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宁夏:奏响生态屏障“水之韵”
 
分享到:
2018-12-06

塞上湖城

  □本报记者 孟砚岷

  初冬的银川,阳光明媚,湖泊湿地犹如一块宝石,透亮璀璨。曾经黄沙漫天、干旱少雨的塞上大地,如今湖泊星罗棋布,绿地纵横交错,宜人的风光令人流连忘返。

  水兴则文明兴,水衰则文明衰。宁夏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大力开展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黄河宁夏段水质连续多年保持Ⅲ类以上,国家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86.7%。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

  全区三面环沙、干旱少雨、缺林少绿、自然生态环境脆弱。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自治区党委、政府把水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水土流失治理作为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抓手不懈推进,深入推进河湖湿地水生态修复,

  河湖长治,绿水青山

  “治理和不治理就是不一样,连续下了这么多天雨,河水清澈得还能看见鱼儿。”7月,参加全区河湖长制工作(山区片)观摩座谈会与会人员连连点赞。

  隆德县建成县、乡、村三级河长管理体系,实施清水、畅河、净源行动,投资4.56亿元,采取疏浚净源、生态修复、截污治污等措施,系统治理渝河,取得了芳华清流与生态富民双赢效果。

  宁夏坚决贯彻中央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湖长制决策部署,落实覆盖到村五级河长3831名、巡查保洁人员6510名,实现了所有河湖水系河长制全覆盖,比中央要求提前一年全面完成河长制改革任务。各级河长既挂帅又出征,抓住问题要害,部门协同作战,全社会合力攻坚,将河长制与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人大监督和政协议政、精准扶贫相结合,构建了“党政责任链”“部门共治圈”和“公众齐参与”格局,初步实现河湖管理保护由“分治”走向“共治”。加快形成全区河湖管理保护共识,河湖实现了从“没人管”到“有人管”、从“多头管”到“统一管”的历史转变,水生态环境整体好转、局部优化。

  水城相依,灵动神韵

  10月25日,联合国国际湿地公约组织在阿联酋迪拜召开的第十三届缔约方大会上,全球首批18个“国际湿地城市”名单新鲜出炉。作为国内6个“国际湿地城市”之一,银川市是西部地区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城市,海口、哈尔滨、常德、常熟、东营也榜上有名。

  全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银川市通过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验收,石嘴山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和固原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建设顺利推进,永宁县创新城乡水系建设、打造“塞上江南”田园风貌。大力实施河湖水系连通,争取中央资金3.2亿元实施了艾依河、宝湖、沙湖与星海湖、亲河湖与雁鸣湖等一批水系连通及综合整治工程,持续改善河湖水域环境,恢复河湖湿地310万亩,打造了绿色、宜居的环境。

  艾依河上段水质由Ⅳ类提升为Ⅲ类,宝湖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及以上,沙湖由劣Ⅴ类提升为Ⅳ类。扎实推进水利风景区建设,全区获评自治区级水利风景区13个,其中沙湖、鸣翠湖等12个湖泊湿地获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黄河金岸”“艾依春晓”入选“宁夏新十景”,艾依河获选水利部水工程与水文化有机融合典型案例,有力促进了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幸福。

  水土保持,山川锦绣

  “近5年,彭阳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累计治理的小流域达126条1565平方公里,林木覆盖率、水平梯田、治理程度分别由建县的3%、3万亩、11.1%提高到28.7%、75万亩和75%,初步实现了‘山变绿、水变清、地变平、人变富’的目标”。彭阳县水土保持工作站站长张志政自豪地说。

  干旱缺水、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是宁夏中南部地区经济落后、人民生活贫困的重要因素。历届自治区党委、政府坚持水土保持基本国策不动摇,长期以来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涌现了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彭阳县,全国梯田建设模范县隆德县等一批先进典型。

  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施了一大批小流域综合治理、坡改梯、淤地坝建设、生态修复等工程,治理区逐步实现荒原染绿、山川葱茏、群众致富。60年来,全区水土流失面积由近4万平方公里减少至不到2万平方公里,治理程度达到46%,入黄泥沙量由1亿吨减少到2千万吨,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共赢。昔日“飞沙走石风作舞、河枯苗干旱作伴”的苦甲之地,一步步变成了“梯田层层绿满山、绿水青山披锦绣”的金山银山。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8年12月6日

孟砚岷
责任编辑:邓婉颖
相关新闻
 
宁夏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活动
宁夏海原县26万农村群众吃水不再难
宁夏渠首管理处多渠道保障“病有所医”
宁夏石嘴山市通过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技术评估验收
宁夏:做好“冬保”工作 确保水利设施安全过冬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