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约战西霞院
——2020年黄河水文应急监测演练纪实
 
分享到:
2020-05-25

  □通讯员 王继和 龙虎 陈思宇

  5月20日,正逢小满。在黄河西霞院水文站下游1.4千米的河道右岸,二十多个身穿天蓝色工作服的人在紧张有序地忙活,这里是2020年黄河水文应急监测演练的主战场。

  精心部署的“突发”

  为了提高应急监测能力,更有效地防范突发水情,确保黄河干支流安全度汛,真正做到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从2005年开始,黄委水文局每年汛前都要举行应急监测演练。

  经前期对演练现场进行实地察看,初步选定在伊洛河夹滩实地开展地形测绘,黄河西霞院河段作为演练场地,模拟可能发生的伊洛河洪水造成夹滩上水漫滩的险情,黄委水文局相关部门4月29日就对现场情况、交通等方面做了实地考察,认为西霞院下游夹滩处右汊的河道、水流条件适合作为演练场地,且与去年相比河道断面条件更好,水面宽度增加了近5米,达80米左右。

  具体情况是,伊洛河突发局地强降水,形成超标暴雨洪水,并快速上涨,造成河堤溃口,涌出主河道形成漫滩,对伊洛夹滩滩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形成严重威胁,有关方面组织处置险情,水文局迅速派出应急监测队开展应急监测,经过实测获取漫滩区面积、水深、蓄水量及其变化,溃口水位、下泄流量及变化过程,溃口断面形态、体积等水文数据信息,及时向有关部门传送,为防灾减灾决策提供支持。

  通过这一精心设置的突发险情,进一步熟练操作仪器设备,开展并完成水文测验项目,提高技术水平和处置能力;检验先进的测验和通信设备、技术的应用;检验组织协调配合与后勤保障,熟练使用后勤保障设备、器材,加大未来测洪防洪的胜算。

  水陆空的“黄河战场”

  在应急监测演练现场,我们见到了许多用于水文测报的新式“武器”,比如测距仪、测深仪、遥控船载ADCP、无人机雷达等等,整个演练现场成了水文测报仪器、设备的展示台,也成了各种测报方式、手段的演示场,尤其是遥控船载ADCP、无人机雷达等现代化测验设备,又使得演练现场成为水陆空立体化作战的“黄河战场”。

  近年来,随着国家科技水平的飞速发展,黄河水文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水文测报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新仪器、新设备、新手段,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水文测报工作中,今年水文应急监测演练中的流量测验,就要用到走航式ADCP、无人机雷达等新型测报方式,用到的仪器设备就有转子式流速仪、流速直读仪、测深仪、测距仪、走航式ADCP及遥控船、无人机测流设备,以及冲锋舟、测深杆、笔记本电脑、电铃、秒表等。各种测报方式的交叉使用,不仅使测报手段更加丰富,还可以对不同方式的测验数据进行比对分析,提高水文测验的精度。

  今年的水文应急监测演练应用的无人机就有两种,除了在主战场西霞院河段用于断面流速测验的四旋翼无人机,在另一处战场伊洛河夹滩,还有一种用于航测的飞鹭UA-10型固定翼无人机。

  在此前的5月19日上午,我们跟随应急监测演练测绘组来到位于偃师市境内的伊洛河夹滩,目睹了飞鹭UA-10型无人机的航测情况。这种飞鹭UA-10型无人机外型与飞机相似,机身长1.3米,翼展2.2米,重6.5千克,携带相机像素达到4200万。在安装与试飞后,无人机在包括伊河左岸堤防、洛河右岸堤防,伊河、洛河交汇处夹滩的区域的6.2平方公里进行航测,通过1个航飞架次70分钟的航测,获得航测照片353张,数据量8.8G的原始数据,经过现场2台便携式工作站近4个小时的联合计算处理,当天即得到伊洛河夹滩的正射影像图、数字高程模型、实景三维模型等地形地貌成果数据,并且通过对现场获取的航测数据成果进行分析,编制出分级水位下滩区淹没面积、洪水量的图表,建立了伊洛河夹滩的水量淹没分析模型,实时分析不同洪水位漫滩场景下伊洛夹滩受灾的居民面积、工厂面积、居民户数,为突发洪水灾害条件下水文应急测验和防灾减灾提供基础的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

