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老张的“水”情结
 
分享到:
2020-06-15

  □通讯员 孙红义

  祖辈生活在渭北旱塬的陕西蒲城县椿林镇白家塬村的张福顺,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特有的“水”情结,竟让自己今年夏收获得亩产1461.6斤高产,创下陕西小麦亩产的最高纪录。

  盼水

  白家塬村缺水以前那在当地是出了名的,“吃的水都是“偷”邻村的,更别提庄稼。咱这旱塬,十年九旱,小麦亩产二三百斤、绝收都是常有的事!”,从小就吃不饱饭,填不饱肚子的张福顺告诉我们,几十年来,村人从未放弃对水的盼望,自发掀起过好几回大规模平整土地运动,都梦想着水进地头。虽然他们知道,这里地处渭北旱塬腹地,扬程高达100余米以上,距离黄河岸边百公里之外……但随着1997年6月30日渭南市东雷二期抽黄工程试通水成功,当年庄稼就大获丰收,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他说:“没经过缺水的苦,不知道缺水的难,黄河水送上旱塬,咱不敢想象有多难!”据了解,覆盖6000亩灌溉面积的白家塬,是经八级提水层层输送而来,现配套斗渠1000米,分引渠5500多米,抽水站1座。“黄河水来了以后,一年两料,三季五轮灌溉,夏粮秋粮都不耽搁,一亩地刨去成本,净赚千把元不成问题。”

  引水

  自从黄河水送到白家塬后,这几年老张包地种粮的规模越来越大,今年已流转到160多亩。但每流转一块土地,必先平整土地,“平整土地是为了引水,保证灌溉效果!”,老张介绍说,有水就能丰产,白家塬独特的地形地貌,过去爱平整土地,是盼水又便于耕作,现在爱平整土地,是解决水引不进、地浇不好、保不好墒的需要。所以,这多年,他把自己每一片地都重新平整过,有的还不止一次。尤其是去年夏季麦子一下子收入12万元,更让一家人增添了干劲。今年春季,他投资3000多元,对刚承包的一块本村七八亩大的半坡地进行土地平整,坡地变成了平地, 宽畦变成窄畦 ,就连地头渠道也修的平整平整的。

  用水

  去年夏灌期间,白家塬村组管水员王大胜正在组织夏灌,突然一场大雨骤然而降,群众纷纷开始退水……眼见满渠的水没了去处,管水员就把求救电话打给老张,老张二话没说冒雨把自己20多亩包谷浇了第三水。事后事实证明,老张的包谷每亩增产都比周围多二三百斤,“咱这旱塬,一场雨一层皮,只要有水,尽管用都嫌不够。”熟暗种田之道的老张,这几年对科学种田的把握越来越炉火纯青,水肥的搭配,时节的掌握,一丝一毫也不敢马虎。6月11日,雨过天晴的渭北,异常闷热,但这也挡不住老张的获得陕西亩产第一高的名气,得知预报下午三点还有雨,他前脚刚送走一批慕名访问者,就马不停蹄开着拖拉机秋播去了。“必须在雨前下了种,夏灌跟上,就没麻达!”提起丰产,老张更愿意说水是头功,如同提起“二黄水”,他有一股别人体会不到的特殊情感,这也许跟他一生经历过苦难有关,跟他从一贫如洗到如今盖了两院房子有关,更跟二黄水跟他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有关。

  据了解,近来来渭南二黄灌区年平均斗口用水1.5亿立方米,连续多年稳居陕西前列,为渭北粮仓抗旱保丰收和群众增产增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灌区的粮食产量和产值是周边旱地的1.5-2倍,经济作物产量和产值是周边旱地的1.5—3倍,为秦东经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0年6月15日

孙红义
责任编辑:李旸
相关新闻
 
陕西城固县把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纳入县委县政府年度考核体系
陕西略阳县多措并举全力提升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水平
陕西汉阴观音峡电站:多举措助力安全生产提质增效
陕西省水利厅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切实做好近期强降雨防范工作
陕西投资最大的“引黄工程”正式开工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