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巧借天水润苍生
——黄河流域陕西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探寻之一
 
分享到:
2019-11-26

  □记者 王伟康 蔡瑶佳 特约记者 魏正叶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水中挟着黄沙,一直悠悠流淌,流出了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也流出了历代黄土高原人民的辛酸历史。

  “塬下河水奔流,塬上惜水如油。”家住韩城市芝川镇城北村的徐耀武回忆,从小就眼睁睁看着黄河的水流呀流,却长期过着缺水的日子。而今,不仅自来水进了厨房,而且10个大棚的香瓜长势很好,一年收入近15万元。

  近年来,陕西省按照“关中留水、陕南防水、陕北引水”的区域方略,大力推进节水社会、水系连通、基础设施、水生态修复、水治理能力“五大建设”,在极度缺水的黄土高原地区系统兴水治水,全力保障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善治秦者先治水

  先天缺水,历代治水,秦代修建的郑国渠、近代修建的“关中八惠”都是中华民族治水兴水典范,形成了陕西深远的治水文明。

  俯瞰三秦,虽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但陕西却是一个严重缺水的省份。作家陈忠实曾在文章中这样描述:“白鹿原上自古缺水,俗称旱塬。无论大村小寨的乡民,吃水是最大的困难……塬下人调侃塬上人说,宁可给你一个馍,不舍得给你一碗水。”

  数据显示,陕西人均、亩均水资源分别为1230立方米、588立方米,相当于全国水平的一半左右,其中70%的降水集中在汛期,71%的水资源量集中在陕南。陕北人均水资源量只有736立方米,低于国际公认的最低需水线。

  而关中地区作为全省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人均水资源量只有349立方米,仅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6,远低于国际公认的绝对缺水线。

  由于水资源极度匮乏,南多北少,分布不均,如何破题缺水困局,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一直是陕西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发展议题。

  新中国成立以后,陕西治水兴水步伐加快,特别是进入“十二五”以来,省委、省政府抢抓机遇,坚持把补齐水短板作为保障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举全省之力大兴水利建设。

  “自2011年以来,每年农历正月十五,陕西省连续8年开工一项重大水利工程。”陕西省水利厅副厅长魏小抗介绍,十八大以来,陕西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导向,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统筹水灾害综合防治、水资源节约配置、水生态保护修复,扎实推进防御水灾害、大干水工程、完善水设施、管控水资源、修复水生态、深化水改革、提升水管理、创新水科技等“八项水务”,系统谋划了十大水源工程、十大水生态工程,全面提升完善防洪抗旱减灾、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农业高效灌溉、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等“五大体系”,加快补齐水利基础设施短板。

  据悉,“十二五”以来,全省水利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发有为,真抓实干,全省累计完成水利投资1888亿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到“十一五”末总投入的2.8倍。先后有引红济石、引汉济渭、泾河东庄水利枢纽、西咸斗门水库、延安黄河引水等一大批水利工程开工建设。截至目前,全省水利工程年供水能力突破110亿立方米,设施灌溉面积达2300万亩,2062万农村群众实现饮水安全。

  蓄引提调活水来

  秋收时节,东雷抽黄灌区合阳县路井镇新民村大棚里的红提葡萄成熟了,“我们新民村是个移民村,全村1000多口人、3000多亩地,其中果业面积2400余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0%,主导产业为红提葡萄,现在年人均纯收入1.5万元左右。没有灌区的水,就没有今天的好日子。”村民李新庄感慨道。

  “过去这里遇到干旱年,没有收成,出去讨饭借粮是常有的事,后来有了灌区提水,农田灌溉有了保障,群众们的口粮也有了保障,而现在,我们不仅要保障农田灌溉,还要带领群众调整产业,种植经济效益好的农作物。”南乌牛灌溉系统路井管理总站副站长孟翼提到大荔县两宜镇洼底村的变化,心中充满成就感。

  南乌牛灌溉系统属于东雷抽黄灌区,是国家大型灌区,也是陕西省扬程最高、流量最大的电力提灌工程,东雷抽黄灌区有效灌溉面积102万亩,惠及合阳、大荔、澄城、蒲城41.7万人口。工程运行40年来,灌溉农田2910万亩次,灌区粮食亩产由受益前的70公斤提高到了540公斤,使昔日靠天吃饭、贫瘠不堪的“渭北旱腰带”成为全省最重要的粮棉果蔬生产基地。如今,东雷抽黄灌区按照一条渠道就是一道风景、一座泵站就是一个景点、一座设施就是一个景观来打造,纵横有致的渠道和星罗棋布的泵站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亮丽风景。

  仓廪实则百业兴,水利兴则天下定。目前大型灌区以占陕西省总耕地20%的面积,生产了占全省总产37%的粮食、34%的果品和25%的油料作物,成为陕西名副其实的“粮袋子”和“菜篮子”;全省累计建成万亩以上灌区187处、大型泵站8处,有效灌溉面积1889万亩,基本形成了蓄、引、提、调结合,大、中、小、微并举的农田灌溉网络。

  饮水安全助脱贫

  “以前,每隔两三天就要去拉水,拉着平板车来回一趟要花将近两个小时,这水啊,真的比油还金贵。”想起过去四处找水的日子,延安市延川县杨家圪坮镇普则塬村村民张前至今都会皱眉。得益于村里建成的小型供水工程,如今普则塬村实现了家家户户通上自来水的目标。“我们村地偏人少,竟然也能用上自来水,真是太好哩。”张前看着水龙头里徐徐流出的干净水,眉头终于舒展开来。

  “要保证农村居民安全饮水到厨房锅头、厕所龙头、浴室喷头,更多的地方依水得利、更多的人因水受益,最终达到吃水安全、用水方便、见水自然。”陕西省水利厅厅长王拴虎话语铿锵有力。

  陕西省瞄准农村饮水安全短板,精准施策,精准发力,确保一村不漏一人不掉。“十三五”以来,全省累计投资96.32亿元建成饮水安全工程1.71万处,解决了198.9万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特别是2019年以来,仅仅8个月时间就建成工程3581处,420.59万人的饮水安全得到巩固提升,1921个贫困村全部达到饮水安全标准。

  大思路构建大水网。水库是点,管渠是线,库渠成网,“融汇灌通”,构建起陕西现代化的水利工程网络格局。而今的三秦大地,大小水利工程星罗棋罗,蓄起一汪汪清水;万千条沟渠密布乡间田野,浇灌出一片片绿洲;一股股清泉流进千家万户,乡村群众饮水不愁。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9年11月26日

王伟康 蔡瑶佳 魏正叶
责任编辑:陈帅
相关新闻
 
一份特殊的订单
中国水利报:滔滔黄河水续写青岛啤酒传奇
内蒙古河段首现流凌 黄河进入2019~2020年度凌汛期
“2019中央及行业媒体黄河行”系列采访活动山东段启动
黄委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