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花海、大闸蟹、遗鸥!没想到你是这样的鄂尔多斯
 
分享到:
2019-11-20

陶赖沟水生态环境治理后充满生机 刘祖国

沙漠变桑田 刘祖国

守护鄂尔多斯东胜遗鸥自然保护区的任永奇与遗鸥结下了深深的情缘 马纯

治理后的陶赖沟水清岸绿 马纯

  □记者 刘祖国 李建国
  鄂尔多斯蒙语为“很多的宫殿”,能成为草原上很多宫殿的地方一定是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的富庶之地。由于长期过度牧垦,水生态环境一度恶化。习近平总书记曾两次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发表讲话,为内蒙古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维护“母亲河”健康生命,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内蒙古各级水利部门在水生态文明建设中,因势利导,变害为利,在库布齐沙漠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综合高效利用等方面努力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减少入黄泥沙、促进土地改良、带动农牧民致富、保护与治理生态环境四大效益,开辟出一条集“沙、水、林、田、湖、草”一体化治理的好路子,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最生动的例证。

陶赖沟不“癞”了

陶赖沟水生态环境治理后美不胜收 马纯
  初秋,鄂尔多斯的早晨,蓝色的天空镶嵌着大片白云,空气湿润而清爽。
  跟着鄂尔多斯水利局水资源科科长奇凤,从康巴什到杭锦旗,110公里的路程,榆树影子从车身飞过,满眼飘绿。
  “杭锦旗的水生态环境治理是个典范。”奇凤一路上介绍杭锦旗治理库布齐沙漠和水生态治理与修复,滔滔不绝。
  星期六,杭锦旗水利局局长刘海全已在办公室等候。今年四十刚出头的刘海全,一米八几的个头,皮肤黝黑,白衣黑裤,显得十分精干,说话带有浓重的蒙语腔调。
  “陶赖沟的来历,是不是因为开挖破坏严重,千疮百孔,像癞子,才得此名?”
  “陶赖沟是蒙语,意思是‘兔子沟’,以前水草丰美,野兔野鸡成群,是条很干净的河流。”刘海全微笑着说。
  相传,有一年草原上遭遇严重干旱,牧民们到处寻找水源,到了陶赖沟,发现唯有这个地方有兔子,便断定这里有水源,后来这里成了安居乐业的家园。
  这只是传说,陶赖沟从上游50公里处穿旗府所在地锡尼镇而过,属季节性内陆河流,发源于锡尼镇阿斯尔嘎查油房梁,长87公里,流域面积905.2平方公里,年径流量362万立方米。
  刘海全说:“镇区范围内6公里的陶赖沟从七八十年代开始就在沟边建设蔬菜大棚。”
  在水利局宣传栏里一组今昔照片对比中可以看出,治理前的陶赖沟不堪入目。由于长期使用化肥、农药,造成面源污染,特别是农民大量饲养猪、羊、牛等,家畜粪便随意排放,大量水藻滋生。
  “多年来沟道内随意倾倒建筑、生活垃圾,夏天蚊虫乱飞,臭气熏天,该段沟道两岸的生态环境恶化,所以亟待进行治理。”一旁的奇凤绘声绘色地补充道。
  陶赖沟亟待治理!
  杭锦旗从实际出发,整合财政、水利、环保、林业等相关资金,有针对性地采取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的办法,对锡尼镇镇区范围内6公里陶赖沟河道进行综合治理。
  2018年开始启动一期工程,总投资5000万元,实施河道疏浚工程、防护工程、建筑物工程、绿化工程。
  刘海全心里有本账,他一口气报出了整个工程的一些数据:砂砾路面铺设25425㎡,管道引水工程640m,浆砌石护坡1620㎡,挡水坝建筑3座土方650000m?,垃圾外运87000m?,滴灌管道工程23000m,检查井砌筑78座,建设深井(300米)7座。刘海全憨厚地笑着说:“这些数据使陶赖沟彻底变了模样。”听着介绍,我们迫不及待地想去陶赖沟走走、看看。
  从旗水利局出发,驱车不到半小时,紧邻陶赖沟,一个偌大的花海展现在面前,芬芳四溢,蜂蝶翩翩,不远处的河边传来孩子们戏水的欢笑声。走在集防洪、生态景观、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滨水区,让人心旷神怡。这就是陶赖沟?我的脑海里闪过这样的疑问。
  不一会儿,天空下起了大雨,观景的人们躲进了凉亭,戏水的孩子们全身湿漉漉地跑了进来,发梢上挂着水珠,开心得合不拢嘴。
  “我叫张景博(音),今年7岁了,他俩都是我同学,放假了我们天天都到陶赖沟来玩。”眼前这个缺了门牙的孩子毫不生涩地告诉我们。说完,几个孩子邀约着,骑上小单车,冲向雨中。
  陶赖沟河道综合治理,使沟道生态得到修复,环境得到彻底整治,河道更通畅,水质更清澈,河岸更翠绿,景观更优美,人居环境得到改善。
  臭气熏天的陶赖沟变成了孩子们的乐园,更是居民们的绝佳去处。
 
