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大河之治:安澜入梦幸福来
 
分享到:
2020-09-24

  □记者 李晓莹

  当她诞生于昆仑之巅冰峰的纯净,当她扬浩荡长风卷起激浪的澎湃,当她汇千百溪流奔入大海的壮阔,当她贯万里巨流连通九州的根魂,没有哪个人能忽视她的名字——黄河。

  这是一条历史之河、文明之河,大河与大国命运交织,融合在流淌五千年的血脉之中。

  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擘画治理蓝图,开启黄河“大治时代”。治理保护母亲河的使命从关注河流本身的“维护黄河健康生命”,蝶变为建设关注人本的“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从“河流健康”到“人民幸福”,这一代黄河人肩头的担子何其重大、何其光荣。

  大河之治,始于安澜。水旱灾害防御,始终是黄委的首要核心工作。如何做好水旱灾害防御,确保黄河长治久安?如何用高质量的防汛安全为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一年来,在秋冬春夏的四季流转中,防汛工作者夜以继日地追问、思辨、求索、实践,他们认真学习、深刻领悟,快速找准角色定位;他们科学防疫、坚守岗位,牢牢稳住防凌阵脚;他们主动作为、自我加压,汛期工作亮点纷呈;他们勇于付出、乐享收获,防洪效益显著提升……为了壮美幸福梦中锦绣万里的大好河山,他们奋楫中流、劈波斩浪!

  2019年秋 用一个收获启示无数个收获

  秋天的颜色与黄河最为相像,千万顷金色麦浪翻滚在大河两岸,收获一整片天地的金黄。

  2019年的秋天,黄河收获了一个有关幸福的梦想。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发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国运”盛则“河运”兴,大河之治体现大国的治理能力,大河之治也带来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

  机遇往往伴随着挑战。对黄河人而言,建设幸福河道路上最大的挑战即“洪水风险依然是流域的最大威胁”。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强调:“尽管黄河多年没出大的问题,但黄河水害隐患还像一把利剑悬在头上,丝毫不能放松警惕。”

  跫音回响,大河昂扬。针对总书记重要讲话中关于防洪保安工作的指示,黄委上下迅速展开了深刻的领悟学习。

  黄委党组高度重视水旱灾害防御工作,黄委主任岳中明多次主持召开黄河水旱灾害防御会商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求“提高政治站位,深入领会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供水安全。”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主管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的黄委防御局更是引起强烈反响。2019年9月29日,防汛大楼14楼防汛会商室,这里是黄河防汛调度决策生成的“中军帐”,也是进一步深入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研讨室”。如何领悟讲话要义?如何调整思路及技术路线?如何在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实际中践行治理思路?大家纷纷展开激烈讨论。

  “总书记重要讲话论述精准、内涵丰富,是黄河治理保护工作的纲领性文献,也为黄河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黄委防御局局长魏向阳表示,“我们要找准角色定位,创新工作思路,坚定信心,埋头苦干,全力保障流域防汛抗旱安全。”

  一年来,黄委防御局结合单位实际,从学习方式、学习清单、时间安排、学习要求、学习宣传和学习组织6个方面制订专题学习方案,经常学、反复学、持续学。同时,该局还举办黄河水旱灾害防御技术培训班,向基层防汛部门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提高各级水旱灾害防御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航向谋定绘蓝图。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抓紧开展顶层设计,加强重大问题研究”工作要求,黄委防御局立即行动起来,积极参与顶层设计和规划纲要编制。2019年9月下旬,该局便组织多名技术骨干,对当前黄河水旱灾害防御工作进行全面梳理,并多次邀请专家,用全新的治河视野对当前水旱灾害防御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新的方向和思路。在此基础上,配合水利部防御司编写完成《水利部防御司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并派出技术人员参与呈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部分内容编制。

  治黄顶层设计、国家重大战略,这一年的黄河人身处潮涌之中,深刻感受到一场巨大变革即将引发的澎湃。2019年,黄河在秋天收获筑梦幸福的理想,也由此播种希望、把握机遇、直面挑战,准备迎接更多的成长和收获。

  冬春相交 “至暗时刻”稳住防凌阵脚

  己亥末,庚子春,冬春相交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从武汉扩散至全国。经济停摆、城市封闭、全民抗“疫”,突发的“黑天鹅”事件带来一段短暂的“至暗时刻”。

  黄河长江,心手相连。作为兄弟单位,黄委时刻牵挂长江委疫情安危。紧急情况下,黄委第一时间对接长江委,克服物资紧缺、交通不便等重重困难,于2月6日筹集一批医用防护服、口罩、测温枪、消毒液等防疫物资送往武汉。

