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一张蓝图绘到底 绿色发展惠民生
——福建莆田市木兰溪生态文明建设实践
 
分享到:
2019-11-15

  □通讯员 王红育 林国富 朱远 记者 张智杰

  木兰溪发源于福建戴云山脉,自西北向东南流经莆田市全境,干流全长105公里,流域面积1 732平方公里,是福建省六大重要河流之一,被当地老百姓称为“母亲河”。下游所处的南北洋平原,是福建四大平原之一,人口稠密,村镇相连。由于地势平坦低洼,洪、涝、潮灾害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治理木兰溪在莆田有着悠久的历史,并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始建于宋代的木兰陂,展示了古人治水的探索和智慧,是至今仍在发挥效益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1999年至今20年的木兰溪治理,折射出习近平同志治水理念的发展与成熟,让木兰溪走过了水患之河、安全之河、生态之河、发展之河的历史性嬗变。

  三大问题制约和谐之路

  莆田的发展、人民的幸福,离不开木兰溪的变害为利、造福人民,而要实现人水和谐的目标,防洪安全、生态修复、发展与保护的平衡协调是无法回避的三大问题。

  首当其冲的是防洪保安的问题。

  木兰溪流域雨量充沛,水位季节变化大,因其流程短,且河道弯曲、断面狭窄,只要上游暴雨,下游的南北洋平原就水流漫滩,引发洪涝灾害,故有“雨下仙游东西乡、水淹莆田南北洋”的民谣。1999年10月17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的习近平同志赶赴莆田指导救灾时语气凝重地指出:“是考虑彻底根治木兰溪水患的时候了!”

  但是,木兰溪防洪治理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启动,40年间历经五次规划、二度上马、一次可研,最终仍然未能系统完整付诸实施。究其原因,主要在于:

  工程技术难。木兰溪下游弯多流急,需实施“裁弯取直”,将长达16公里的行洪河道裁掉近一半,这在全国还没有成功先例可借鉴。而且,木兰溪地表土层最深的淤泥有13米,含水量高达70%,在这种地质条件下构筑堤坝,如同“在豆腐上筑堤”,难度可想而知。

  资金筹措难。据测算,仅“裁弯取直”工程,就要投入上亿元资金。对于防洪工程投入,更多的声音是希望把财政资金用在灾民生活的救助和家园的恢复上,不同意见也给当时的政府很大压力,影响了决策。

  征地拆迁难。实施“裁弯取直”需开挖新河道3.18公里,征地3 221亩,拆迁14.33万平方米,涉及两岸4个镇6 209人。大规模征迁,不仅要转变群众安土重迁的观念——祖屋不宜拆、田地舍不得,还要解决群众对安置问题的重重疑虑——老房子拆了人怎么安置、新房建在哪里、在哪里过渡,等等。

  其次是生态保护与修复的问题。

  “大水缸”东圳水库受污染。该水库位于木兰溪最大支流延寿溪中游,是一座多年调节大型水库,也是莆田市最大的饮用水水源地,供水区域覆盖17个乡镇250多个村,受益人口150多万,被誉为莆田人民的“生命库”。

  但长期受洪水冲刷、库区内畜禽养殖、大规模枇杷种植以及周边乡镇生活生产垃圾、污水排放等影响,水库富营养化现象突出,2000年后水质从Ⅱ类降至Ⅲ类、Ⅳ类,一度出现重金属锰超标和蓝藻暴发危险。

  南北洋河网受破坏。木兰溪下游南北洋平原是莆田水系最为发达、物产最为富饶的区域。区内河网密集,共有大小沟渠400多条,总长665公里,水面面积近3万亩,既是莆田主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高产区,又是各类企业的聚集地,集中了全市约47.6%的工农业、64.4%的乡镇企业产值。随着经济和城市的发展,南北洋河网水生态问题一度十分突出:河床淤高,河道缩窄,许多河道成为断头河、无尾沟;河面垃圾成堆,个别河段甚至出现“垃圾岛”;河道污水横流,“游泳池”变“污水塘”,水质长年为Ⅴ类,部分河段水质为劣Ⅴ类。

