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浙江三门:全方位擘画蟹乡美丽河湖新蓝图
 
分享到:
2019-09-23

  中国水利网站9月23日讯 (通讯员 吴霞)浙江省三门县山丘溪流众多,水资源丰富,享有“五港八溪”之称。该县通过实施固本、清源、水保三项工程,落实治理、提质、提颜三大举措,完善标准化、智慧化、社会化三化管理,实现河道“强筋壮骨提颜”,打造美丽生态的城乡水环境。

  一、厚植安全底色,筑牢美丽河湖根基

  一是实施固本工程。围绕“提升河湖行洪排涝能力”目标,强化洪水蓄滞空间建设,加快病险水库、山塘、海塘、水闸等除险加固,着力补齐洪涝台短板,提升水安全体系。截至目前,全县除险加固的山塘水库累计新开工3座,完工3座,建设堤防2.3公里,兴建固河堰坝4座。

  二是实施清污工程。加大入河面源污染整治力度,统筹推进污水管网建设、农村污水治理及河道综合治理。同时实施“一河一策”清淤工作模式,结合实际细化清淤方案,并探索实施淤泥“减量化”控制、“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建立清淤轮疏长效机制,有效扩大河道过水断面。截至目前,累计新建管网46公里,清淤河湖库塘41万方。

  三是实施水保工程。积极向上争取补助资金,在推进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的基础上,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对水土流失现状进行分类收集、调查、整理,及时治理,并大力开展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宣传。截至目前,治理水土流失6.54平方公里,其中改造坡耕地1.8平方公里,修复生态4.74平方公里。

  二、回归自然本色,构建和谐生态系统

  一是强化水岸同治。坚持水里问题岸上找,结合“清四乱”“无违建河道创建”行动,对河道范围内乱占、乱采、乱建、乱堆等问题及沿河低、小、散和小作坊型企业进行摸排整治,同时积极开展“斩污除患”、“利剑出鞘”等执法系列行动,以工业废水排放监督为重点内容,对直排、超标排放污水的工业企业一律严厉查处。截至目前,累计拆除低、小、散企业220家,关停整改111家,成为浙江省“10+1”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试点。

  二是强化水质提升。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地采用砌石、抛石、松木桩、生态切块等措施。还原河道自然风貌。同时,探索开展“微生物+浮叶、沉水植物+水生动物”等生态处理模式,通过开展水生植物种植、净水生物培育,切实提高河湖自净化、自循环、自修复功能。截至目前,全县累计种植水生植物3种2150亩。

  三是强化景观打造。将河湖综合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城市功能完善等工作相结合,因地制宜地融入人文、历史等特色景观,提升水系周边区块的综合价值。例如在珠游溪增设亲水步道、城市绿道等设施,并将具有我县特色的海洋雕塑小品、景观建筑等植入河道设计与建设,充分彰显海洋文化。

  三、提升智慧成色,实现管控稳定长效

  一是管理标准化。按照“系统化+制度化”的理念,着手编制《三门县河湖标准化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河湖管理工作和技术标准,加快落实河湖管理责任、理顺河湖管理体制、优化河湖管理机制,全面推行河湖标准化管理。目前,该方案正在编制中,力争至2020年底完成河湖标准化管理建设。

  二是管理智慧化。积极探索水域智慧管理新思路,建立“水域一张图”系统,将全县河道、山塘、水库等纳入平台,并开通数据信息共享功能,实现河道远程监管。同时,推进河道视频监控试听系统建设,在9条市县级河道以及园里溪安装68个点位,与水利工程管理标准化建设近500个原有的摄像头联网使用,在部分堤防必要监控点位安装应急广播,实现“紧急信息,紧急呼叫”。

  三是实行管理社会化。以深化河湖长制工作为契机,出台《三门县河长制长效机制考评细则》、《河长会议和报告制度》等6项规章制度,新增湖长、库长49名,组建“民间河长”“河小二”“河保姆”“河警长”等河长辅助队伍51支共1250人次,切实延伸河长触角。同时,通过河长公示牌、监督举报电话以及微信公众号等途径鼓励公众参与治水和监督工作,促进发现问题并有效解决问题。截至目前共收到群众各类问题反馈158个,已全部解决。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9年9月23日

吴霞
责任编辑:陈帅
相关新闻
 
观钱塘江大潮:未见潮头先闻声
浙江省景宁县召开2019年度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联席会
浙江景宁:强化水雨情监测 把控防汛“风向标”
浙江景宁:抓生态水利 护一方水土
浙江:提升水旱灾害防御(防台)应急响应至Ⅲ级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