沙漠变了样,沙海里可“牧蟹”

引黄河水进入沙漠 库布其变了样 马纯
那仁满达胡的沙漠养蟹场
  吃过午餐,匆匆赶往库布齐沙漠。
  “库布齐沙漠,最快也要近四个小时。”刘海全亲自开车,路上不停地介绍库布齐沙漠的情况。
  库布齐沙漠与黄河比邻,是全国第七大沙漠,也是京津地区最近的风沙源,总面积1.45万平方公里,其中,杭锦旗境内面积0.987万平方公里,占全旗总土地面积的52%。
  刘海全边开车边介绍,缺少水资源,库布齐沙漠原有湖泊萎缩,草场沙化,草木皆枯,生态环境极度脆弱,群众陷入了无法生存的困境,被迫进行生态移民,杭锦旗出现了沙进人退的恶性局面。
  在接近库布齐沙漠附近的吉日嘎朗图镇,刘海全换了辆车,进入库布齐沙漠。
  在这里,根本看不到了成片的沙漠,黄河水引入沙漠里,一片桑田景象,露出水面的沙丘倒成了点缀。
  有车手沿着湖训练,扬起金黄色的沙尘。
  即将结婚的新人在这“沙”与“海”之中拍婚纱照。
  站在沙漠中的最高处,奇凤介绍说:“将黄河水引入库布齐沙漠,刘局长一直很专注,这项工程后经专家论证后,更坚定了他的信心,从2011年开始,几年的工夫,沙漠变了模样。”
  黄河水引入库布齐沙漠,有着天然的原因。横亘杭锦旗东西的库布齐沙漠长达200多公里,与黄河并肩而行,最近处距黄河只有3公里左右。春冬两季,大量风沙滚动进入黄河,是黄河内蒙古河段河水含沙量偏大的重要因素之一。
  “这样做,可以将两害化为利啊!”刘海全脸上洋溢着喜悦。他从小在吉日嘎朗图镇长大,沙漠风沙和黄河凌汛两大灾害,一直是心里的梗。
  黄河流经杭锦旗全长249公里,年过境水量约310亿立方米,每年要经历流凌封冻和开河流凌两个过程,凌期长达120天。凌汛期平均槽蓄水量在14亿立方米左右。
  黄河封冻致使冰下过流能力减弱,加上开河期间大量凌水通过,造成水位壅高,危及防洪大堤,甚至引发凌汛灾害。为此,平均每年要投入1000多万元进行抢险加固,加重了财政负担。刘海全清楚地记得,2008年开河期间,独贵塔拉奎素段相继发生两处溃堤险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9.35亿元。
  如何缓解防凌防汛压力和生态水短缺的难题,变水害为水利?经权威专家实地勘察论证,2014年凌期,利用南岸总干渠和牧业分干渠,首次将凌水成功引入库布齐沙漠腹地。
  “为治理好这一大片沙漠,采取了南堵北锁中切割的网络化治理模式。”刘海泉解释道。
  这是个奇迹。
