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千里长淮披锦绣——纪念新中国治淮70周年系列报道之生态篇
 
分享到:
2020-10-15

  □本报记者 蒋雨彤 赵洪涛 吴涛 杨东 杜红志 通讯员 张雪洁

  雨后初霁,夕阳西下,洪泽湖湿地笼罩在晚霞之中。波光粼粼的湖水、色彩缤纷的花田、随风荡漾的芦苇、缓缓转动的风车……俨然一处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

  湖水悠悠,见证了新中国治淮70年来万顷波涛化安澜的壮阔历程,更诠释了淮河流域“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美好蝶变。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这是两岸百姓对古老淮河的深深眷恋。70年的治理保护,沿淮儿女励精图治,在广袤的江淮大地上,谱写出一曲曲人水和谐生态美的盛世欢歌。

  系统治理

  举棋落子于绿水青山之间

  1978年的夏天,对淮河来说,是个不安宁的夏天:淮河发生第一次特大污染事故。黝黑的污水蔓延40多公里,红虫孳生,蚊蝇成团,鱼虾绝迹,恶臭冲天,成为沿淮城市一个时期最惨痛的记忆。

  1994年,淮河流域暴发了更为严重的污染,成为治淮史上一个重要的分界点。淮河生态治理保护,再也不容回避!

  1995年8月8日,国务院颁布我国第一部流域性水污染防治法规《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由此拉开了淮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的序幕。

  历史在前行,时代在召唤,人民在期待!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发出了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进入新时代,我国治水主要矛盾发生深刻变化,人民群众对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的需求更加迫切。

  水利改革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呼唤治淮思路的转型升级!

  “要统筹推进‘安心淮河、清澈淮河、生态淮河、富庶淮河、共享淮河、智慧淮河’建设。”2019年淮河规划治理与展望座谈会上,淮河水利委员会主任肖幼明确将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保护纳入“六个淮河”建设重点推进。千百年来一直以除水害、治水患为主的淮河,从此开启了系统治理、绿色发展的新征程。

  70年治淮栉风沐雨,从“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到“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淮河流域生态治理保护在艰难曲折中奋力前行——

  2005年以来,淮河干流连续15年未发生因支流污染水体下泄导致的突发水污染事故;淮河干流和南水北调东线一期(黄河以南)输水干线水质长年维持在Ⅲ类;截至2018年年底,淮河流域累计治理山丘区水土流失面积5.3万平方公里;淮河沿岸,许昌、蚌埠、徐州、济南等14个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顺利通过验收……

  一串串数字,一座座丰碑!

  随着《国务院关于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的批复》正式发布,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治淮工作进入新的纪元。新时代治淮儿女向党和人民许下的,是山河锦绣、碧水长流的庄严承诺!

  握指成拳

  合力攻坚还河湖生态本色

  2020年8月31日,伴随着挖掘机的轰鸣声,列入水利部陈年积案台账的南四湖畔最后一处违建旅游码头拆除完毕,标志着淮委86件河湖陈年积案全部“清零”,淮河流域河湖“清四乱”行动取得重要进展。

  长期以来,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侵占河湖、破坏河湖的“老大难”问题成为河湖生态治理保护的最大掣肘。2018年,水利部部署开展全国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将其作为推进河湖长制“有名”“有实”的第一抓手高位推动。自此,一场轰轰烈烈的河湖“清四乱”行动在淮河流域全面铺开。

  从粉尘弥漫到空气清新,从污水横流到绿波荡漾,从噪声隆隆到安宁静谧……实施河湖“清四乱”行动以来,淮委联合沿淮各省齐抓共管,一大批违章建筑被拆除,乱堆乱占侵占河湖现象得到严厉打击,乱采乱挖行为已不复踪影。

  江苏省洪泽湖水利工程管理处湖泊监管科科长张敏在洪泽湖工作了32年,他对此深有感触:“过去洪泽湖上采砂船林立、养殖围网密布,几乎看不到水面;非法圈圩、非法采砂行为屡禁不止。近年来,江苏省成立了洪泽湖管理委员会,组织相关部门和沿湖六县区协同治理,洪泽湖又恢复了当初碧波荡漾、水鸟成群的美景。”