  越是国家进入紧急状态,越要守好民族的根脉。除了驰援长江,黄委当下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全力确保2020年防凌安全,在经济社会的“至暗时刻”牢牢稳住防凌阵脚,全力做到“不添乱、多出力、做贡献”。

  冬夜再冷也终会过去,当2月的温暖阳光照耀在黄河上游,坚冰消融、冰河萌动,2020年的大河之春反而来得更早一些。

  2月20日8时,黄河巴彦高勒水文断面平稳开河,开河日期较常年偏早22天,为有资料记录以来最早。

  这个凌汛期,除了开河时间最早,黄河封河流量亦为近年最大,头道拐河段水位为封河期历史最高,加之疫情影响,压力倍增。2月20日当天,黄委主任岳中明主持召开年度第八次黄河防凌会商会,要求全河各级单位提高政治站位,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态度,确保黄河防凌安全,为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黄委各级上下一心、积极行动,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并保证自身安全的同时,打赢了一场高质量的“防凌保卫战”。

  高质量防凌体现在施策精准上。在确保防凌安全的基础上,保障灌区引黄供水并兼顾生态补水。黄委多次召开防凌会商会,密切关注凌情和天气变化,及时分析凌情变化,科学调度骨干水库和分洪工程,提早主动调整水库泄量和水位,稳妥实施应急分凌,积极应对防凌压力,并做到防凌保安和乌梁素海生态补水相结合。黄委防御局科学编制年度防凌预案,并进一步细化实化开河关键期防凌措施,结合漫滩、堤防偎水情况和卡冰结坝位置分析,提出应急保障措施;内蒙古河段流凌当天启动防凌运行机制,实行24小时值(带)班制度,全面进入防凌戒备状态,春节假期期间,仍然坚持克服疫情影响,统筹安排应急值守力量;内蒙古河段流凌后,派出工作组现场督导清障工作,加强涉河项目监管,确保行凌畅通。

  高质量防凌体现在科技引领上。疫情期间人员巡查不便,视频监视、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河、地面巡测等高科技立体监测手段各显神通,全面掌握重点河段凌情变化。太空“慧眼”助力防凌,黄委信息中心充分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监控内蒙古河段和万家寨库尾等关键部位凌情变化,遥感中心负责人李胜阳带领团队采集卫星遥感影像181景,编制凌情遥感监测报告69期,及时提供精确有效的数据服务。数据遥测大显身手,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黄科院”)利用“冰凌定点监测雷达”,每10分钟自动收集一组数据、每30分钟自动拍摄一张照片、一段视频,身在郑州的科研人员张宝森可随时从办公电脑中调出内蒙古河段数据和图像信息,为黄河防凌及科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撑。黄委宁蒙水文水资源局派出巡测队,队长马振平带领队员在防凌一线跟踪凌情动态,充分利用无人机(航拍视频直播平台)、图像解析技术等测报能力提升成果,通过视频实时监控河道凌情,每日报送凌情信息和开河视频影像资料。

  高质量防凌体现在效益多重上。3月20日,黄河699.5千米冰封段全面解冻,又一个凌汛期胜利结束,沿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障。同时,凌汛期间,黄委3次调整小浪底水库下泄流量,实现防凌调度和水资源调度无缝衔接,甘甜的黄河水汩汩流入灌区,保障下游春灌用水,不误农时;超过6000万立方米生态补水进入乌梁素海,改善湖区水生态环境;9497万立方米应急补水,让黄河口湿地喝饱了幸福的生态水。

  关键时刻,关键作为,黄河人在特殊时期牢牢稳住防凌阵脚,为国家分忧、为人民尽职,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出重要贡献!

  2020年夏 破局而立打开全新防汛视野

  2020年是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开局之年,又恰逢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大冲击。在此背景下,黄河防汛绝容不得半点闪失。

  2020年,注定是不凡的年份。这一年的汛期亦不同寻常:下游卡口河段通过5020立方米每秒流量为“96·8”洪水以来最大值、连续迎战6场编号洪水多年罕见、小浪底入库6300立方米每秒洪峰为建库以来最大洪量、4000立方米每秒的下游河道大流量过程持续时间最长……2020年的黄河夏汛波澜壮阔,多个“历史之最”包含了破局而立的勇气担当、天地一新的防汛视野、创新开拓的调度思维,也许时隔多年,黄河人回想起这个汛期,心头的热血还是会瞬间沸腾!

