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站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水位观测技术升级记
 
分享到:
2023-10-11
 

物联网水位站盖家沟站 本报通讯员 任慧霞 摄
  □本报通讯员 任慧霞 孙慧娟
  走近山东历城黄河盖家沟险工,水位观测的“水陆空”设施引人注目。“水面”上的人工水尺、“空中”的遥测水位站、“内核在水下”的物联网水位站,相隔10米互相遥望。
  “人工水尺是我们观测水位的‘土法子’,观测时需要穿过查水小道走到水尺附近的踏板近距离观测。一旦赶上刮风下雨,水面起伏不定,观测难度就会更大。”历城黄河河务局华山管理段职工王鹏程回忆起以前的观测经历,满是感慨。
  自2003年起,遥测水位站在黄河山东段陆续推广,水位观测技术迎来首次迭代升级。遥测水位站使用雷达水位计,通过观测探头到水面的距离确定水位,还能自动读取数据发送到水情网站。
  “遥测水位站‘上岗’后,再也不用每次跑到现场观测水位了,只需要定期和人工水尺读数进行比对校核。但遇到狂风暴雨等恶劣天气,测报数据还可能出现较大误差。”王鹏程解释,这就需要一线职工穿上救生衣、系上安全绳,再捡起“土法子”前往黄河边进行人工观测比对。
  摆脱天气束缚,实现水位观测的智能化,成为一线职工的共同心声。
  山东黄河河务局组成研发团队,开始新的探索。
  “2022年我们团队研究根石探测无人艇时,想到用压力水位计测水深,当时就有专家提出黄河含沙量大,测量误差大,没法用。我们继续查找资料,‘信息通信的数字信号差分传送’技术让我们深受启发。”团队负责人戴明谦介绍。
  效仿通信信号的传输方法,研发团队想到了用双探头压力差分法观测黄河水位。历经多次尝试,通过不断与人工水尺读取的数据作对比,专家发现误差仅有7毫米,符合相关规定。至此,黄河首座物联网水位站研制成功,并于2023年5月在历城黄河盖家沟险工建设完成,成为一名黄河“新兵”。
  据历城河务局青年职工戴康介绍,现在水位站每6分钟观测1次,1天可以观测240次。现场LED(发光二极管)大屏每半小时更新一次,手机和电脑上则是6分钟更新一次,水位变化情况一目了然。
  “水位站一建成,就赶上了今年汛前调水调沙,详细记录了整个水位变化过程。在后台电脑端形成的不同时段水位变化曲线,为防汛研判提供了重要参考。”戴康说。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3年10月11日
任慧霞 孙慧娟
责任编辑:陈帅
相关新闻
 
山东平度市:守护农村供水“生命线”
山东淄博市建成12个河长制主题公园
创新运维模式 补强预测短板
山东2023年137亿元投入农村供水保障项目
河湖有效益 清韵漾齐鲁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454 业务联系:010-63205282 举报电话:010-63205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