  河湖面貌的巨大变化,得益于“流域+区域”共管共治的良好局面,更加得益于水利行业强监管背景下河湖长制工作的全面落实。

  目前,淮河流域各省全面建立了省市县乡村五级河(湖)长制体系,25.3万名河(湖)长上岗到位,充分发挥了河湖管理保护制度创新的体制机制优势,“刀刃向内”抓监督,“长牙带电”强监管,共同向河湖沉疴宿疾“宣战”,推动解决了一批长期想解决但难以解决的突出问题——2018年以来,淮河流域共清理“四乱”问题13 243个;沂河违建“澜公馆”、淮干滩地江苏省欧力港口产业园、南四湖刘香庄违建码头群等一大批久拖未决的违建被彻底拆除;骆马湖边欢乐岛、沂河旁沂蒙乐园、南四湖畔今典光伏等多年遗留的数十件重大违法项目整改完毕,河湖管理保护秩序明显改善。

  遏制损害河湖行为,增强河湖行洪能力,改善河湖环境面貌,还河湖以生态本色,“幸福淮河”开始从美好愿景走向现实。

  和谐共享

  绘就幸福淮河锦绣新画卷

  周末一早,家住蚌埠市区的宋金平就出了门,开车半小时左右便到了蚌埠闸湿地公园。“十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废的洼地,后来改造成了湿地公园,有花有草,又能游览淮河风景,我们有空时都喜欢来这里转转。”宋金平笑着说。

  据安徽省蚌埠闸工程管理处工程科科长罗虎介绍,蚌埠闸在建设新闸时就同步将北部洼地规划成为湿地公园旅游景点。“既可以改善蚌埠闸周边的生态环境,又可以为市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是一举两得的好事!”他动情地说。

  变荒地为风景,化工程为景观。2005年,淮河蚌埠闸枢纽水利风景区被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在淮河流域,像这样的国家水利风景区共有104处。

  “过去建水利工程主要考虑防洪效益,现在群众对水环境的需求更高了,还要兼顾好生态、文化等综合效益。”淮河水利委员会治淮工程建设管理局副局长闪黎说。

  建设一处工程,形成一道风景,美化一片环境,保护一片生态,使一方百姓受益。如今,一座座巍然屹立的水利工程,如一颗颗耀眼的明珠,在淮河两岸熠熠生辉,处处体现着人、水、工程和谐美的生态理念。

  在安徽省凤阳县,以沿淮生态旅游观光为基础的“蓝色”走淮河项目成为凤阳县重点发展的“四色”旅游项目之一,大量游客慕名而来。

  在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蒋坝镇,洪泽湖大堤等古老的水文化遗产、洪泽湖畔的快活岭湿地花田,让这个“因堤而兴”、拥有1400多年历史的古镇成为“网红景点”,游人络绎不绝。

  …………

  水工程、水生态、水文化与旅游产业、区域发展的有机结合,让“绿水青山”真正转变为“金山银山”。水美乡村成为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流域人民在70年治淮改革发展中看到变化、得到实惠,体验到了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唤醒了沉睡的高山,让那河流改变了模样……”在治淮工地上,这首《我的祖国》曾经被成千上万人传唱。而如今,经过几代治淮人的不懈努力,“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的美好愿景已经照进现实。

  70载岁月如歌,70载砥砺前行。回望征途,“改天换地、重造河山”的豪言壮语言犹在耳;放眼未来,一幅幸福淮河的锦绣画卷已经磅礴展开!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0年10月15日

蒋雨彤 赵洪涛 吴涛 杨东 杜红志 张雪洁
责任编辑:尼冰琳
相关新闻
 
看大河变迁 述治淮辉煌——新中国治淮70周年综述
淮河安澜泽万家——纪念新中国治淮70周年系列报道之安澜篇
淮河干流皖苏省界河段采砂管理联防联控机制建立
洪汝河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获水利部批复
沂河、沭河上游堤防加固工程主体工程正式开工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