  在黄河凌汛高水位时将凌水引入沙漠低洼地,形成水面,改善沙漠生态环境,达到减轻防凌压力和治沙双赢目的,变水害为水利。项目的实施,是加强生态基础建设,恢复生态功能,促进水源涵养,也是推进洪水资源化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具体实践。
  从2015年开始,已累计分凌引水近2.1亿立方米。通过几次分凌,减轻了凌汛压力,更重要的是将凌水引入库布齐沙漠后,在沙漠腹地形成近20平方公里的水面和近60平方公里的生态湿地,有20多种植物自然恢复生长,10多种水鸟长期栖息。
  沙水相连,自然生态系统全面恢复,更为农牧民带来了收益。
  “牧民们除了放牧牛羊和马,现在开始牧‘蟹’了,”刘海全很神秘地说,“等会儿回去路上,我带你去见一个人。”
  车在沙漠中行驶,一片片榆树、胡杨和沙棘错落有致地将沙漠隔成块状,这是杭锦旗水利局在这里种下的2万多亩防风沙隔离树。显然这里已是牧民们安居乐业的家园。
  在沙漠中的湖岸边,车停了下来,一位晒得黑黢黢的中年男子站在车前笑呵呵地迎接我们。“这就是我要介绍的‘牧蟹人’,名叫那仁满达胡。”
  今年51岁的那仁满达胡,蒙古族,平头,穿一件竖条子T恤,显得很时尚,说话语速很快,满脸挂着笑容。他带我们直接到了沙漠中的养蟹场。
  “沙漠里养殖大闸蟹真不简单啊。”
  “这是第三个年头了。以前养鱼,一到凌汛期,黄河水进入沙漠,鱼随水走,留不住;大闸蟹是围养,一年就见效益,划算得很。”那仁满达胡笑得很开心,“以前牧牛羊,现在也‘牧蟹’,我给它取名叫库布齐大闸蟹,当初请了专业技术人员,包提供蟹苗,黄河水经沙漠沉淀,水质好,蟹长得肥壮。”
  十多年前,那仁满达胡挥泪告别过家园。
  2006年,由于环境越来越恶劣,政府实施补贴生态移民。那仁满达胡深有感触地说:“离开家园,心里很不舍,可那时两天才能打上一车草,养不了几头牲畜,日子越过越艰难。家里把牛羊和骆驼都卖了。”
  “现在牛羊和大闸蟹都成了老那的提款机。”刘海全一旁插话,把那仁满达胡从回忆中拉了回来,他眼角堆满了笑纹,开心地说:“现在引水治沙,环境变好了,也不用打草了,有水,草又多又青。以前缺水少草,一头牛只能杀得200多斤肉,现在可达到370多斤。水草好,肉质也好啊。”
  “你家有多少亩草场啊?”
  那仁满达胡展开拇指和食指,嘴角上扬,很得意的样子。“800亩啊!那你一年的收入多少?”
  那仁满达胡转头看了看刘海全,有些不好意思讲,最后还是再次展开拇指和食指,大家都会心地笑了。
  离开大闸蟹养殖场,驱车赶路,那仁满达胡挥着手大声喊话:“都叫我老满,满意的满。”
  岂止是满意?沙漠披绿,水润牧场,重返家园,牛羊肥壮,牧民们跟老满一样,该是满心欢喜。
 
