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站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鏖战八载 圆梦高原
——写在黑河黄藏寺水利枢纽工程下闸蓄水之际
 
分享到:
2023-11-21
 
  □本报记者 张壮
  11月20日上午,祁连山腹地黑河上游,海拔2631米,刺骨的寒风呼啸而过,山脉上的积雪与云层交融。此刻,一场庄重的仪式正在这里举行。
  “黑河黄藏寺水利枢纽工程下闸蓄水!”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祖雷鸣郑重宣布,现场掌声、欢呼声经久不息。清澈的黑河水缓缓向大坝汇集。至此,黄藏寺水库正式蓄水投运,标志着工程由建设阶段转入运行阶段,是黑河流域综合治理一个新的里程碑。历时8年,凝结了无数水利建设者心血与智慧的黑河生态明珠,从图纸变成现实。
  作为黑河流域重要的水资源配置工程、生态保护工程和扶贫开发工程,黑河黄藏寺水利枢纽工程将有效缓解流域上中下游日趋加剧的水资源供需矛盾,为实现黑河水资源的科学调度、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及提高黑河水资源综合管理能力创造条件,对进一步构筑西北绿色生态屏障,助力国防事业发展、稳定社会环境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凝心聚力 筑梦于高原峡谷之间
  发源于祁连山中段的黑河,是西北干旱区极具代表性的内陆河,流域气候干燥且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多年来,由于缺乏工程调蓄手段,黑河水资源配置不均的问题愈发突出。合理分配、有效调度黑河水资源,成为黄河水利委员会与青海、甘肃、内蒙古等流域各方的重要任务。
  2015年底,黑河黄藏寺工程全面做好工程建设筹备工作。2016年3月29日,承载着无数人期盼的黄藏寺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建设,作为黑河上首座控制性工程,建成后将直接控制干流莺落峡以上近80%的水量,具备承上启下、跨时空调节水资源的功能,同时兼顾发电等综合利用。
  在水利部部署指导下,黄河水利委员会建立了“黄委月调度、黑河局双周调度、建管中心周调度”三级调度督办机制,主管领导从安全、质量、生态、进度、投资等方面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确保项目建设增速提质。黑河流域管理局作为项目主管单位,靠前指挥,积极协调地方政府,解决征地移民等实际问题,有力推动工程建设进度。黑河黄藏寺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管理局切实履行项目法人职责,克服高原缺氧、施工期短、持续洪水、地震滑坡、疫情封控等困难,统筹工程进度和质量安全,凝聚建设合力。
  施工单位选派技术团队深入开展专题研究,攻克了混凝土温控、滑坡体处理等多项技术难题;配足配强现场管理团队,48名业务骨干组成的项目部,常年驻守在施工一线。
  2017年8月,黑河黄藏寺水利枢纽导流洞贯通;2018年11月,导截流工程通过验收;2023年11月,水库正式蓄水投运……从艰难起步到大坝建成完工,黄藏寺工程建设者在坎坷中不断探索寻求突破,在风霜雨雪中砥砺奋进,让大坝在大山深处崛起。
  攻坚克难 经受住重重困难考验
  征地难度大、施工环境恶劣、地质条件复杂、施工作业面狭小、技术难题频出、有效施工期短……作为祁连山腹地唯一在建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一个“难”字贯穿黄藏寺工程建设全过程。
  打通堵点,为工程建设“开路架桥”。黄藏寺工程总库容4.03亿立方米,总投资28.52亿元。“水库建设程序复杂,涉及林业、草地、耕地,权属也比较复杂,加之是少数民族聚集区,涉及青海、甘肃两个省,协调难度特别大。”黑河流域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征地移民任务尤为迫切艰巨。
  黑河黄藏寺建管局积极推进征占用土地三榜公示工作,会同地方政府成立现场工作办公室和警务室,与祁连县政府沟通,利用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工作人员走村入户,积极协调,为移民群众解惑答疑。由于措施得力,处事公正,方法得当,青海省内耕地、草地和两省林地的征占用手续办理和资金支付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多措并举,为工程建设筑牢安全屏障。黄藏寺工程所在的区域具有高寒、高海拔、高纬度、高边坡、高地震烈度“五高”特点,施工单位面临的第一重考验是安全。坝址区两岸山峰耸峙,施工场地狭窄集中,加之高寒缺氧,安全生产管理任务重、压力大。
  黑河黄藏寺建管局根据各参建单位人员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定期召开安全生产委员会会议和安全生产月度例会,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持续组织“安全教育进班组”活动,共开展16期,受教育人员1000余人;落实安全生产风险查找、研判、预警、防范、处置、责任“六项机制”,实施风险全链条全方位管控;检查参建各方安全费用投入和使用情况,督促制定年度安全生产费用使用计划;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三违”专项整治等活动……多项举措齐发力,切实保障施工建设安全。
  克服高寒,为工程质量保驾护航。黄藏寺工区寒冬漫长、夏日短促,冬夏温差近60摄氏度,工程年有效施工期只有6个月,且巨大的温差会严重影响混凝土浇筑质量。“黄藏寺工程是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对混凝土浇筑质量要求特别高,如果内外温差控制不当,大坝就会出现裂缝。”施工现场技术人员介绍。
