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中江的橘子红了
 
分享到:
2020-01-14

石泉水库施工现场    记者 邓婉颖/摄

王诗秀坐在自家新院子里    记者 邓婉颖/摄

坭宾寺村的橘子树    中江县水利局供图

百福村供水站     记者 邓婉颖/摄

雷竹园景色    记者 邓婉颖/摄

  □本报记者 马加 邓婉颖 蒋文

  松软的泥土是新翻的,在早晨泛起清新的气息。汽车和人员往来,空气湿冷,远处是山岭和轻雾。李田荣走下道路,踩在这片新的土地上,眼前出现一个浩大的空间。

  这是一弯河谷。投射在搞工程的李田荣眼中,却是大型三维模型。他左臂指向前方,端峙不动;右臂挥舞,在左右和远近的方向比画,告诉人们,这里、那里还有彼岸,曾怎样,将如何。

  2020年初春行将到来。未来一年多,这个“虚拟现实”会逐渐演变成一座真实的水库。

  川人李田荣的水利职业生涯刚好30年,这工程“硬是个纪念”,能“给老百姓办件大好事”。说得让人心里发热。

  这里是四川中江县,农业大县、粮食大县、种植养殖大县,也曾是缺水大县。兴建中的石泉水库,是这个大县的“大好事”之一。

  慢城成都,运行着从容的生活,也消费着丰富的物产。其中不少物产,可上溯到百公里开外的中江。

  城市人更多关心粮食和蔬菜,原产地却要更多关心生产和供给。出产丰富的中江吃过不少苦,其中主要就有缺水。缺水,不但制约经济社会发展,也造成贫困。

  中江以水为名,境内有沱江、涪江两大水系,涉及河流98条。史载,全县春旱、夏旱、伏旱较多,影响农业生产。副县长袁海说:“中江县缺水有三类,资源性缺水、地质性缺水、工程性缺水,给脱贫攻坚带来很大困难。”

  新中国成立后,中江水利建设大幕拉开。如今,22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修建起1.88万余处各类蓄水工程。67座水库中,包括5座中型水库。

  石泉水库是又一座。县委、县政府及水利部门积极争取,该项目列入《西南五省(自治区、直辖市)重点水源工程近期建设规划》和《四川省“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

  出县城,进龙泉山,过石泉乡,沿沱江支流龙爪溪上行,全程约40公里。2015年起,水库项目技术负责人李田荣和同事们就这样来到这里。

  围堰下游,200多名建设者正施工。2020年年底,这里将横亘一座黏土心墙石渣坝,水库设计总库容1341万立方米。

  “这里每年12月至次年5月是枯水期,老百姓饮水都成问题,只能靠消防车往山上送水。”李田荣说。2021年蓄水后,龙泉山区将有2万余人饮水得到保障,并可灌溉5万多亩农田。配套的大型水厂,将为更多中江人供水。

  工程得到当地人民支持,体现在对移民搬迁的响应上。移民工作变“后扶”为“先扶”也是使之顺利实施的因素。

  效益还不止于此。

  李田荣说:“这里的两个水面要打通”“那里的山包要推掉”……什么情况?

  “虚拟现实”还要成为“增强现实”。

  坭宾寺村的一天,是从一瓢清水开始的。

  84岁的王诗秀在宽敞的院坝上浇灌苗木,新的花袄外罩着大围裙。身后是一座洋气的新房,红顶黄墙,白色门廊。院坝周边是自留的橘园,下面临河。

  从石泉水库坝址再上行约两三公里,穿过轻雾,就来到这个村。

  这里自古事农,在丘陵梯田种植蔬菜与药材。王诗秀家曾是贫困户,2015年随新水库兴建,生活进展提速。自家的2亩土地流转,家人外出打工挣钱,加上政府补贴,新房子在2019年盖了起来。老人说:“水库修得好!”

  “水库开建了,基础设施都改善了。”村支书张运署说。

  生产条件也就改善了。“自来水通了,水池、堰塘也建起来了。”张运署介绍,改种柑橘的土地亩产稳定在3000斤,行情也稳。现在村民人均年收入1.3万元,30户75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收入能达到5000元。

  中江县水利局机关党委书记陈辉说,这些“旱山村”饮水安全得到保障,主要实施集中供水、管网分送、分散打井。

  龙泉山区实施了2396处集雨节灌工程,兴建225万处微型水利,修建了4万余眼人工井、1.5万余口蓄水池。 

  水库蓄水后,坭宾寺村将滨水而居。“以后住水景房和园林房噻!”“下一步就是观光农业。”

