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浙江景宁:两江之源 源远流长
——景宁水利文化普查工作圆满完成
 
分享到:
2018-08-07

  □通讯员 潘珅珅 蒋硕漱 沈希俊

  “两山夹一水,众壑闹飞流”。 作为瓯江、飞云江两大水系源头,景宁县因水而生,因水而荣。县域内的662条河道,宛如人体内的血液,在这块小山区里纵横交织,奔流不息。

  长期以来,畲乡人民在治水、用水、管水的过程中,演绎出了以“水”为主线,以“水”为灵魂,以“水”为载体的文化篇章。

  经过一年筹备,一年采集,半年整编,景宁县首次全县范围内水利文化普查工作圆满完成。

  多方借力

  水利文化普查工作点多面广,涉及水利灌溉设施、水利防洪排涝设施、桥系古堰、码头船渡、水工技艺等方面。为了更科学规范、高效合理地开展普查工作,此次水利文化普查专门成立了普查领导小组,指挥调动全县各方有关部门力量,以确保不遗漏一处水文化遗产。

  县水利局作为普查主体,从前期规划、动员布置,到学习培训、信息采集、数据整理、审核上报再到成果公布与出版,将各项工作落实到位。为保证此次普查工作的专业性和完整性,县水利局还邀请浙江省水利水电学院专家坐镇指导,并与本地水利专家成立普查工作组分地域、区块、小组全面开展水利文化遗存普查工作。县内各级部门广泛参与县文保所,对不可动文物进行梳理,寻找水利文化足迹;县非遗中心,对水利传说、民谣、古老技艺等进一步挖掘;畲族博物馆对畲族文化、可移动文物、文人墨宝等探索收集整理。

  在两年半的普查时间里,普查工作者通力合作,对各个环节进行周密细致的安排与落实。在为期一年的普查里,他们的足迹踏遍了全县21个乡镇(街道),662条大小河道,不仅查询了大量史料,还用脚步丈量了每一个水文化遗产现场,亲身体验了畲乡水利文化之路。

  系统盘点

  此次水文化普查发现整理水利文化遗存共218余处,其中包括26座堰坝,110座桥,14口井,29个渡口,7座堤,1个潭,1个泮池,6个水碓,3个洞,3座岩,2座碑,15个庙宇,以及73部文艺作品。现已对资料进行整理编辑,分类装订成6册,其中,堰坝类1册、桥类3册、井渡口1册、其他工程1册,此外还编撰了水文化遗产特色集锦,并刻录了光盘。

  在这218个文化遗产当中,有8个被列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2个省级,2个市级,11个县级,其中位于梧桐乡高演村的环胜桥还是四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可以考证年代的水文化遗产中,最早的水文化遗产可以追溯到明朝,大部分古代水利设施年代集中在清代,部分年代可以精确到年份。

  普查记录对218处水利文化遗存均进行了详尽的记录,包含名称、图片、功能、坐标、地址、规模、年代、管理单位、使用情况、存续现状等等,为今后水利工作提供很大的参考价值。

  利在千秋

  民间的水利遗迹,无一不是人们“择水而居”的智慧结晶。水岸民居交相辉映所普绘的水利文化,正彰显了畲乡景宁“人水和谐”的文明历史。

  此次普查将遗落在民间的水利遗迹进行统一汇总整理,让厚重的水利历史积淀得以重现往日的荣光,可谓是功的当代,利在千秋。这让广大人民群众口味遗忘在光阴之外的水文化遗迹的同时,也为当下水利建设打开了另一扇门,让水利建设者得以在水利遗存古迹中探索古人治水思维,传承水工技艺,提升水利文化品味,进一步弘扬人水和谐的治水精神,更了为后期的水利建设储备了良好的文化指导与参考资料。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8年8月7日

潘珅珅 蒋硕漱 沈希俊
责任编辑:李旸
相关新闻
 
浙江景宁:一场特殊的放流
浙江省启动农民饮用水达标提标专项行动
浙江景宁:畲乡一方碧水的忠实“守护者”
受台风“云雀”强降雨影响嘉兴多站水位超警
浙江省防指提升防台风应急响应至Ⅲ级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