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山东德州:实现供水服务均等化 打造农村供水管理服务到户模式
 
分享到:
2021-11-04
 

  □记者 赵新 通讯员 肖翔

  山东省德州市是全国第一个整建制城乡供水一体化地级市,按照“一县一网”格局保障城乡居民用水。但是,过去供水公司只管理到村头,村内供水主要依靠村委会或村水管员管理。今年以来,德州市聚焦城乡供水管理一体化,全面推行供水公司管理服务到户模式,打通管理“最后一公里”,实现城乡供水管理服务均等化,不断提升群众用水满意度、幸福感。

  改革管理体制,压实管理责任

  过去,由于村级管理服务水平低,村内供水经常出现“跑冒滴漏”、停水断水、水价偏高等问题。为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德州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强村内供水工程管理的通知》,全面推行供水公司管理服务到户模式,明确县自来水公司是进村管网、村内管网及附属设施的管护责任主体,负责村内工程的运行管理、维修养护、抄表收费等工作;乡镇(街道办)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管等。市水利局通过“24小时供水+水价控制”双目标,倒逼县级加快供水管理体制改革,连续开展8次大督查,结果抄送市政府和纪检监察部门,推动改革稳步迈进。组织县级主管单位赴安徽、湖北、河南等地区学习,激发县级改革的信心、决心。武城县委书记亲自部署推动,庆云成立县长任组长的改革领导小组,各县(市、区)改革加速推进,目前总体进展较为顺利,到明年上半年完成改革任务。

  加快管网改造,夯实改革基础

  2013年,德州市已率先在全国整建制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落实农村供水管理服务到户,关键是要有好的村内供水工程条件。4月下旬以来,组织开展全市农村供水大排查大整改行动,县、乡两级对全市7931个自然村逐一进行现场排查,市水利局对1638个村庄进行现场复核,全市共发现各类供水问题村庄839个,8月底全面完成整改。为彻底解决村内供水管网老化问题,在省级安排111个村改造任务的基础性,投资1.2亿元改造492个村的老旧供水管网,累计改造供水管网4000公里,配套计量设施8万套,11月底前全部完成。运河经济开发区成立农村供水管理公司,投资7000万元,对辖区内119个村的供水管网、水表进行改造,为推行管理到户改革创造良好条件。乐陵、平原、临邑等县市区通过“债券+群众自筹”等方式落实改造资金,有条件的地方安装智能化远传水表,既节省了管理成本,又提高了管理效益。

  创新管理机制,提升管理效能

  一是创新监管机制。市水利局将全市7931个村和100多万户农村常住户以及入户水表等信息,全部录入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实行统一管理。以问题为导向,每周调取“12345”热线投诉问题作为检查线索,“一周一复核、一周一督导”,督促群众供水问题及时解决。二是创新管护模式。各县(市、区)在建立供水服务队、公布供水116服务电话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村内供水管护模式。陵城区成立5个供水服务中心,实行分区划片管理,每月校核村头总水量和入户合计水量,对水损过大的及时排查漏点并进行维修。庆云县人社局制定水管员聘用办法、工资方案及绩效管理办法,县自来水公司和乡镇政府对水管员实行条块结合的双重管理;平原县加强对全县800多个村水管员的绩效考核,淘汰不合格的水管员,激发水管员的管理效能。三是创新保障机制。受人均用水少、农民外出务工等影响,长期以来,农村供水一直处于亏本状态。实行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理后,县自来水公司将城市、工商业供水的盈利部分,补贴到农村供水上,保障农村供水良性运行。同时,加大政府补贴力度,平原县按1元/方的标准对供水公司进行补贴,武城县、庆云县由县财政承担原水费用,切实减轻企业经营负担。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1年11月4日

赵新 肖翔
责任编辑:李旸
相关新闻
 
山东济南市章丘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闭环式管理”见实效
道阻且长 行则将至
以小清河防洪综合治理为契机
山东:新发布10项用水定额地方标准
山东济南市章丘区:打造“4312”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模式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