  水资源承载力受考验。莆田市多年平均水资源量34.66亿立方米,人均1 070立方米,不足全国人均的1/2、福建省的1/3,属水资源紧缺地区。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生产力布局存在矛盾,开发利用难度大。随着湄洲湾、兴化湾、滨海新区建设和临港工业的兴起,经济社会总需水量持续增长,水资源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成为沿海城镇带及“三湾”地区跨越式发展、宜居港城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

  再次是发展与保护平衡协调的问题。

  用地之争。莆田是福建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用福建省四十分之一的土地养育了十分之一的人口,人与河争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空间争地的现象曾十分普遍。

  经费投入之争。莆田经济体量小,财政收入有限,个别县区甚至陷入保开门与促发展的两难困境,面临着把有限的资金是用于生态保护还是推动经济建设的艰难抉择。

  系统治理破解平衡之难

  1999年,第14号台风过境,木兰溪洪水暴涨,莆田受淹45万亩,近3万群众被迫转移,2万学生停课。正是这次洪灾的沉痛教训,让莆田市委市政府下决心按照习近平同志“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的嘱托,拉开了木兰溪防洪治理的序幕。

  防洪保安,夯实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基石

  面对“豆腐上筑堤”和软土抗冲刷等工程技术问题,习近平同志曾四次亲临木兰溪现场调研,多次了解并实地检查治理方案和技术准备。当时,福建省水电厅专家委员会为木兰溪治理设计了一套“裁弯取直、两岸筑堤”施工技术方案,但有关部门及市里专家意见没有统一,莆田市难以定夺,当面向习近平同志汇报了技术方案争议情况。习近平同志指出,到底如何决策,还要听取水利专家的意见。

  1999年4月,全国水力学与水工水力学学术讨论会在福州举行,习近平同志邀请水利专家领题,帮忙攻克软基筑堤这一难关,并在南京水科院建立起国内首个“软基河道筑堤”物理模型,组织中科院、中国水科院、水利部长江委、南京水科院、河海大学等的权威专家,共同论证木兰溪下游防洪一期工程技术方案。通过多次河工物理模型试验验证模型的可行性,试验通过了。但习近平同志仍持慎重、细致的态度,决定先搞一段施工试验段。经过反复研讨、论证、试验,终于在2000年探索出破解“裁弯取直”“软基筑堤”“河道防冲刷”等难题的“良方”。

  技术难题的破解为莆田干部群众注入一剂强心针,但随后的资金和征迁问题再次成为工程进度“拦路虎”。庞大的防洪工程,系统治理需要几十亿元资金,而1999年莆田全市财政收入才10亿元,自身财力显然无法承受。习近平同志根据实际情况,指导莆田市采取分期分阶段渐进治理,能够马上治理的要及时治理,不能马上治理的制定长远目标,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资金压力。

  莆田市通过积极争取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等国家部委的支持,将木兰溪列入福建省“五江一溪”防洪工程,获得中央预算内资金补助11.73亿元。福建省还特别批准,“允许将木兰溪治理后纵深2公里土地出让收益,提取10%专项用于木兰溪全流域综合治理”。莆田市财政也将全市每年土地收入拿出一定比例用于木兰溪治理。通过上下各方的努力,木兰溪治理资金难题得到有效解决。

  木兰溪防洪工程征迁工作伊始,不仅老百姓不理解不支持,就是一些党员干部也瞻前顾后。一位村主任林某,也是当年的城厢区人大代表,对工程推进很积极:“我们一直盼着木兰溪治理工程开工,可盼来盼去还是没盼到。这届人大代表也快到点了,再不呼吁就没机会了,所以我就找了周边同是低洼村的11个代表,一起署名后提交了上去。”但真到了木兰溪治理工程开工的节骨眼,这些代表却打起了退堂鼓,为什么呢?

