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大美澜湄 幸福万里长
——“澜湄万里行”走进西藏昌都
 
分享到:
2021-11-01
 
  □记者 杨东
  滔滔江浪卷河塘,两岸葱茏沁异香。
  10月19日,2021澜湄万里行中外记者团暂别青海省,进入西藏自治区。沿着214国道,逐渐适应了高原千岩竞秀,看久了金黄的草甸,习惯了澜沧江青海段的网状水系,驶入昌都境内,青海省政府新闻办副主任娄渊威介绍,澜沧江从昌都才真正被命名为澜沧江。
  昌都在藏语里意思为“两河汇合处”,来自东源青海的扎曲和西源发于西藏的昂曲相汇相融,澜沧江在这里形成大江的气势顺流而下进入彩云之南,流出国境继续哺育东盟五国,生生不息。
  天堂类乌齐:汇聚生态之美 
  盘山路上,每隔几百米就能看到戴着着红色袖标弯腰捡拾垃圾的生态管护员。视线所及范围内的植被颜色肆意、种类丰富,碧绿清澈的河水倒映着一派层林尽染的大美景象。
类乌齐盘山路上的风景  (记者 杨东 摄)
  类乌齐紫曲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国道214线类乌齐县城南部。湿地是地球表层最独特的生态系统,具有调蓄洪水、调节气候、净化水体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夏天这里百花争艳,流水潺潺,孩子们在厚实的草甸上打滚儿。”西藏类乌齐县林业和草原局的藏族职工泽珍介绍,类乌齐的美在每年7月左右绽放,“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金雕、黑颈鹤等都可以在这里偶遇。”
  “啧儿,啧儿,啧儿……”紫曲河上游的类乌齐马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0多岁的藏族阿妈高声呼唤,远处近百只野生马鹿浩浩荡荡飞奔而来。
  这位藏族老人名叫向秋拉姆,15岁时救护了3只小马鹿,春夏马鹿回归高山草甸中觅食,饮用山后清澈的河水,秋冬与向秋拉姆“如期相约”40余年。
  2005年,类乌齐马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老人成为马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毛岭管理站的管理员,救助照顾马鹿是老人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曾经濒临灭绝的马鹿现在已经有3500只。
  “阿妈说马鹿就是我们的家人,我们会秉承下去守护马鹿。”在老人身后,为马鹿提供芫根和粗盐的大儿子仁青泽培说道。
  “照顾好马鹿,报效国家,我希望我的儿子们能继承这份事业并发扬光大。”老人目光笃定又慈爱地看着周围的马鹿。
  在这里,敬畏自然、崇拜自然、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爱护动物”的理念代代延续。无论是包括马鹿在内的生态多样性保护还是水源环境保护都成效显著,向秋拉姆老人和无数默默无闻的生态管护员扛起了母亲河源头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和重担,倾注着自己的心血和努力。
  天色已黑,湿地公园的帐篷里烛光闪闪,帐篷外星光点点,守护着绿水青山生物多样性的人们跳起打墙舞、锅庄舞,踏出人地和谐的幸福音符。
  察雅县卡贡乡:特色产业生态富民
  卡贡乡位于察雅县南部,平均海拔2900米,公路犹如凿刻在山崖上,陡峭山崖下江水滔滔,橘红的麦曲河汇入清澈的澜沧江,红色的江水迤逦向前。
  卡贡乡属于热带河谷气候,雨后空气格外清爽,一眼望不到头的果园郁郁葱葱。很难想象,曾经这里破碎贫瘠,因为水利、交通设施落后,牧民只能靠天吃饭。
  “欢迎品尝我们引进改良的金帅苹果。”走进村帮村果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登增热情地介绍。登增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在他的带动下,村里现有果树种植面积达200亩,55户种植户实现户均年增收2万余元。
  察雅县提出“打造多业态共存的生态特色产业体系”发展思路,卡贡乡每个村都结合自身优势,选择最适宜当地土壤气候条件的特色产品,杂交构树、树上干杏、金元帅苹果等等,几乎每个村子都修建了水塘和引水渠,充分保证了当地农村饮水安全和农田水利灌溉。生态特色产业有了源头活水,对提高农田果园亩产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村民正在云杉种植基地忙碌  (记者 杨东 摄)
  记者们走进育苗基地,村民们正在云杉苗中忙碌。这里种植的各种绿化和经济林木供全县、甚至其他县造林所用。
  苗圃负责人布琼次仁介绍,2017年察雅县开始杂交构树繁育种植,建成茶叶加工厂,探索出资源节约、环境优化的“林-料-畜”乡村振兴产业化发展的路子。
  更让人惊喜的是,随着果树长大成林,全县森林覆盖率也大幅提升。生态特色产业蓬勃兴起也明显治理了生态环境,过去常见的滑坡、泥石流灾害减少,山绿了,水也清了,新农村建设的“生态树”实现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良性互动,绿色理念植入乡村振兴血脉,生态产业路越走越宽。
  截至今年6月,昌都市共完成澜沧江两岸国土绿化项目24000余亩,通过项目建设,带动农牧民群众822人,增加经济收入926.8万元。
  铁腕管护 保澜湄流域福泽绵长
  守住了绿水青山生物多样性,革新了产业,沉睡的环境资源也被唤醒,潜力无限的藏东明珠越发熠熠生辉。
  “目前昌都市地表水环境质量保持在Ⅲ类及以上水平。”昌都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史宣富介绍。近年来,昌都始终坚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实行最严格的河湖长制,水资源保护、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三管齐下,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坚持水岸同治,严禁高能耗、高污染项目进入,深入开展入河排污口清理整顿工作;积极开展澜沧江流域水环境治理工作,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加强区域联动,筑牢生态安全屏障,2020年昌都市生态环境局主办的藏川滇青邻省五市(州)生态环境系统跨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联席会议,正式建立了联席会议、信息共享、联合执法等工作机制,形成了“三江”上游“机制共商、环境共治、污染共防、生态共建”的生态保护新格局。
  提到盘山路上看到的生态管好员,李利珍介绍,昌都在全市111个有林乡镇都设立了专业管护站,配备580名专业管护人员。全市还招聘20710名公益林护林员、7657名天然林护林员、18.5万名生态岗位人员……“这个庞大队伍,占昌都市总人口28%还多,实现了全市382万公顷森林、571.4万公顷草原常年有效保护。”
  “从青海到西藏的实地采访,一路了解到两省干部群众守护绿水青山的担当实干,感受源头保护的坚定执着,体会到国之大者对湄公河国家的深情守护。希望澜湄流域更多人能到源头来看一看,中国精准扶贫的经验、在保护好当地生态和文化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的路子对第三世界国家具有非常现实的借鉴意义。”柬埔寨《亚太时报》副主编魏来说。

昌都市森林公园的观景平台上远眺澜沧江  (记者 杨东 摄)

  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从昌都市森林公园的观景平台倚栏远眺,扎曲河、昂曲河在这里紧紧相拥,奔腾不息的江水诉说着千百年同饮一江水,澜湄一家亲的情缘,澜沧江凝聚两岸的自然生态之美、蓬勃发展的顽强力量,裹挟着青藏高原虔诚的自然信仰底蕴,穿越山海,为江畔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带去源源不断的希望。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1年11月1日
杨东
见习编辑:王瑜
相关新闻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指导意见
水美山川富藏乡
援藏干部谈水利援藏 | 情系水利 奉献雪原
西藏阿里地区采访散记之三:守护“亚洲水塔”
援藏干部谈水利援藏 | 全心参与规划编制 发挥水资源支撑作用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