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山东夏津:“跨界协同 网格全域”开辟基层水利管理新路径
 
分享到:
2020-11-15

夏津水库(于长涛 摄)

夏津县九龙口湿地公园(于长涛 摄)

夏津县六五河城区段(于长涛 摄)

  □记者 赵新 通讯员 于长涛 许士斌 王明军

  近年来,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围绕“跨界协同 网格全域”总目标,着眼建立水利工程标准化运行管护体系,探索完善“职责下放、人员下沉、机构整合、效能提升、服务优质”的管理机制,初步确立水利行业强监管的“夏津模式”,水利服务保障能力大幅度提升,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水资源支撑和防洪安全保障。

  坚持问题导向 理清改革思路

  “基层水利重建设、轻管理,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据统计,全县骨干水利工程共计274处,其中有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的县级扬水站仅有16处,仅占全县总数的6%,其余94%实际上处于群管群治‘散养’模式,管理人员缺乏,管理职责不清,导致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夏津县水利局局长孙家滨坦言。

  找对了“症”只是第一步,关键还得下准“药”。

  夏津县委县政府确立“顶层设计出亮点、区块治理强监管,上整下划调机制、工作延伸到一线,人员下沉到基层、党建引领挺在先”的改革思路,历经多方调研、专家咨询、政府决策等环节,聚焦人民群众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需求与水利行业监管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直面重建轻管弊端突出、人员经费保障不足、运行机制落后三大问题,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协同,顶层设计、创新发展,建管并重、条块结合,优化服务、系统治理,整体推进、注重实效”六大原则,2020年4月,由夏津县政府出台《夏津县深化水利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县委将水利体制改革列为县级年度重大改革事项,深化水利体制改革序幕逐步拉开。

  着眼“跨界协同” 创新水管体制机制

  经费不足、人员不足、条块割裂、部门壁垒的痛点有目共睹。

  要破解难题,提升水利管理水平,必须打破固有思维和体制,打破条块割裂和部门壁垒。

  为此,夏津县通过“划转规范、整合提升”实现了部门协同、条块互补,形成了分级分类协同高效的管理体制机制。

  划转规范,就是将为单个乡镇调水或功能单一的国有扬水站9处、2012—2018年度小农水工程全部桥涵以及非关键控制性闸全部划转至相关乡镇和部门,通过水权与事权、公益性与盈利性两分开两结合,真正实现水利工程的"四权"规范统一。即明确所有权,规范管理权,放活经营权,保障受益权。管理区内实行分级管理,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特长,管区内所有水利设施不仅有人管而且能实现覆盖式专业化管理,极大程度上促进了水利基础设施的效能发挥。

  基层水利设施管理职权下放到乡镇,极大程度激发基础水利设施运营维护潜力,更好发挥小型水利工程效能。“这次改革后,我们乡接管了渡口驿扬水站,不用再多跑路、多协调,基层抗旱服务一步到位。同时,这次改革设置了水利管区,能让我们与水利部门对接更加方便、及时,有问题能够直接在现场解决,工作效率和服务效能得到了全面提升。”夏津县渡口驿乡政府副乡长王传龙说。

  整合提升,就是在不增加人员编制的情况下分层级管理,整合设立夏津县基层水利发展保障中心,将原来的14处县级扬水站、2处水库,通过人员、设施的优化组合,整合为七个管理区,管理区实行区域化管理,管理职能由原来的管灌区灌溉单一功能一个点,改为管管区内所有的涉水事务一个面。

