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站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青海“世纪工程”最后一条隧洞贯通
 
分享到:
2022-06-19
 

32号隧洞攻坚

 引大济湟黑泉水库   黎晓刚/摄

  □记者 谈林明

  6月18日,位于青海省大通县桥头镇庙沟村的引大济湟工程西干渠32号隧洞胜利贯通,标志着青海“一号水利工程”——引大济湟工程解决了最后“卡脖子”难题,六大子项目主体建设任务进入“收官”阶段,为工程高质量运行、全面造福青海人民打下坚实基础。

  32号隧洞2017年9月开工,洞长4313.9米,在前期地质勘查时就发现有8条断层,仅破碎的V类围岩就有3123米,占隧洞总长的72%,且地下水丰富,最多的时候出水量达到每天12000立方米,增加了施工难度和安全风险;施工过程中共发生塌方、突水、涌水涌渣等突发险情达40次,最严重时,清理涌渣及塌方处理,用时127天。隧洞在最困难的时候,每个月只能掘进7米,不良地质段严重制约了施工进度。相关领域专家对隧洞地质情况和施工方案进行了多次“会诊”。

  在隧洞还剩713米,中铁十二局在隧洞出口施工陷入“困境”的时候,青海省引大济湟工程建设运行局果断决策,由已完成隧洞进口掘进合同标号任务的中国水电四局继续掘进,历时646天,克服12次塌方险情,掘进了225米。尤其在疫情静态管理期间,针对施工队伍来源地防疫情况复杂,省内疫情致人员流动、材料运输困难的实际,提早组织施工队伍进场并封闭管理、提早储备建筑材料,为工程建设打通了“绿色通道”。

  引大济湟工程是一项跨流域的大型调水工程,通过智慧精准调度,解决青海湟水北岸群众饮水安全和100万亩农林灌溉及工业、生态用水问题,为青海乡村振兴、共同富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新青海提供可靠的水资源支撑和水生态保障。工程从青海东北部大通河调水,穿越祁连山余脉达坂山引入湟水河,横跨青海东部地区,总投资146.34亿元,由调水总干渠、石头峡水库、黑泉水库、北干渠一期、北干渠二期和西干渠6个子项目组成。

  工程建设周期长、海拔高、点多线长面广、地质复杂,攻克了调水总干渠超长深埋隧洞建设等诸多世界性工程难题。其中,调水总干渠、西干渠、北干渠一期及二期工程干支渠总长达1143公里,西干渠、北干渠一期和二期工程田建配套项目管线达5990公里。这是一条数千公里的“战线”,是青海有史以来建设规模最大、综合效益最广、受益群众最多、建设条件最复杂的战略性调水工程,堪称青海的“水利航母”。

  截至目前,引大济湟黑泉水库工程已建成发挥效益20多年,在有效拦截上游洪水,削峰错峰,科学调度基础上发挥水库综合效益,保障了西宁市生活用水、湟水流域农业灌溉效益和生态效益。引大济湟调水总干渠工程于2015年12月隧洞试通水成功;石头峡水库工程于2014年12月下闸蓄水,作为调蓄水库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北干渠一期、二期及西干渠工程基本完成,三条干渠田间配套将在2022年年底完成,工程将打通“最后一公里”,全面发挥效益。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2年6月19日

  

谈林明
责任编辑:邓婉颖
相关新闻
 
西干渠32号隧洞贯通 青海引大济湟主体工程建设进入收官阶段
青海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基础处理工程完工
青海强化农牧区供水保障
青海省水利厅“五个全力确保” 持续推进水利工作平稳有序
“我们只是做了该做的”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