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站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旁多:藏族同胞的福祉工程
 
分享到:
2015-09-09
 

旁多水利枢纽大坝 本报记者 王辛石

  □本报西藏水利50年成就报道组

  翻过海拔5013米的米拉山口,采访组一行带着未能避免的头疼、胸闷气喘等高原反应,奔赴圣城拉萨。

  藏民们或吟诵着经文转动着经筒,或双手虔诚举过头顶然后匍匐向大地,在布达拉宫,在大昭寺,在八角街……肃穆朝圣的藏民们行走跪拜在拉萨任意一处。

  除了神圣,拉萨还是一个让人感觉特别闲适的地方。她所自在的,不止是蓝天下卷舒的大片的云,不止是街道上行驶车辆会避让的缓慢行走的牛羊,不止是晒着太阳懒懒地趴在路边天生天养的狗,还有自由涌动的河流——你在内地所看不到的,完全不受约束,随着性子冲刷迁徙的游荡河。

  但是旁多——这个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工程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施工难度最大、综合效益最为显著的水利枢纽工程,却控制了汛期肆意暴涨的河流,它将水能转为电能,又将水流沿河谷送至下游,滋润着灌区的大片土地。

  旁多水利枢纽工程被誉为“西藏三峡”,海拔4100米,坝址所处河床覆盖层深,两岸表层岩石破碎,地质结构复杂,右岸枢纽建筑物布置集中,其施工难度之大、技术要求之高,都堪称世界级,是国内水利专家公认的极具挑战性的水利枢纽工程。

  在旁多五大设计变更影响工期的情况下,建设者将施工管理、过程控制等最优化,通过调整人员配置、施工方案等多种措施,提高施工效率,最终兑现了2013年年底蓄水发电的承诺。

  来自武警水电三总队八支队的向尚君,已经在旁多工程建设了5年,他与战友们在冬季零下20摄氏度的夜里试验,通过对设备保温、改变原材料比例等措施,将每年8个月的施工期延长到9个月。

  2010年8月,工地海拔4300米的边坡滑坡,武警水电施工部队冒着生命危险,从没有道路的山顶部开口线开条很小的道路,从上挖个小平台逐渐往下挖。为避免山上滑坡石头掉下来砸到下面的施工人员,安排安全员24小时轮班作业,一发现掉石头就吹哨子,下面人员就撤离,实现了交叉作业施工,也保证了工程的如期完成。

  2013年12月10日,旁多水电站首台机组并网发电,不仅缓解了藏中电网用电紧张的问题,结束了那曲嘉黎县牧区的无电历史,还实现了藏电外送的目标。在此之前,藏中电网每年有10多万千瓦的用电缺口。来自小浪底的援藏干部、旁多水利局副局长陈刚介绍:“西藏冬季缺电靠柴油发电机发电,一度电的成本要两块多,电网卖给用户6毛多,电网年年亏损倒贴,需要靠国家补贴,不利于藏中电网的发展。而我们的电价只要两毛多。”

  陈刚见证了旁多建设后,藏中电网从缺电到满足用电的变化过程。在他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2014年的5、6、7月,旁多相继投产3台机组发电,创下国内非常罕见的速度。此外,旁多大坝的建设,解除了下游3座电厂夏季清杂排沙、冬季砸冰发电的困局,带动了整个拉萨河流域的水电梯级开发建设。

  西藏自治区水利厅副厅长巩同梁介绍,旁多工程一年的发电量达不到设计的6亿多千瓦时标准,“因为这个工程的效益主要体现在防洪和灌溉等方面。除解决藏中电网冬季用电稀缺问题外,旁多下游的澎波灌区,控灌面积能达到35.69万亩,汛期能使下游拉萨河从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提高到100年一遇。下一步,将通过灌溉输水洞每年给拉萨市提供工业用水8000万立方米,解决工业用水难问题。”

  采访组在旁多工程受益区澎波灌区,感受到了法国画家米勒笔下的乡村风情。湛蓝的天空下,从公路到远山,成熟的青稞将田野染得满眼金黄,一群收割者在劳作时充满了欢声笑语。

  甘曲镇巨荣村小组组长桑珠,是旁多工程和澎波灌区的受益者。灌区渠道修砌之前,他家的24亩地全靠雨水。“村里总漏水的土渠,被各个小组争抢挖水,水小一点儿就灌不进家里的地,没有什么收成。现在国家帮我们建好了渠道,天旱也不用愁了,想灌多少就灌多少,小麦也比以前长高不少,目测每亩地能增产200多斤冬小麦,一点不用我们出钱出人工,老百姓都称赞这个水渠修得好。”桑珠说。

  灌区的建设,满足了巨荣村现有3000多亩耕地的灌溉,村里另有2200亩空地荒地,则盼着旁多工程尽快竣工,旁多的水尽快到来。

  拉萨市水利局副局长、来自江苏省的援藏干部王建介绍:“干旱的时候,这里的山沟水不够灌区用水,旁多输水洞打通后连通灌溉渠系,能增加20多万亩的灌溉面积。国家投资这么大,专门为这个灌区打个输水洞,也就是解决水源问题。”

  采访完澎波灌区两天之后,采访组再次回到拉萨,才看到同样与旁多工程休戚相关的拉萨河堤防建设。

  从黄昏步入夜色的拉萨河。沐浴在金橘色的晚霞下,3号闸附近次第燃起的景观灯映照着充满现代化气息的河堤广场,人们漫步在堤岸,休闲留影。这是拉萨河堤防工程将生态与防洪效益完美结合的成功范例。王建介绍,像这样的生态闸和生态堤防,拉萨沿河一共将建设6处,届时不仅能大大提高拉萨河的防洪标准,还将改善当地小气候,给人们提供更美的休闲活动场所,作为拉萨人民母亲河的拉萨河,将与市民的生活更加密切,更加和谐。

  旁多水利枢纽、澎波灌区、拉萨河生态防洪堤……这些控制了水、制约着水、改善了水的民生工程,兴利避害,将持久造福蓝天之下、圣水之边的藏族同胞。

  本报西藏水利50年成就报道组成员:唐瑾、席晶、王辛石、缪宜江、孟梦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5年9月9日

责任编辑:李爽
相关新闻
 
西藏湘河水利枢纽工程建成投产
生态鱼道全线完工
西藏湘河水利枢纽及配套灌区工程下闸蓄水
西藏自治区:跨区域联动保护江河源
西藏帕孜水利枢纽及配套灌区工程初设获批复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