  黑河黄藏寺建管局成立质量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办理质量监督手续;印发年度质量工作管控意见,确定了碾压混凝土14个现场质量控制点;与参建单位签订年度质量管理责任书,明晰年度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工作目标及参建各方责任;编制“施工质量控制流程图”和《黄藏寺工程碾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手册》,对原材料开采、筛分、拌和、运输、碾压和保温养护等6个方面进行全过程控制。
  与此同时,黑河黄藏寺建管局严格控制混凝土拌和温度,针对祁连当地昼夜温差大、多风的不利环境,及时根据气温变化采取预冷骨料、拌合水加冰、喷雾保湿、遮阳运输、通水冷却等措施,将各项温控指标控制在设计范围内。依靠先进的技术和严苛的管理措施,大坝在水利部组织的质量抽检中出机口温度合格率达98.5%,远超70%的规范标准。
  在工程建设推进过程中,黑河流域管理局主要负责人深入现场,督促有关单位加快整改稽察巡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协调甘肃、青海两省地方政府帮助解决疫情期间大坝主材运输难题,积极推进宝瓶河牧场迁建变更审批,多方联系解决工程建设商业贷款问题,有力推动了工程建设进度。
  开工以来,受环境保护等政策影响,黄藏寺工程建设停工长达16个月;工程处于活跃地震带,周边地震频发,部分堆积体在施工期间发生多次变形滑塌;高原缺氧导致劳务队伍不稳定、人员流动性大,经常出现技术工人流失情况……8年时间,面对重重考验,黄藏寺工程建设者越挫越勇,紧追猛赶,终于在11月20日这天,迎来了工程下闸蓄水这一历史性时刻。
  绿色发展 构筑起西北生态屏障
  2021年6月,伴随着第一批3万尾幼苗成功孵化并完成各类生长实验,黄藏寺水利枢纽工程祁连裸鲤人工繁殖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高寒高海拔地区冷水鱼规模化人工繁殖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自黄藏寺工程开工建设以来,参建各方深刻认识到高原环境的脆弱性,不断强化生态责任意识,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严格按照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批复意见,落实“三同时”制度,充分发挥监测、监理单位作用,落实各项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措施。
  在黄河水利委员会的监督指导下,参建各方树牢环保意识,严格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批复要求对工程环保配套设施进行动态监管,加快推进环保专项设施建设。目前,鱼类增殖放流站已建成运行,地盘子电站拆除及河道生态恢复已完成,野生动物观测站已完成主体施工,小叶杨移栽和大坝生态流量监控设施正在建设。
  针对水土保持问题,施工单位严控工程建设范围,尽量减轻工程建设对地表的扰动。按照水土保持方案要求,实施弃渣场、边坡治理、截排水等各项工程措施,在对外道路沿线、渣场、施工营地等区域种植青杨、圆柏等乔木进行绿化,同时采取覆腐殖土、撒播草籽、固结植生护坡、封育围栏等措施,提高植物覆盖率及成活率。
  “平日里施工的时候,经常有岩羊群在一旁的山坡上吃草,它们是我们在大山深处唯一的伙伴,我们一定会守护好它们的家园!”黑河黄藏寺建管局工作人员说。
  如今,根据年度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监测数据,黄藏寺工程施工影响范围内水土保持、水环境、空气环境、声环境等均满足规范要求,未对周边环境造成明显不利影响。
  黄藏寺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可配合中游引水口门改造,有计划地向中下游合理配水,提高中游灌区的灌溉保证率,还可替代中游部分平原水库;改善正义峡断面来水过程和下游生态供水过程,缓解中游灌溉用水和下游生态用水之间的矛盾,保障国务院批准的当莺落峡多年平均来水15.8亿立方米时,正义峡下泄水量9.5亿立方米的目标实现。
  按照规划,黄藏寺水库建成后,将利用中游灌溉用水相对较少的时机,每年3~4次集中向下游调水,调水时间3~20天,可减少中游河道输水损失约0.43亿立方米。通过水库调节,下游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绿洲春季关键需水期的来水量将显著增加,汛期来水量将相应减少,可以较好满足下游天然植被关键灌水期的需水要求。经分析计算,黄藏寺水库可替代中游19座平原水库,承担平原水库2811万立方米的供水任务,减少水库蒸发、渗漏损失量1937万立方米。
  “下一步,我们将与各参建单位以最优的质量和最可靠的安全如期完成工程建设任务,落实生态调度方案,保障生态基流,同步做好建设管理稳步向运行管理过渡工作,确保工程早日完成竣工验收、发挥效益、造福群众,绘就山水人城和谐画卷。”黑河流域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李肖强说。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3年11月21日
张壮
责任编辑:陈帅
相关新闻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454 业务联系:010-63205282 举报电话:010-63205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