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站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天津水务部门动态调整“拦、分、蓄、滞、排”洪水调度决策——
守好洪水入海“最后一关”
 
分享到:
2023-08-01
 
  □本报记者 王鹏翔 通讯员 孙志东
  受台风“杜苏芮”残余环流影响,7月29日开始,海河流域遭遇大范围强降雨。7月31日15时,天津市水务局将洪涝灾害防御应急响应提升到Ⅰ级。此时,天津市大部分一级行洪河道还低于汛限水位。
  洪水正在来的路上。
  7月30日23时,子牙河发生2023年第1号洪水。31日上午,子牙新河入天津闸北桥站水位3.57米,较30日上涨0.57米,洪水7天左右到达天津。
  “海河流域有将近75%的洪水最终要通过天津下泄。”天津市水务局调度科科长赵英虎说。天津素来被称为“九河下梢”,众多河系最终在天津流入渤海,其中就包括此次降雨集中的大清河、永定河等河系。
  承接上游来水、容纳本地降雨,特殊的地理位置让天津承担了更多的防洪责任。“天津的防洪工作关系到本市区百姓的安全,更关系到北京、河北等上游地区数千万名群众的安全。”赵英虎说。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角度出发,天津市水务局滚动逐河系进行洪水预报,动态调整“拦、分、蓄、滞、排”洪沥水调度方案,综合运用流域防洪工程体系“组合拳”,守好洪水入海“最后一道关”。
  翻开海河流域水系图,流域各水系呈扇形分布,从北、西、南三面向天津汇集。具有“拦、分、蓄、滞、排”功能的控制性水利工程就分布在这些河系上。
  “所谓‘拦’,就是运用水库及河道上的泵站等拦蓄洪水;‘分’是通过蓄滞洪区、河道分洪闸等分洪,保障堤防安全;‘蓄’‘滞’是用蓄滞洪区等减缓洪水‘脚步’,给洪水以出路;‘排’既包括市区泵站抽排,也包括农村扬水排涝,打通洪水积堵点。”赵英虎说。
  “各项工程发挥的作用并不单一,也不是单独运用,在多种排列方式中找到最优解才能发挥出工程的最大效益。”赵英虎解释,“我们提前根据调度规则及河道防洪水位、水库库容等基本信息制定了调度预案。”
  在洪水到来之前,天津水务的工作主要聚焦在“排”。7月29日,在海河口泵站,6台水泵机组运转,发出一阵隆隆声。上游一侧的海河水被抽取到泵站另一侧,在水面上翻滚出阵阵浪花,缓缓流入下游入海口。
  “自7月28日凌晨,海河口泵站开启6台水泵,将海河水强排入海,降低上游河道水位。”海河口泵站管理所所长张超介绍。截至30日,天津市已预泄水量3亿立方米,中心城区21条排水河道的水位降低1.5米。
  强降雨到来后,需要根据雨水情实时调整工程调度决策。这离不开及时、精准的水雨情预报。
  7月30日,在天津市水务局水情中心,电话铃声不断。见到水情科副科长乔荣时,他正紧盯电脑屏幕,不时低头比对着桌上的数据报告。
  “随着降雨的到来,我们的洪水预报频次逐渐加密,最快1小时就要上报1次。”乔荣一边忙着手中的工作,一边介绍。
  天津有国家基本水文站29处、遥测水位断面414个、遥测雨量站断面99个,想要快速收集更新所有站点的数据并根据雨水情滚动进行洪水预报,并不容易。
  乔荣打开天津市水务局水情科自行研发的手机小程序“天津市水情信息发布平台”,里面的水系图里标注着重要控制站的最新水情。“这里的数据实时更新,以可视化的效果为局内人员提供最新的决策参考。”乔荣一一演示。
  数字化的成果远不止这些。据天津市水务局水情科科长张强介绍,他们在工作中最常使用的是水情信息管理系统,能查看任意时间段的流域水情、雨情,还能通过图表直观掌握指定断面水情的变化情况。
  天津的许多河道在北京、河北的下游,洪水预报需要考虑上游的来水情况,如何快速高效地掌握上游数据?
  水利部信息中心和海委、京津冀建立每日会商机制,通过视频、电话、微信群等方式沟通预报结论,确认数据。同时,天津市水务局还通过水情信息交换系统了解上游地区的雨水情变化,综合考虑制定洪水预报。
  “接收到水情科的预报数据后,我们就能及时调整工程调度决策,再交由领导商议后下达调度指令。”调度科工作人员李玉环说。
  是否需要启用蓄滞洪区?何时开启分洪闸?闸门开度是多少?问题的答案在方案决策的动态调整中逐渐清晰。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充分发挥“拦、分、蓄、滞、排”作用的背后,是精准有效的数据支撑,是滚动推演的智慧决策。
  面对愈发汹涌、即将到达天津的洪水,滚动预报演算洪水演进过程,利用“拦、分、蓄、滞、排”原则充分调度流域防洪工程体系,依然是打赢此次“台风防御战”的“制胜王牌”。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3年8月1日
王鹏翔 孙志东
责任编辑:陈帅
相关新闻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454 业务联系:010-63205282 举报电话:010-63205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