  不远处,李田荣说要推平的山包和要连通的湖边,将新建起一座特色小镇。生态农业+文旅产业,石泉水库将为当地脱贫致富带来“增强现实”。

  举目望去,村庄清秀怡人,炊烟袅袅。橘子红了。

  水,中江人向往美好生活的关键指标。

  东北镇百福村王涛家,油锅滋滋作响,自来水冲洗着鲜肉和血旺,厨房里热气氤氲。一年里最团圆的日子近了,刚杀了年猪。

  对面塘堰里游弋着鸭鹅,小楼里住着王龙修一家。塘堰水用来灌溉,生活使用自来水。“还是自来水清亮,水质好。”

  曾经,1700多人的百福村只能靠自备井吃水。枯水期,邻里相互借水,半夜调水也有。村支书王文武说:“这些年,村民总向村委会要求通自来水 。”

  东北镇是生猪、种鸭养殖基地,是无公害蔬果种植基地,水安全关系人民安居乐业,是中江县的缩影。

  “2019年7月村主管道修通,2万多米。”县供水管理总站的王鉴非说,“国家投资负责钻井、管网建设、泵房、高位水池等主体工程,投资含自筹约50万元,谁受益谁负担,入户按自愿。”

  县水利局局长许世顺表示,中江县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为乡村供水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地方稳定提供了条件。2019年实施的项目解决了950户2144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率100%。

  四川省开展农村安全饮水大排查,县里查出的问题也已全部整改。

  受地理条件限制,中江还需实施大中型饮水改扩建工程,提高供水能力和质量。“现在打算建大水厂!”王鉴非说,“建大、并中、减小,用地表水水源,抗风险能力强。”

  水利局正规划建设的,有石泉水厂、仓山水厂、响滩子水厂、龙台水厂等骨干大型供水厂,通过管网延伸和小型供水站(厂)并网,覆盖全县用水区域。

  在中国的田泽农事中,水是成就乡土风情的首要元素。改变着中江的水,也承载着中江乡亲的故土变迁。

  中江可采莲。这里的“红花藕”很有名,炖食,炒就,熬制,烘焙,是中江餐桌上的一种特色表达。还有罗汉藕、鄂莲4号……水就又有了使命。

  南山镇三塘村,54岁的唐韶桂正在割草。她原来种玉米一亩一年收入七八百块钱,现在把土地流转出去,在村里打工月入千元。“村子变化好大。”她说。

  变化缘于水。三塘村成立合作社,发展莲藕种植、鱼虾养殖、观光农业、乡村旅游,日子和环境都变了。这里成为游览胜地。

  县水保办的刘玲说,2018年,在三塘村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5平方公里的区域搞了坡改梯、蓄水池、排水沟、生产路、经果林……“土地流转的单价都涨了1倍多。”

  村民把变化描述为“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也就是美丽乡村。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江县水土流失面积达1630平方公里,被列为四川省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经过多年努力,治理有了长足进展。近年,中江更是把水土保持工作做成促进乡村振兴、农民脱贫增收的支柱。

  观碑村外曾是一片荒山。水保项目促成了这片土地生物结构的转换,500亩山地变成了青青竹园。

  “开始地里水管是自己装的,又细又不结实,冬天容易断裂,浇不上水的土地就不出笋子。”合作社法定代表人赵凤琴说。2018年,中江县水利局为竹园重铺水管,保障灌溉。开春,赵凤琴的鲜笋将出现在众多餐桌上,竹苗将销往全国。

  竹笋、莲藕、柑橘、肉禽,还有丹参、白芍、黄豆、稻米、蔬菜、葡萄、柚子、花椒、蚕桑、油料……中江的出产不断扩大翻新,水的滋养趋步随行。脱贫攻坚,饮水解困,带来百业丰收和乡村振兴。

  70多年来,中江水利走过“以少到多,逐步扩展,不断完善”的历程,一点一滴积蓄起发展力量。历届县委、县政府把改变水利条件作为农村工作的重点,先后修建人民渠六期、七期干渠及与之配套的继光水库、黄鹿水库、响滩子水库、元兴水库等工程,形成灌排网络,为缺水大县注入活力,推动农业丰收和经济发展。

  副县长袁海表示,水利工作是打通社会末端毛细血管的工作,老百姓最关心,也最欢迎,“老百姓就是从一滴水里,看到干部作风,看到干群关系。”

  每一滴水,都凝聚着攻坚的力量。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0年1月14日

马加 邓婉颖 蒋文
责任编辑:邓婉颖
相关新闻
 
全封闭水源地 保成都饮水安全
保护成都饮用水源 都江堰关闭两水泥厂
下雨了 成都凉快了!
全国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宣贯活动在成都举办
陆桂华主持召开重庆市城口县水利定点扶贫工作座谈会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