  这一年汛期的不同寻常,从备汛阶段的站位大局便得窥见。

  4月20日开始,黄委主任岳中明就接连赴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地黄河防汛一线,强化防汛“战前”动员,要求全河各级全面进入“临战”状态,全力做好防汛工作。黄委防御局积极摸清“防汛家底”,从工程体系、非工程措施、防洪调度手段、应对“黑天鹅”事件思路及措施等层面做好防洪能力排查,系统梳理黄河流域现状防洪能力,并编制完成《黄河流域防洪能力分析报告》提交水利部。同时,还自我加压,开展黄河干流和主要支流重要河段水工程防灾调度情况排查,为解决黄河防洪核心关键问题,打好“主动仗”、下好“先手棋”。

  黄河如遇超标准洪水的重大风险,能不能防得住?能不能守得好?汛前准备全面就绪,只待演练的验证和检阅。

  为检视问题,一场全链条综合演练打响了2020年汛期的“战前之战”。6月16日,黄委会同流域省(区)、水库枢纽等多部门,以1761年型大洪水(花园口水文站流量32000立方米每秒)为背景,进行了黄河超标洪水防御调度演练,由此查漏补缺、调理程序、磨合机制、提高效能,切实提高了黄河超标洪水防御能力。

  这一年汛期的不同寻常,在实战演练的决断担当中悉数展现。

  6月24日,黄委创新调度思维,用新时代的防汛视野决策考量、果敢抉择:创造性利用小浪底水库腾库迎汛时机,开展防御大洪水实战演练,人工塑造大洪水过程,集中冲刷下游卡口河段,借此提高河流主槽过流能力,为黄河下游打开调度空间。

  不是没有担心和疑问。2020年汛前已知下游主河槽过流能力是4000立方米每秒,突破5000已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洪水量级,大流量下泄是否会漫滩?河势是否会突变?

  黄河设计院规划院副院长罗秋实带领的工程泥沙创新团队,多年来一直深度参与黄河防汛调度决策的方案设计工作,这些身经百战的专家们一开始听到5500立方米每秒的下泄流量也颇为震惊。但他们内心深处也为这样果敢的抉择所激荡,大破才能大立,更何况这样的突破不是心血来潮,它一方面呼应了新时代黄河长治久安的战略需要,一方面是站在前人治黄的良好基础上,站在科学计算、审慎决策的基础上,勇敢放手一搏,当可洞见更大天地。于是,团队成员连续加班,日夜攻关,利用自主研发的RSS数值模型开展下游河道大流量演进模拟和过流能力及生产堤偎水后溃口风险动态评估,最终形成“2020年防御大洪水实战演练黄河下游卡口河段滩区风险点提示图”,回答了黄委最为关心的问题:5500立方米每秒大流量下泄可能出现哪些风险点?应对措施是什么?提示图为河务部门进行针对性的科学防守提供了重要依据。

  对于黄科院来说,5500立方米每秒的流量同样是一个巨大考验,这意味着一天天通宵达旦、一次次激烈探讨。最重要的是,在防汛抗旱中,“数字黄河”和“模型黄河”必须成为决策拍板的支撑,他们没有任何回避可选。除了充分发挥数学、物理模型的高科技优势,泥沙研究所所长赵连军还带领团队,利用“模型黄河”进行“加强版”试验,比往年更多一次“极限测试”……经过数字模型和物理模型的反复研究论证,黄科院提交出大胆而又谨慎的报告,为黄委继续按照“卡口河段通过5000立方米每秒流量级洪水”优化调度方案施行提供技术支撑。

  同时,黄委水文局采用无人机实时航测技术,为计算河道过流能力提供基础数据;黄委信息中心通过高空卫星、低空无人机配合,密切跟踪监测下游河势变化……在各科研单位大量严谨的研究论证基础上,黄委最终确认了“小浪底水库下泄峰值由5200立方米每秒加大至5500立方米每秒”的调度方案科学可控,一次影响深远的“惊人一跳”定格历史!

