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站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黄藏寺的“成长密码”
 
分享到:
2022-12-19
 
  □记者 王静琳 通讯员  刘君
  
黑河黄藏寺水利枢纽工程大坝
  千里黑河映初心,巍巍高坝耀征程。
  2016年—2022年,黑河黄藏寺水利枢纽工程(以下简称“黄藏寺工程”)已经走过了6年的建设时光。从0米到98米,随着大坝一天天“长高”,黄藏寺工程已在祁连峡谷展露巍峨壮美的雄姿。
  这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上首座控制性枢纽工程,其建设对于河西走廊地区高质量发展以及筑牢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意义重大。
  2022年是黄藏寺工程决战决胜的关键之年,广大建设者不负众望,以筑坝速度快、质量高刷新建设记录。
  在高寒高海拔的青藏高原,面对错综复杂的工作界面,他们是如何克服各种风险挑战,取得如此骄人成绩的?这里,带你解锁黄藏寺工程一年来的快速“成长密码”。
  关心——月月专题研究 时时放心不下
  黄藏寺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也是黑河流域重要的水资源配置工程、生态保护工程和扶贫开发工程。2022年工程建设进入后半程,也是最为关键的攻坚期,大坝浇筑的任务重、工期紧。特别是国家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加大水利基础设施投资的大背景,对工程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作为黄藏寺工程的直管单位,黄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黄委”)抓实抓细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8月初,黄委主要领导深入工程建设一线,现场解难题、鼓干劲、督进度。10月下旬,黄委主任祖雷鸣在黄藏寺工程建设视频调度会上强调,要锚定目标、攻坚克难,全力推动工程安全有序加快实施,为稳住经济大盘作出水利贡献。黄委主管领导每月召开项目调度会,从人事、资金、管理等方面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为项目推进指明方向、确立目标,确保项目建设增速提质。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黄河设计院”)作为黄藏寺工程的EPC总承包方,将该工程定为“一号工程”,举全院之力,调兵遣将、尽锐出战,确保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
  黄河设计院副总经理王兰涛介绍,在技术方面,公司选派以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景来红、李清波为首的技术团队深入开展专题研究,攻克了混凝土温控、滑坡体处理等多项技术难题,保障项目顺利运行。在管理方面,一方面配足配强现场管理团队,48名业务骨干组成的EPC项目部,长年驻守在施工一线,每天开展工作面巡检,随时随地解决现场各种棘手问题;另一方面,成立了黄藏寺工程督办工作组,王兰涛带领黄河设计院工程总承包事业部3位中层干部,每月到现场督办工程质量、进度、安全,高效决策项目相关问题。
  黄藏寺工程是我国水利行业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中第一个采用EPC总承包模式建设的枢纽工程。黄河设计院身为黄藏寺工程的“大管家”,需要对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实行全过程管理,责任不可谓不大。
  作为督办工作组成员,黄河设计院工程总承包事业部党委副书记孙俊东今年多次深入黄藏寺工地,爬大坝、下厂房、翻规范、问专家……60多个日夜的一线督导,让他这个文科生逐渐变成工程建设的行家里手。“现在即便不去项目现场,我每天早起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查看现场视频画面,看看工区各个工作面运行状况如何。”孙俊东说,黄藏寺让他和同事们“时时放心不下”。
  各级领导高位推动,参建人员全力以赴,将项目“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是黄藏寺工程快速“成长”的第一道“密码”。
  安心——实现零事故、零死亡“双零”目标
  黄藏寺工程所在的黑河源头位于祁连山脉腹地,具有高寒、高海拔、高纬度、高边坡、高地震烈度“五高”特点。这样特殊的气候和地质条件,就像一只只“拦路虎”,给建设者带来重重考验。
  