  下黄村地处“裁弯取直”后的“新挖河道”上,6个自然村中有3个涉及征迁,其中黄厝自然村要全部征迁,最终的方案是由隔壁的吴墩自然村划出土地,全面接收。林某的家就在吴墩——“原本就人多地少,我家才1亩多,要挤出4分多,还有3分多在裁弯的地方成了孤岛不能用。”像林某这样的干部,面对被征迁的情况尚且犹豫,那么对祖祖辈辈生活在木兰溪边上、依靠农业生产为生的普通农民来说,搬迁谈何容易?

  1999年12月27日,习近平同志将当年全省冬春水利建设的义务劳动现场安排在木兰溪,与当地干部群众、驻军官兵6 000多人一道劳动。“听说省长要根治木兰溪水患,发动大家劳动,全村一下子沸腾起来了,都是一路小跑着赶到现场干活的。”回忆起那天的场景,张镇村原支部书记何某仍然激动万分。习近平同志身体力行、示范带动,深深感染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莆田市委市政府因势利导,引导广大群众把习近平同志的亲切关怀,转化为配合征迁、主动征迁、和谐征迁的动力。

  对涉迁群众的安置房,莆田市从百姓角度出发,坚持高起点规划、设计、建设,坚持工程推进到哪里,道路交通、排水管网、污水处理配套设施就跟进到哪里,不让群众因搬迁而吃亏。原来一些溪畔的旧村庄改天换地,从建制村变成社区,一跃成为高档居住小区和综合商务区。许多群众看了之后,纷纷感叹道:“安置房比我们的老房子不知道要好多少倍,不搬迁才亏呢!”

  莆田市积极践行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时倡导的“四下基层”工作法,开展住村夜访等活动,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组织镇村干部与征迁户同吃同住同劳动,真正把工作做到家,通过讲大局讲意义,赢得他们的理解和配合;征迁工作不但提前完成任务,还凝聚了党心民心,整个征迁过程没有收到一封信访件、没有出现一个上访户,为以后的生态文明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生态优先,从根治水患走向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

  固本清源,一片水系归自然。木兰溪干流在仙游县境内长65公里,占全长的61.9%。仙游北部7个乡镇是上游支流的集中区,保护好北部生态,对提升木兰溪水质至关重要。2012年12月,木兰溪源省级自然保护区成立,总面积27万亩,包含4个乡镇20个村。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及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是保护区的主要任务。据仙西村村主任介绍,该村共有生态林16 426亩,从2013年起,保护区内的生态林每亩给予3元的补助。2017年仙游县再给予林权所有者每亩22.75元的补助,2018年提至23.75元,有力地提高了群众保护林木的积极性。

  仙游县还通过“四不三转一补偿”(即不发展工业,不发展畜禽养殖,不乱砍滥伐,不乱占地建房;引导由畜禽养殖业向发展林下经济转变,由自己种植向土地流转、规模种植转变,由从事农业向发展生态旅游、外出打工创业转变;每年安排一笔资金用于生态补偿),减少污染排放,实现了区域内木兰溪水功能区100%达标。比如,仙游县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较大,年出栏量30万头左右,划定畜禽养殖可养区后,养殖范围已从325个村庄减至53个,全部远离水功能区和饮用水水源地。传统养殖业的逐步退出,既保护了上游生态,也给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腾出了发展空间。

  四道防线,一库清水惠民生。为了确保百万人民的饮水安全,2014年,莆田市启动了东圳水库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将库区内的山水林田湖草以及人为活动作为整体,统筹构筑四道防线。一是在流域上游坡度较大的山地200平方公里内,设置第一道生态保护防线,封山育林,优化林分,治理水土流失;出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流域”的双重生态补偿办法,开展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省级试点,在福建省首家创立生态公益林市县两级补偿机制。二是在100平方公里内设置第二道生态治理防线,通过全流域入村进田治污,重点解决流域内53个村的生产生活污染问题;开展污水零直排试点,因地制宜建设高标准乡村小型污水处理设施。三是在沿河环库周边21公里内,设置第三道生态修复防线,实施搬迁工程和退果还林、退田还草,建设生态库滨带。四是颁布实施《东圳库区水环境保护条例》,形成第四道生态法治防线。

