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四时日月系山河——来自上海水务事业40年改革发展的报告
 
分享到:
2018-08-09

  □本报记者 欧阳田军

  改革开放40年,是上海水务以改革为动力、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40年。回眸40年来的难忘历程,上海水务发展始终与伟大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实现了从农田农村水利到城乡一体化水利再到城市环境水务的凤凰涅槃。上海治水脱胎换骨,化茧成蝶,走出了一条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改革的治水兴城之路。

  谈起上海治水40年的改革发展,91岁的治水知名专家胡昌新面对记者的拜访反复念叨“因水而生、因水而兴”。上海诗词学会会长褚水敖动情地写下诗句“行间风雨人间味,字里春秋肚里波。掩卷依然出新象,四时日月系山河”。以“河”字戛然结尾,一字千金,道出了大上海与水的不解之缘。

  40年励精图治,上海河道旧貌换新颜,人民群众对水环境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普遍上升。87岁的治水专家陆忠宪动情地说,40年治水历程最大的特征就是变,“河变清,水环境变美,水治理能力变强”。

  上海简称沪,别称申,均渊源于水。水环境的变化是上海这座城市的记忆。上海曾是典型的江南水乡,然而近百年来,城市化的展延,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随意直排河道,破坏了水生态环境。

  说到上海的苏州河,民间曾流传着这样的口头禅:60年代淘米洗菜,70年代游泳灌溉,80年代开始水臭味怪,90年代鱼虾绝代。改革开放前,到上海来游玩的外地亲戚或游客总觉得上海的自来水有一股难闻的味道,居民的饮水问题也曾一直困扰着整座城市。90岁高龄的冯阿婆清楚地记得黄浦江水曾经是黄的,苏州河水是黑的,外滩苏州河与黄浦江交界处有一道明显的黄黑分界线。

  旧账未了,新债又添。自1963年起,黄浦江干流每逢夏季,江水便呈现黑臭现象,黑水期越来越长,按各水厂的累计,70年代突破100天,1985年上升到150天,1986年已达192天。

  低劣的水质造成了严重危害:刚刚漂好的坯布,会泛出斑斑黄;经水处理过的绢花,像受过风霜的侵蚀;食用罐头达不到质量指标,不得不另找水源制作……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污染的水质严重影响了市民生活,也流失掉自然本色。问题尖锐地摆在上海面前,怎样去解决?什么时候能解决?每一位上海人急切地希望得到回答。

  改革开放给上海治水带来无限机遇,而母亲河苏州河的良性嬗变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20世纪80年代初,上海开始对苏州河污染治理问题进行研究。1985年9月,是上海应该记住的日期,国务院批准了苏州河合流污水工程的项目建设书。1988年8月25日,对排入苏州河的污水实施合流污水治理一期工程,1993年12月29日主体建成通水,每天截流污水140万立方米。在此基础上,1996年开始进行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市政府成立了领导小组,由市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20多个政府部门和地方政府领导为领导小组成员,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苏州河整治工作的组织、协调、督促和检查,在全国开了市长当河长的先例。

  苏州河整治工程从1998年启动到2011年结束,分三期实施,历时14年,总投资约140亿元,基本完成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任务。从1996年到2007年,参与苏州河治理11年的匡桂云高工谈起治理过程如数家珍:“我们把‘母亲河’的伤痕修复,让她水更清,河有鱼。”如今,苏州河展示中心有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梦清园”,21世纪苏州河变清是所有上海人的梦想。

  40年来,河变清离不开上海治水体制改革的强力推动。从“九龙管水”到“一龙管水”,到江海联动、海陆统筹,再到全面构建河长制,上海水务管理体制随改革而完善,实现水资源的保护、利用,供水、节水、排水、水环境治理、水源地保护、海洋的全面管理,为保障申城水安全和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了体制保障。2017年,7781名领导干部担任各级河长,三级河长体系实现全覆盖,湖长制、湾长制正有力推进,全社会关爱河湖、珍惜河湖、保护河湖的局面基本形成。

  40年来,河变清离不开国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认真落实,坚持“泥水气并重”,加快污水处理、污泥处置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城镇污水处理率达90%以上。亚洲最大的现代化白龙港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并持续升级改造,日处理能力已达220万立方米。到2017年年底,26座郊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全部完成,全市有37座污水处理厂执行不低于国标一级A标准,设计规模达到269.2万立方米每天,污泥处理设施进一步完善,全市共完成7800多个直排污染源的截污纳管改造,COD减排成效明显。

  40年来,河变清离不开以水环境整治为重点的六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进。通过苏州河三期治理、中心城区黑臭河道和郊区骨干河道整治、市郊接合部和城镇化地区黑臭河道整治、郊区万河整治,特别是“1864条段1761公里”中小河道综合整治,到2017年年底,中小河道基本消除黑臭,区域除涝、水资源调度、水环境承载、通航能力和水环境面貌得到同步提高和改善,乡村水环境面貌发生可喜变化,河道蓄水、调水、自净能力得到明显增强,一举改变了上海河流黑臭脏的水环境面貌,重塑江南水乡迷人风韵。

  “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这是1992年春天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对上海提出的希望,也是上海治水取得显著成就的生动诠释。2017年,围绕着15个区已经治理完成的河道,上海水务进行全社会评选。140万市民主动参与投票,选出6条最美河道。

  看着一条条昔日“蓬头垢面”的小河浜变得“眉清目秀”,生活在河边的人们为这变化感动了,老百姓发出由衷的感谢:感谢党!感谢为取得这一变化而辛勤付出的人们!浦东航头镇的老杨给《新民晚报》“夏令热线”打来电话,动情地邀请记者:“来看看我们这里的咸塘港支流吧,过去这里一到热天就臭烘烘的,现在水面干干净净,让我们过了清清爽爽一夏!”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到2020年,到苏州河去钓鱼不再是梦想。从2018年上海市政府召开的“苏四期”工程启动会上获悉,市政府已制定《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四期工程总体方案》,2018年上海在全面消除中小河道黑臭的基础上,将启动以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四期为引领的劣Ⅴ类河道水环境治理三年行动。

  随着苏四期综合整治项目的持续推进,通过污水厂提标扩容、泵站改造等工程,苏州河水质将不断改善。“到2020年,苏州河干流消除劣Ⅴ类水体;到2021年,支流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届时,苏州河干流堤防工程将实现全面达标、航运功能得到优化、生态景观廊道基本建成,形成大都市的滨水空间示范区,水文化和海派文化的开放展示区,人文休闲的自由活动区,为最终实现“安全之河、生态之河、景观之河、人文之河”的愿景奠定基础。

  水利兴天下定,仓廪实百业兴。“从河长制到河长治,我们任重而道远。”上海市水务局局长白廷辉坚定地说,“我们要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开拓进取,攻坚克难,乘势而上,奋力谱写上海水务事业发展新篇章!”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8年8月9日

欧阳田军
见习编辑:邓婉颖
相关新闻
 
《海河水利委员会志》编纂工作正式启动
浙江:攻克堵点痛点 打破信息孤岛
徐州:水生态空间确权 为全国探索路径
福建永春: 大胆改革创新 全域综合治水
辽宁加大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力度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