  七个管理区,就是7个水利基层“派出所”,将水利管理职能、权责下沉到一线,实现水利管理服务与监管服务对象面对面零距离对接。

  在土龙头泵站管理处,夏津县基层水利发展保障中心第七管区主任唐诗春介绍,第七管区管理范围包括夏津县白马湖镇、双庙镇、郑保屯镇、渡口驿乡4个乡镇共50个村,管区内人口75416人,总耕地面积15.56万亩。管区内主要河道为卫运河、六五河、七一河、郑渡干渠、白马湖改碱沟,重点水利设施为土龙头闸、白庄闸、七屯闸、土龙头泵站、渡口驿泵站,其中位于郑保屯镇杨庄的土龙头闸为全县极为重要的引卫运河口门。“这次改革,把水利管理职能、权责下沉到管区一线,实现了‘岗位有人、岗位对人、岗位管人’,实现了与水利监管对象、服务对象面对面、零距离对接,对筑牢水利工作基层体系、提升管理服务整体水平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唐诗春说。

  “这次改革,充分发挥了我们的不同特长,现在职责更明确了,待遇提高了,虽然管理的范围更广、任务重了,但劲头也更足了!”夏津县基层水利发展保障中心第七管区职工于建华兴奋地说道。

  在夏津德百度假村采访时,负责人张春雨介绍说,水利局建设的后屯泵站,主要是为景区人工湖供水,以前每次申请调水要通过乡镇、水利局两级走程序,由于泵站产权与使用权分离,泵站管理权限不明,经常造成引水不及时、维修养护跟不上。现在通过改革,县水利局将泵站产权全部移交至乡镇,同时乡镇采取用水大户运营管理的方式与景区达成委托协议。“现在彻底明晰了泵站产权,程序也简化了,更重要的是可以形成以水养水的良性管护机制。” 张春雨说。

  坐落在县城区的龙湖公园,属于开放式公益公园。夏津县园林管理中心负责人贺同振表示,园林中心归市政部门管理,水利部门不知道我们公园什么时候需要调水,他们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调水、什么时候能有水,这样的职责不清、关系不顺,造成了公园水质脏、环境差、群众意见很大。“这次改革,进一步建立了机制、理清了职责、理顺了关系。” 贺同振说。

  统筹“网格全域” 实现管理效能提升

  夏津县除了通过设置“七个管区”全域覆盖,还结合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实现了管区主任、水管员,河湖长、河管员,网格长、网格员三网融合,网格化与全域化实现了联网联动。

  在郑保屯镇杨西村,党支部书记杨殿祥介绍,他既是杨西村党支部书记,同时又是村级河长。“以前有事了不知道该找那个部门那个科室,现在好了,县水利局设了管区,不光是管调水,只要和水沾边儿的事,找他们都能办,真是方便了老百姓。” 杨殿祥高兴地说。

  “如今,家家都喝上了黄河水,自来水接到灶台边,热水器接到洗澡间,这都得感谢党的好政策!特别是咱报修问题,一个电话,管区都有人应着办,太好了。”夏津县郑保屯镇杨西村群众代表王勤来说。

  目前,夏津县深化水利体制改革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质性运行,初步实现了“三大变化”:基础水利设施管护由“看”到“管”的变化,管理水平从粗放到标准的变化,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从单一引水到全面服务的变化。

  “通过这次改革,初步实现了‘加减乘除’的目标,加,管区的服务功能增加了;减,就是管理机构的数量减少了;乘,是管理的效率以乘数级地提升了,除,就是管区的人员‘瘦身’提质、设施优化均衡了。”夏津县水利局副局长兼发展保障中心主任时继旺表示。

  “夏津县政府制定出台深化水利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聚焦重建轻管、经费保障、运行机制三大问题,通堵点、解难点,建机构、保经费,划片区、定机制,可以看出夏津县对水利工程运行管护的重视和决心。值得各地认真研究学习借鉴。”山东省水利厅副厅长刘鲁生在全省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视频培训班上表示。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0年11月15日

赵新 于长涛 许士斌 王明军
责任编辑:李旸
相关新闻
 
“号脉”水生态 呵护“幸福河”
章丘两百余名水务人用脚步丈量饮水安全
东营黄河河务局顺利通过水利部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考核验收
济南黄河巡回法庭开庭审理“第一案”
“双管共建”一子落 “条块融合”满盘活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