  通过3年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构筑四道防线的综合治理行动,东圳水库水质已从过去的Ⅲ类、Ⅳ类稳定至Ⅱ类,一级保护区林地征用基本到位,征用林(果)地约1.2万亩,完成退果还林、封山育林8 232亩,建设生态林1.84万亩。东圳水库系统治理的经验已逐步推广到木兰溪全流域。

  三位一体,一条长廊增福祉。木兰溪治理始于下游防洪工程建设,但治理目标绝不仅限于防洪。2012年,莆田就开始按照“防洪保安、生态治理、文化景观”三位一体的理念,推进木兰溪治理从下游走向上游,进而走向全流域系统治理,以河道水域为纽带,串联淡水湖景与人文景观,清水脉、融地脉、铸文脉,“三脉”汇流,让木兰溪生态文明建设全线提升。

  2013年7月,木兰溪防洪工程仙榜段动工建设,总投资约5.9亿元,建设堤线31.9公里。工程布局为“一轴两带三区”,即以木兰溪为轴,形成木兰溪两岸人文及自然生态景观带,打造生态休闲、工艺文化和滨水生态区,并统筹考虑慢道绿网及美化、亮化等配套工程。木兰溪下游的莆田城区,也正在将莆田人文、治水文化、生态堤景、运动休闲等元素结合起来,先后建成了木兰溪城区景观试验段、木兰陂景观提升、左岸绿道等工程,正在推进玉湖新城段堤岸生态修复提升工程。经常在此休闲的市民们说,木兰溪沿线风景如画,空气清新,深感木兰溪治理的不易,作为莆田人更应珍惜木兰溪治理效果,保护母亲河生态环境。

  全域治理,一批湿地养生态。有常年流水、有清澈水体、有护岸林带、有野趣乡愁、有安全河岸、有自然河态、有丰富生物、有管护机制——这“八有”是福建万里安全生态水系建设的指导思想。莆田按照这一标准,用生态的理念、系统的方法,采取水系连通、截污收污、清淤清障、生态引水等综合措施,推进南北洋399条水系与木兰溪互连互通,建成安全生态水系500多公里,修复了白塘湖,建成了土海湿地公园,完善了65平方公里生态绿心保护体系,保护荔枝林6 000亩,建成荔枝林景观带12条,形成“城市绿肺”,水面率达15%以上。2017年,莆田生态绿心保护修复项目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南北洋水系纵横交错于城厢、荔城、秀屿和涵江4个区16个乡镇,如若区域协同缺位、利益分歧严重、部门条块分割,就会陷入九龙治水的困境。为破解这个难题,莆田市将南北洋水系作为一个整体,2013年就制定了综合治理方案,通过全域规划、协同治理,初步实现了“河库连通、源清水动、滨水绿廊”的治河目标。一方面是区域协同,另一方面是水岸协同,贯穿的是部门协同。荔城区是莆田市土地面积最小、水系密度最高的县区,主要河道32条393.2公里,约占南北洋河道总长的60%。该区以福建省首批综合治水试验县建设为契机,统筹各类涉河涉水资金,充分利用社会资本,加快水岸协同治理、管护、发展,两年共争取上级补助资金1.16亿元,带动市区配套资金34.19亿元、贷款3.5亿元、其他涉水资金10.91亿元,资金倍增效应高达41.85倍;现已建成安全生态水系257.4公里,正在建设21.1公里,预计2019年底全部完成,治理长度可达278.5公里,约占需治理河道总长的77.8%;为提升木兰溪流域水质,还完成水系河道清淤约130公里;同时还建立了全流域水岸协同社会化管护机制。荔城区如今成为福建省“全域治水、综合管护”的典型示范区域。