祁连山
  吴增光,一名沉稳内敛、干练细心的专业安全工程师,至今已转战多个工程总承包项目。2022年,他被派往黄藏寺工地,担任黄藏寺EPC项目部副经理、HSE管理部经理。
  “第一重考验是安全。坝址区两岸山峰耸峙,地质条件复杂,施工场地狭窄集中,经常需要立体交叉作业,加之高寒缺氧,项目现场安全生产风险高,安全生产管理任务重、压力大。”谈及黄藏寺项目安全管理,吴增光面色凝重。
  万无一失、一失万无,安全生产须臾不可放松。黄藏寺EPC项目部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以案为鉴、警钟长鸣,推出多项安全生产管控新举措,以铁规、铁面、铁腕、铁心,着力加强本质安全建设,为平稳推进工程建设保驾护航。
  “从大坝模板上坠落时,眼前一片漆黑,太可怕了。以后干活一定要对自己负责,系好安全带。”这是一线作业人员在黄藏寺VR安全体验馆的切身体验。据介绍,今年4月,黄藏寺工地建成VR安全体验馆后,每位作业人员都在此“切身”体验了各种事故发生的场景,均增强了自我防范意识。
  此外,EPC项目部还制定了安全生产奖励办法,按照月度考核结果,将奖励直达一线班组;组织开展“隐患随手拍”、“三违”行为专项整治、安全生产提升和年度决战百日行动等活动。严防死守,严管重教,努力使遵章守纪成为作业人员的自觉行动。
  黄藏寺工程建设工序复杂、作业面众多,安全工作单靠作业人员的自我防范远远不够。“还要加强风险源头管控,确保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吴增光介绍。
  他举例说,大坝模板安拆作业危险性大,虽然作业人员系上了安全带,但身处几十米的高空,面对凌厉的风,心理和生理仍经受着极大考验。EPC项目部组织施工单位在模板外侧增设了安全网,并在大坝上下游坝面水平安装了总长150米的防坠网,为作业人员增加了多道牢固的安全防线。砂石料系统承担着整个大坝浇筑的骨料加工任务,生产任务紧张,由此带来繁重而紧迫的设备检修或维修任务,极易发生触电事故。EPC项目部在皮带机事故开关上新增拉绳开关,紧急事件发生时在现场任意处拉动拉绳开关即可断电,从而实现对人身及设备的保护。在温控方面选择经济、安全的氟利昂作为制冷剂,临时用电采用“三级配电,二级漏电保护和TN-S接零保护”,在垂直交叉作业区设置防护棚。
  
大坝设置水平安全防坠网
  提升本质安全水平,筑牢安全生产防线,2022年实现了安全生产零事故、零死亡的“双零”目标,是黄藏寺工程快速“成长”的第二道“密码”。
  匠心——混凝土浇筑合格率远超规范要求
  “发扬工匠精神,打造百年工程,这是我们设计之初就定下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一直在努力,‘苛刻’对待每一个细节。”黄藏寺工程总设计师郑会春说道。
  黄藏寺工区寒冬漫长、夏日短促,冬夏温差达到近60摄氏度,巨大的温差严重影响混凝土浇筑质量。郑会春说:“黄藏寺工程是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混凝土浇筑质量要求特别高,如果内外温差控制不当,大坝就会出现裂缝,轻则影响大坝质量,重则造成大坝渗漏等严重安全事故,因此必须做好混凝土夏天降温、冬天保温工作。”
  为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EPC项目部成立质量控制专班,细化责任分工并落实到个人,对砂石骨料生产,混凝土拌和、运输、入仓、碾压、温控、养护、备仓等各环节进行全流程严格监管。同时,采用大坝变态混凝土机械振捣臂等施工工艺,解决了混凝土振捣不均、过振、漏振等问题;升级改造拌和站风冷及水冷系统,建立冷却监督机制,确保了碾压混凝土温度满足温控要求。
  
混凝土碾压施工
  正是这些先进的技术和严苛的管理措施,使大坝在水利部组织的质量抽检中出机口温度合格率达到98.5%,远超70%的规范标准。20余份混凝土质量全部合格,充分彰显了“黄藏寺品质”。
  黄藏寺坝址区地质构造复杂,断层、节理非常发育,岩石风化严重,工程周边环绕着大量高边坡堆积体、滑坡体,最高边坡达270余米,时刻威胁着大坝施工安全和质量。EPC项目部“因地制宜”,及时补充地质勘察,统筹考虑处理方案,积极增设GNSS、微芯桩等自动监测设施,加强过程管控,累计投入近千万元,确保了边坡稳定。
 