  17天实战演练中,黄委滚动会商实时分析研判,一次次攻克调度难关。黄委防御局及早谋划、全面统筹,在为防汛决策全程提供专业支撑的同时,积极加强与水利部沟通,随时汇报实战演练思路、进展和成效,获得更多支持与关注。最终,在下游河南、山东两省河务及地方政府全防全控的严密守护下,5020立方米每秒洪水顺利通过卡口河段,下游主河槽过流能力由此全面提升至5000立方米以上,进一步打开了黄河下游的防汛调度空间。

  这一年汛期的不同寻常,于人民至上的6场“洪战”中尽可洞晓。

  2020年黄河来水偏早偏多,6月至8月总径流量208亿立方米,较多年均值偏多66%,其中,8月黄河上游总径流量88亿立方米,较多年均值偏多97%,唐乃亥水文站月平均流量2400 立方米每秒,排建站以来首位;支流洮河、伊洛河、渭河、汾河、大汶河均发生多年少见大洪水,干支流洪水并发,出现了6场编号洪水的罕见汛情。

  黄委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原则,积极应对连续洪水,全力以赴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汛期期间,黄委坚持滚动会商研判全流域雨情、水情、汛情,统筹部署上、中、下游各项防汛工作,动态调控干支流水库,始终把防洪安全放在首位。今年汛期,黄委共组织防汛会商66次,发布工作部署、水库调度指令295份,先后派出30个工作组、专家组,指导各地抗洪抢险工作,频率和数量均为近年之最。在黄委各级机构防汛责任制的严格落实、有力坚守下,在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统筹防控下,黄委成功应对接踵而至的6场编号洪水,为保护流域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再立新功!

  2020年秋 累累硕果是筑梦幸福的基石

  韶华四季流转,金秋时节又至,九曲黄河天高水阔,收获一整年的雄浑安澜。

  这不同寻常的一年里,黄河人最为珍重的收获是大河安澜,而其收获却又不止于安澜。安澜之外,黄河人还收获“一高一低”战略思维的明确,这是对水沙关系调节富有想象力的突破,也是实现黄河长治久安的深入探索。

  新时代防汛保安工作如何总领?总书记给出启示:“要保障黄河长久安澜,必须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黄委在完善水沙调控机制上积极探索,创新提出“一高一低”干支流水库群联合调度方略,实施水沙一体化调度、大尺度对接。

  所谓“一高一低”,即:利用上游龙羊峡水库高水位控泄,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尽力多拦洪蓄水,保持高水位运行,发挥“龙头”水库跨时空调节作用;中游小浪底水库承上启下,降低水位运行,在确保下游不漫滩的前提下,尽力泄流排沙,既最大限度释放小浪底水库迎洪拦沙库容,又塑造下游河道长历时大流量过程,推沙入海,冲刷塑造稳定的中水河槽。

  通过“一高一低”干支流水库群联合调度实践,这一年获得良好防洪减灾效益。

  今年汛期,黄河干流水库最大削峰率为58%。其中,黄河上游的3场编号洪水,通过龙羊峡、刘家峡水库联合运用,拦洪效果明显,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4省(区)河段均未超过河道安全行洪流量,共减少淹没耕地9万公顷,避免13.1万人受灾;黄河中游的3场编号洪水,利用三门峡、小浪底水库等中游水库群联合拦洪运用后,减少下游淹没面积866平方千米,减少下游淹没耕地5万公顷,避免11.85万人受灾,取得了较大的减灾效益。

  通过“一高一低”干支流水库群联合调度实践,这一年获得小浪底水库重大减淤效益。

  2020年小浪底水库最低水位将至205米,为水库运行以来使用的最低水位,汛期排沙超过3亿吨。近三年,小浪底水库在低水位条件下排沙出库超过13亿吨,大大延长了小浪底水库的使用寿命,为黄河下游滩区减少淹没提供保障,也为进一步完善黄河水沙调控体系赢得了时间。

  通过“一高一低”干支流水库群联合调度实践,这一年获得充足的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

  洪水也是宝贵的水资源,由于上游龙羊峡、刘家峡水库在汛期期间拦洪蓄水,保持高水位运用,实现防洪安全的前提下也兼顾了水资源的安全利用,今年汛期,龙羊峡、刘家峡水库拦蓄洪水达24.89亿立方米,为水库发电和沿黄工农业用水、引黄调水、生态用水储备了充足水源。

  大河之治始安澜,筑梦幸福壮河山。这一年收获的累累硕果,都将化作筑梦幸福的基石,托举起黄河国家重大战略的高质量实施。

  谆谆嘱托,催人奋进。未来,黄河人将继续积极把握战略机遇、努力践行使命担当,深度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黄河宁,天下平”的歌谣传唱不断、为长治久安的幸福蓝图早日实现,贡献全部的智慧和力量!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0年9月24日

李晓莹
责任编辑:李旸
相关新闻
 
稳稳的幸福
最后一公里的幸福
“幸福”的见证
黄委与生态环境部黄河局共建黄河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协作机制
百万青年沿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作行动主题交流活动启动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