  南北洋水系综合治理的关键在于治污。涵江区白塘湖在治理排污口方面为全市提供了借鉴。一是上堵下排,先去湿再清淤,比较彻底地清掉淤泥、排查排污口,先后排查出水面、水下以及隐藏在淤泥中的入河排污口3 361个。二是先堵后清,发现的排污口一律封堵,倒逼违法排污的企业或个人自己找上门。他们根据实际情况,分类处置,或直接接入,或改造后接入污水管网,现已妥善处置入河排污口2 353个。三是第三方排查,查到一个排污口奖励100元,漏掉一个排污口倒扣50元。四是两岸河长互查,漏掉的在河长制考评中予以扣分。如今,治理后的福建最大淡水湖白塘湖已是莆田生态绿心里的一张名片,其净美风光让人流连忘返。

  2014年,莆田开始在木兰溪推行河长制。2017年中央全面推行河长制后,莆田市加大了河长制工作创新力度,创设了木兰溪流域党政主官双河长,创立了河长日,推出了“企业河长”,创建了民间河长基金,创新了定期通报、公开曝光、有奖举报、服务外包、严肃问责五项工作机制,开启了河长牵头抓总、全民参与护河的管河模式。

  人给河出路,河才能给人以生路。莆田在综合治理过程中就给木兰溪的生态空间立下了“规矩”,在河道两岸划出100米宽的绿化带和河流恢复自然坡岸的空间,两岸留足1公里生态控制线;东圳水库将汇水区域全部划入保护区,构建环河湖生态缓冲带;木兰溪及干流两岸实施建筑退距工程。建立了生态补偿、生态保护、生态文明考核等机制,出台了《木兰溪流域生态补偿办法》,由市级财政和下游地区财政共同筹措补偿基金,按照上年度市财政总收入的3‰,依水质分配,鼓励上游地区保护生态治理环境,为下游地区提供优质水。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莆田市在工程治理的同时,用法律给木兰溪设立了另一道保障,相继出台了木兰溪流域水安全、绿心保护等条例,同步设立公检法河长制工作站,成立流域环境保护警务队,开展部门联合执法,从严从快依法查处案件800余件;出台《莆田市生态文明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建立相关评价考核体系,每年一评价、五年一考核。

  一线工作法是莆田治理木兰溪的又一创新做法,即该市党的组织部门坚持组织体系在一线建强、党员干部在一线集结、矛盾问题在一线解决、决策部署在一线落实、担当作为在一线考察、能力素质在一线提升,抽调优秀党员干部参战木兰溪治理等项目,既培养锻炼干部,又加快工程建设。同时,配套建立了“一线考核”“巡回蹲点考核”等机制,推行“典型工作法”,开展“十佳护河使者”等评选活动,激励广大干部见贤思齐、奋发作为。坚持正向激励与反向约束相结合,对在木兰溪治理中表现优秀、敢于担当的干部,给予提拔重用;对工作不力、作风漂浮的干部,给予调整处理。2019年,木兰溪沿岸一个镇因排污防治不力,镇党委书记受到党内警告处分,镇长受到免职处分,起到问责一个、教育一片、警示一批的震慑效应。

  绿色发展,找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点

  经济的增长、产业的聚集,是否必定会带来资源的争夺、生态的破坏和环境的污染?莆田市的回答是,只要坚持绿色发展,在发展中“有所为有所不为”,找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点,就能避免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有效推动两者的协调共赢。

  有所为有所不为,守住绿色发展底线。坚持“有所为”,出台政策支持鼓励绿色产业聚集,支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木兰溪治理。仙游县位于木兰溪中上游,保护生态和发展经济的压力都很大,其榜头镇、度尾镇都是人口大镇,也是传统特色产业重镇,民间艺人多,企业小而散,曾因生产生活污水直排,严重影响木兰溪水质。为了实现生态治理和传统特色产业双赢,仙游县先后规划建设了博览城、油画城、石艺城、坝下一条街以及海峡艺雕城等产业平台,引导企业进园。同时,围绕产业、生态、文化、旅游等加快特色小镇建设,做到污水全部纳入管网、垃圾统一集中处理,不仅没有因为产业发展影响木兰溪生态保护,还因为生态环境的改善,吸引了更多文化产业入住,产值由2000年的2亿元提高到2017年的380亿元。

