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站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千里淮河景色新
——淮河流域深入推进河湖长制见成效
 
分享到:
2022-09-07
 

山东省潍坊市白浪河湿地 本报通讯员 褚光超

  □本报记者 杜雅坤

  千里淮河堤防整齐,古老运河舟船络绎。湖泊水库岸绿景美,河畅水清鱼翔浅底。一幅幅优美的画面在淮河流域各地展现,这得益于近年来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与流域各省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协力推进河湖保护治理。淮河流域河湖面貌发生历史性改变,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水生态产品,带来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落实责任,健全河湖管护体系 

  如今,27.2万名各级河湖长正活跃在淮河流域河湖管理一线,管理范围覆盖流域所有河流、湖泊、沟渠和水库。 

  沱湖是著名的螃蟹产地,曾饱受黑臭水污染困扰,鱼虾绝迹。全面实行河湖长制以来,安徽省率先出招,召集沱湖上下游的淮南、阜阳、宿州、滁州四市,共同签订跨界河流水污染联防联控协议,携手治污防污。目前沱湖水质优良,水产远销全国各地,这里成为远近闻名的风景区。 

  与沱湖一样,流域各省相继建成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机制、河湖长制沟通协商机制,广泛建立“河长+警长”“河长+检察长”等协作机制,形成了推进河湖保护治理的强大合力。五级河湖长长年开展巡河巡湖,凝聚强大合力,解决了一大批侵占河湖、破坏河湖的“老大难”问题。推动清理整治河湖“四乱”(乱占、乱采、乱堆、乱建)问题近12万个,河湖长制实现了有名、有实、有能、有效。 

  目前,淮河流域内12.86万公里河道、242个河湖管理范围划界已完成。流域重要河段河道采砂管理规划、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先后获批。淮委与流域各省建立了淮河流域省级河湖长联席会议机制,“淮委+省河长办”沟通协商机制,淮河干流苏皖、鄂豫、豫皖省界采砂联防联控机制;淮委与皖苏鲁三省河长办成功签署南四湖、高邮湖“一湖一策”修编和实施合作协议,跨省河湖“一河(湖)一策”取得突破性进展。淮河“水利一张图”功能不断完善,实现了河湖管理范围、涉河建设项目、“四乱”问题等信息上图。 

  淮河流域陆续建设了16个流域级幸福河湖和1000余个省、市级幸福河湖,形成了一批治水效果明显、管护机制完善、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安徽蚌埠市、江苏淮安市、湖北宜昌市、河南息县、山东沂水县等13个市县(区)获国务院河长制湖长制督查激励,49个单位、155名个人获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先进单位(个人)称号。 

  系统治理,着力改善河湖生态 

  2019年8月27日,在南水北调东线最大的调蓄水库南四湖,一场强制拆除违法圈圩行动正紧张开展。南四湖黄山岛、龟山岛水域的非法圈圩养殖,严重影响了河势稳定,降低了洪水调蓄和水体自净能力,破坏了生态环境,扰乱了正常的水事秩序,引起群众强烈不满,构成安全隐患。淮委沂沭泗管理局联合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全面拆除圈圩,恢复了河湖生态。 

  一场场联合行动在淮河流域的多处河湖有序进行着,一个个“老大难”问题得到解决。水利部门积极开展南四湖、骆马湖、洪泽湖等流域重要湖泊退圩(渔)还湖工作,清退圩区、网箱等235平方千米,恢复水面面积61平方千米。 

  流域各地聚焦群众身边的突出水环境问题,打出组合拳,推动流域河湖水环境质量持续好转。流域五省纳入全国“清四乱”专项行动的7787个突出问题全部完成整改,拆除违法建筑面积1032万平方米,清理非法占用河湖岸线1.46万千米,清除河道内垃圾766万吨,拆除非法采砂船只5373艘。淮河干流岸线利用和“四乱”问题专项整治成果丰硕,清理整治“四乱”问题228个。全力推进洪泽湖、骆马湖至南四湖段全面禁采。目前,非法采砂船只全部清零。 

  淮委有序实施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制定了沂河等7条跨省河流水量调度方案,开展了淮河等6条重要跨省河流水资源统一调度;加强河湖生态流量监管,确定了淮河流域17条(个)跨省重点河湖生态流量保障目标;有效提升了流域上游地区、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区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生态保育能力。 

  创新机制,构建长效管理格局 

  按照水利部统一部署,淮委近日健全了水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督促实现淮委、沂沭泗局、直属局、基层局上下联动。同时,淮委与生态环境部淮河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蚌埠市人民检察院联合签署《淮河流域(蚌埠片)水行政执法、水生态环境监管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实施方案(合作协议)》,以“检察监督+河长制”为载体,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和管理保护河道岸线为主要任务,通过建立信息共享、案件移送等6项机制,凝聚水生态环境保护合力。 

  机制创新给河湖长制带来了新活力。河南省创建了省级河长制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一个平台五级共用,借助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视频监管、人工巡查,构建“天、空、地、人”立体化监管网络,以信息化推动河湖管理现代化。安徽省启动实施集提高防洪能力、改善两岸交通、修复淮河生态、提升人居环境于一体的“靓淮河”工程,着力打造“相看两不厌,最美淮河岸”的生态绿轴、文化长廊、城市客厅和市民公园。江苏省创新“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的管理模式,省级和13个设区市全面建立河湖管理系统和河长制信息化平台,采取任务交办单、督办单等形式推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形成务实管用、履职顺畅的工作体系。山东省选取地市、河段、水闸和所有大型水库,开展数字河湖试点工作,全面提升河湖工程管护数字化、标准化、可视化、智慧化水平。湖北省在淮河流域内的随州市、孝感市建立每季度一次工作督查、一次巡河履职通报、一次水质监测通报、一次“四乱”问题暗访的“四个一”工作机制。流域各省不断完善河湖管理保护长效机制,做到守河有责、守河担责、守河尽责。 

  建设群众满意的幸福河湖,使命光荣,责任重大。2022年7月21日,淮河流域省级河湖长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提出了近期工作目标,要求压实各级河湖长责任,强化联防联治,持续推进淮河干流“四乱”问题及涉河建设项目清理整治;推进淮河流域幸福河湖建设,今年淮委与流域五省计划共建27个幸福河湖。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2年9月7日
杜雅坤
责任编辑:王瑜
相关新闻
 
东进!入海!
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国家发改委批复
淮河流域省级河湖长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竣工验收
淮委会商部署流域重要湖泊和沂河洪水调度工作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