘测、专题研究和申遗专项规划编制等工作。

  今年1月,佛山桑园围成功入选2020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国内候选工程,为全力冲刺申遗工作迈出了扎实的一步。

  接下来,佛山市将根据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申报要求,编制《桑园围灌溉工程遗产保护与发展规划》,在系统、科学、有效保护桑园围灌溉工程遗产的基础上,结合乡村振兴、全域旅游和广东万里碧道建设,进一步挖掘桑园围水利历史文化,系统收集、征集桑园围历史文物、档案等,以及遗产修复整治过程中发现的古代水利工程材料、构件、相关设施等,不断改善遗产区域景观环境,择址筹建桑园围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博物馆,集中展示桑园围历史文化和水利科技,系统展示珠三角水利农业开发史以及区域自然史、人文史,努力使桑园围成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保护利用的广东标杆。

  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承载珠三角文明近千年的古老桑园围迎来一个脱胎换骨的新生,焕发出更加灿烂辉煌的新姿。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0年4月16日

肖飞
责任编辑:段玲玲
相关新闻
 
珠江防总召开2020年工作视频会议安排部署水旱灾害防御工作
水利部检查珠江流域防汛工作
珠江委检查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水土保持工作
珠江委制定印发节水宣传工作方案
珠江委主持完成大藤峡船闸试通航验收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