  坚持“有所不为”,不上超过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项目,限制畜禽养殖等一些产污相对较多的产业,工业园区外严禁审批工业企业项目。林浆纸一体化项目是莆田原本打算引进的外资项目,该项目总投资260亿元,建设年产100万吨阔叶木漂白硫酸盐浆、25万吨机械浆、25万吨脱墨浆和100万吨高档文化纸,配套建设150万亩原料林基地;建成后年产值预计超百亿元、年税收30亿元。该项目谋划了十年之久,几年前连可研都批了。但该项目每日用水量达40万吨、排污量达35万吨。而莆田全市的日用水量不过六七十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才30多万吨。考虑到水资源环境承载力,莆田市毅然放弃了这个“诱人”的项目。

  以水定城,优化空间布局,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水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关键要素,水资源承载力是生态承载力的重要量尺。莆田市坚持量水发展、以水定产、以水定城,在有限的水资源中注重工业节水减耗、生活节水减排、城市节水降损,统筹考虑生态用水,推进全民节水行动,把水资源作为前置刚性约束条件,视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力,调整产业结构,控制城市发展规模,确定空间布局。

  尾声

  对于木兰溪的治理,人们有各种好评。

  荔城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说:“木兰溪治理工作不仅有效增加了莆田城区水域面积和蓄洪功能,使水患得到了彻底根治,而且有效提升了城市生态内涵。新度镇低洼地群众也进行了异地安置,新建了两个集中安置区,沿岸群众的生产生活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也为莆田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城厢区副区长说:“木兰溪治理能得到群众支持和拥护,最根本的是治水带给广大百姓安全感,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全面综合治理,使两岸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年年受淹的低洼村庄变成了住宅新区,一批批以‘木兰’‘水岸’冠名的亲水宜居商住楼宇陆续建成,华林经济开发区在木兰溪畔设立,城厢区财政收入由2002年的不到1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31亿元。看到木兰溪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目标的实现,群众一定会继续支持治理建设,也激励着年轻一代扎根基层、激情创业。”

  三江口镇党委书记说:“生态美是基础,百姓富是目标,贫困守不住绿色,但决不能以牺牲和破坏生态来实现发展致富。三江口20年始终坚持凡是对生态不利的项目坚决不上,对环境有害的企业绝对不要。今天的三江口没有辜负习近平同志当年的嘱托,如今的家乡生态环境给了三江口人民足够的信心,真正实现了坐在自家门口,看着青山绿水,身体好,心情好,幸福指数一下子就上来了。”

  福建省水利厅的一位干部说:“以前,我们治理生态环境侧重于自然修复这种‘无为’,认为把人迁出来,不去破坏就可以了;在实践中,我们的治理理念有了变化,认为也应该利用生态修复这种‘有为’,积极地去清理、禁止畜禽养殖,建设生态文明,这才是最好的‘为’。”

  “有了木兰溪防洪工程,白塘湖的灌溉功效充分显现出来。”涵江区白塘镇显应村原支书说,“这几年三八片的规模农业、生态农业壮大起来,其中华林蔬菜基地通过公司加基地、基地带农户的模式,发展了1.35万多个订单农户,增加了农民就业和收入。”

  在延寿溪下游泗华陂附近居住的66岁市民龚金山,每天傍晚都会到河边散步:“这么好的环境,我们退休的人就有了锻炼身体的好地方。”

  20年间,莆田人牢记习近平同志“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的嘱托,改变了曾经的观念,纠正了错误行为,在小心谨慎却又创新探索中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莆田人始终保持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始终胸怀着对木兰溪生命的尊重之情,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绿色发展惠民生”的理念,保持战略定力,坚持高质量发展,探索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此文选自《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攻坚克难案例》)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9年11月15日

王红育 林国富 朱远 张智杰
责任编辑:陈帅
相关新闻
 
福建省水利厅党组传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福建省河长制规定》11月1日起实施 设立河道专管员被写入法规
白濑水利枢纽工程已获水利部批复同意 概算总投资142.7亿元
福建泉州白濑水利工程初设获批
福建省水利厅召开第三季度水利扶贫工作专题协调推进会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