  便携式卫星小站的使用,则既可利用无线调度系统即时和现场指挥部取得联系,又能对各种水文监测数据进行认真分析整理,形成各类实测水文要素图表,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预报,并将监测成果传送到水文局信息中心。

  战地上的“青春之歌”

  我们注意到,这次应急监测演练的主力队员普遍都很年轻,无论是断面及水尺的布设,还是陆地上的水准引测;无论是浮标的制作、抛投,还是流速的监测、计算;无论是测船上的水深、流速测验,还是岸边的记录计算;无论是无人机的飞行操作,还是地面站的协作配合,都是由年轻人来进行。经向水文监测组负责人张家军了解,印证了我们的观察,在今年应急监测演练中大显身手的主力队员,全都是1980年以后出生的人,队员中年龄偏大的两位队员,刘社强、宋海松,虽然随队而来,但主要职责是观察、指导年轻队员。

  在年轻的队员里,我们发现好几位从前曾经采访过的水文人,比如水文监测组的张健,两年前在巴彦高勒水文站采访时,他就在那个站担任站长,后来他被选调回局机关,并被选入应急监测队。这次演练里,搭帐篷、打水尺、扎制浮标、上船操作流速仪,几乎处处可见他的身影。

  侯晓彬,2012年在小浪底水文站采访过他,如今他已担任了西霞院水文站站长,这次水文应急监测演练,他带领3名职工,既是水文监测组的主力队员,又作为东道主,举全站之力,从人力、设备、工具等各方面给演练以支持。

  刘和远,2012年在小浪底水文站也曾接受过我们的采访,如今也被选调回局机关,这次水文应急监测演练,他作为技术骨干,负责测流的记录计算。

  两部无人机的操作手们也都很年轻,测绘组的飞鹭UA-10型无人机,操作手王俊雷,地面站马坤都是30出头,而且都是研究生毕业,王俊雷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马坤毕业于西安科技大学。

  更令我们意外的,在测流速的几个年轻人里,还有一位博士生,他叫李兰涛,现在是测验处水文监测科副科长。这让我们感到,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已经成为黄河水文测报队伍的一个趋势,这个趋势表明黄河水文测报后继有人,年轻一代将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从老一代水文人身上继承下来的敬业精神,推动着水文测验工作更好地发展。

  提前进行的“决战”

  本次水文应急监测演练从上午9时30分开始,分别进行了布置场地练习、水位观测、测流操作、测量测绘、水情传输等科目的演练,除去半个小时的野餐时间,整个演练共进行了约5个小时,到下午15时结束。

  演练中,队员们态度认真,服从指挥,配合默契,各种仪器设备操作熟练,特别是传统测验手段与现代化测验手段的转换与衔接方面很流畅,展示了较高的技术水平与职业素养,各种测验方式取得的数据基本合理,达到了演练的目的。

  尤其令人感佩的是,演练结束后,二十多名队员不顾5个小时应急演练的疲累,在哗哗流淌的水声中,在蚊子开始出动的小树林里,进行了战地小结,水文监测组负责人张家军、测绘组负责人郭党伍、水情组负责人陶新分别进行了汇报,水文局副总工张留柱、测验处处长王怀柏对本次演练进行了点评,谈了自己的看法和体会,最后,水文局副局长、本次应急监测演练总指挥袁东良进行了简短有力的总结,给予了目标明确、组织严密、协调完善,符合预期的较高评价。在战地上进行的小结,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更有助于提高演练的水平。

  平时我们常说练为战,其实练也是战,这次水文应急监测演练,就是一次提前进行的决战,这场战斗打好了,对于今后遇到相似的险情时战而胜之,无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加大了夺取测洪防洪胜利的砝码。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0年5月25日

王继和 龙虎 陈思宇
责任编辑:李旸
相关新闻
 
东营黄河河务局消除险点隐患保安全
东营黄河河务局强力推进国家级水管单位创建工作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利专项规划》初步成果咨询专家意见
2020年黄河水文应急监测演练举行
春来工管意正浓——东营河务局春季工程管理小记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