 GNSS自动监测设施
  在建设管理中,EPC项目部还创新性地引入BIM系统。这是一种多维模型信息集成系统,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工程建设中的真实情况。“每周将施工资料输入BIM系统,即可直观查看执行过程中哪项工作进度滞后、质量存在问题,从而及时做出优化调整。”郑会春说。
  秉持“百年大计,质量为本”理念,敢于创新、精于管理,是黄藏寺工程快速“成长”的第三道“密码”。
  初心——紧盯目标任务,不惧万千困难
  黄藏寺工程所在地区平均海拔高达2780千米,全年有效施工期仅半年时间,为确保在有限的施工期内保质保量完成目标任务,EPC项目部牢记初心使命,不惧万千困难,争分夺秒推进工程进度。
  “即便冬日气温降至零下二三十摄氏度,手机都无法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建设者依然坚持在第一线。”孙俊东说,这时候大部分当地人去西宁过冬了,只剩下建设者在坚守。
  
冬季的黄藏寺工地
  2022年3月,黄藏寺工地寒风刺骨、滴水成冰,复工复产已然开始。EPC项目部克服疫情、低温等影响,组织施工队伍提前进场,于3月8日在砂石料加工系统工地吹响了复工号角。技术工作也在有序推进,EPC项目部组织专家就坝址区的滑坡体、堆积体处理方案进行深入研讨,完成大坝单元质量评定和料场设计变更及碱活性骨料的研究报告并通过水规总院咨询。
  万事俱备,只待“春风”。待5月25日天气回暖,大坝碾压混凝土浇筑顺利开仓。
  大坝浇筑启动后,EPC项目部以问题为导向,采取日报、半周报的新举措,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管控,明确工作改进方向;科学统筹施工组织,对各个工序的时间精准计算、紧盯落实,真正将“小时计”落实在具体行动上。
  “此外,我们还‘论功行赏’,哪支施工队伍保质保量超前完成节点目标任务,就会得到奖励,今年累计奖了200多万元。”王兰涛介绍。
  历经6个多月的日夜鏖战和紧张拼搏,黄藏寺工程于2022年9月28日提前完成大坝浇筑至2600米高程的年度建设目标。截至发稿,全年浇筑混凝土19.9万立方米,帷幕灌浆6414米,金属结构安装403吨,钢筋制安1870吨,成功打赢了黄藏寺工程攻坚战。
  
提前完成大坝浇筑至2600米高程的年度建设目标
  在这场“战役”中,涌现出许许多多不畏艰难、不惧风霜的勇士。他们抑制对家人的思念,克服强烈的高原反应,全身心投入工作当中。从云绕山尖的高原清晨,到夜幕深邃的祁连星空,他们的每一天都漫长而忙碌。
  王飞,黄藏寺工程EPC项目部副经理,全面负责工程施工管理工作。2017年9月来到黄藏寺,一干就是5年。
  今年2月11日,当人们还沉浸在春节的欢乐氛围中时,王飞已打包行李、撇下思念,挺进冰雪锁冬的高原腹地,着手复工复产各项准备工作。他带领施工监控部全体人员日夜奔波在各个施工现场,亲手推动着大坝一天天“长高”。他说:“工程质量是底线,不可突破,我要紧盯每一个细节,严把每一道程序,建设优良的工程,干出光荣的事业。”
  EPC项目部党支部书记、项目经理于立新不顾常年高血压的困扰,面对急难险重总是冲锋在前。今年汛期,EPC项目部营地南侧的山沟发生山洪、泥石流,工区对外交通中断,部分施工设备和供水管路损毁。
  灾难发生在风烈雨急的夜晚,于立新第一个冲出营地,带领一支由党员干部组成的抢险突击队奔赴出险地点。气温只有10摄氏度左右,冰冷的雨水灌进了衣服,他们心里全是水情、工情,在雨中站了几个小时,全然不顾寒气袭体。雨夜漆黑如墨,只有手电筒微弱的光亮映照着他们忙碌的身影。
  是千千万万的他们,托举起了黄藏寺工程的“高度”。
  一往无前赴之、不遗余力成之,是黄藏寺工程快速“成长”的第四道“密码”。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经过2000余个日日夜夜的奋战,黄藏寺工程完工已经指日可待,“高峡出平湖,碧水映雪山”的美景即将呈现,黑河流域乃至河西走廊地区的发展必将由此掀开新的篇章。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2年12月19日
王静琳 刘君
责任编辑:邓婉颖
相关新闻
 
科技赋能“新一线”
黄委利津水文站完成二代无人测验平台安装调试工作
台前河务局进入黄河防凌全面备战状态
山东河务局启动重大水利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
把学习成效体现在推动重点工作上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