伊金霍洛旗着力盘活一缸水

草原上的“生态绿肺”伊金霍洛旗充满生机 马纯

  从康巴什到伊金霍洛旗不远。
  伊金霍洛意为“圣主的院落”,成吉思汗陵园就在这里。从这个名字看它的前世今生,这里物华天宝,资源富集,钟灵毓秀,该有多么神奇而美丽。
  伊金霍洛旗水利局副书记石银山带我们去了红碱淖。岸边,河湖长公示牌十分醒目,隔着宽阔的水域,石银山指着对岸,说:“那边就是陕西,我们每年都要向红碱淖补水100多万立方米。”
  伊金霍洛旗地处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金三角”腹地,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毛乌素沙地东北边缘,隔着长城与陕西省交界。
  在去阿勒腾席热镇的路上,话题都是围绕水,石银山的心里的“水利账”太清楚了:“我们想尽办法,以水定城,只有抓住‘水脉’,盘活‘水缸’,才能让城市越来越有生机与活力。”
  石银山摊开手,一字一句加重语气说:“我们这里属资源性、工程性和结构性缺水并存地区,且时空分布不均。”
  怎样才能抓住水脉呢?
  地处干旱草原向荒漠草原过渡地带的伊金霍洛旗,海拔在1070米以上,东部属晋陕黄土高原的北缘水蚀沟壑地貌,中部为坡梁起伏的鄂尔多斯高原,西部是风沙地貌比较发育的毛乌素沙地。水,对伊金霍洛旗来说属于珍贵的资源。伊金霍洛旗破解水资源环境难题,畅通水系循环渠道,开启水资源、水环境、水景观的综合治理模式,着手实施了“三河两湖”内外循环的环城生态水系工程,缓解“城区缺水、西部镇区缺水和东部矿区弃水”的难题,全面激活东西红海子、掌岗图河、柳沟河等城市水体。
  在现有水系基础上连通五大城市水体,建设总长47.55公里的“五横、六纵、两支流”13条水系工程。环城生态水系整体建成后,可新增水域面积290万平方米,中心城区水域面积可扩大到20.3平方公里,人均水域面积达到135平方米。
  补充水源,净化水体,也是抓水脉的一招。
  通过建设水系,将矿区每天近18万立方米的疏干水和东、西红海子近2000万立方米的水源作为补给,引入水系上游,借助阿勒腾席热镇城区西高东低的地势特征,实现城区水系全程自流。
  “他们这一招很厉害的。”奇凤对伊金霍洛旗的治水经也很清楚,“变‘死’水为‘活’水,依托自然吸附和生物净化,既从根本上解决了疏干水洁净排放和城市缺水的问题,又达到了净化城市水体、增加城市湿度的效果。”伊金霍洛旗素有“天骄圣地、煤海绿洲”美誉,利用生产煤形成的疏干水实施东水西调工程,将剩余的矿区疏干水引入红庆河镇和苏布尔嘎镇两个农业大镇,一方面补充灌溉用水、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积极发展方式多样、规模适度的农业经济,另一方面补充湖泊用水,进一步改善农村牧区生态环境,实现“以水哺农、以城带乡”的城乡融合发展。
  水资源总量只有3.31亿立方米的伊金霍洛旗在“水文章”上下功夫,抓住了水脉,水缸自然就会满。
  石银山带着我们到西山公园的最高处,伊金霍洛旗尽收眼底,浓密的绿植掩盖着高楼大厦,城市里的花园设计得井井有条。石银山摊开地图,指着对应的城镇位置一一解说着。
  “以前一下雨就‘看海’、一放晴就干旱,现在这种现象改变啦!”石银山解释道。
  伊金霍洛旗灵活地将城区打造成雨水花园、湿地公园、下沉式绿地等雨水滞留设施,让雨水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有效缓解城市防洪排涝压力,解决汛期安全隐患;充分利用水的三种形态,变水为雾、冰、雪,发挥了城市加湿器和空气净化器的作用。
  生态水系的建设,有效解决了“一方弃水、一方缺水”的问题。
  石银山说:“我们有76家煤矿,疏干水富裕的就有24家。”伊金霍洛旗将矿区每日产生的约20万立方米疏干水“变废为宝”,从根本上解决了疏干水排放难的问题,有效化解了矿区弃水、城市和农村牧区缺水的矛盾。同时,河湖连通的实现,使东西红海子由“死水”变为了“活水”,通过自然沉淀、生物吸附、氧化分解等方式,达到净化水体的效果;微喷和智能灌溉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改善了干燥多尘的城市环境,有效降低了风沙灰尘、城市噪声、热岛效应带来的影响,实现了由“扫街”向“洗街”的历史性转变,一个“生态绿肺”“天然氧吧”的伊金霍洛旗伫立在干旱的高原上。
  黄昏时分,公园里、广场上,响起了音乐,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去跳舞。
  “水清河畅空气好,岸绿景美人宜居。”退休老人呼日格勒图(音译)开心地说,市民们个个笑逐颜开。
  音乐在绿色的街巷中流动,草原上的伊金霍洛因水而浸润在甜蜜而湿润的空气里。
 
生态补水唤来800余只遗鸥还巢

生态补水让更多鸟类到鄂尔多斯东胜遗鸥自然保护区安家 马纯
  眼前偌大的水域,是鄂尔多斯东胜遗鸥自然保护区。
  水波微澜,鸟儿翻飞。这里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遗鸥的保护地,也是白琵鹭、大天鹅、蓑羽鹤、苍鹰、黑浮鸥、赤麻鸭、红脚隼等几十种鸟类的家园。
  站在湿地岸边,东胜区水利局副局长康小平伸着脖子眺望,寻找遗鸥的踪影,兴奋地指向远处:“快看,快看,那就是遗鸥!”只见几只白色身体,灰黑色小脑袋,脚儿细长的精灵轻盈地在水草间行走。
  奇凤高兴地说:“以前遗鸥只在哈萨克斯坦、蒙古等国家的湿地生活,今年4月,湿地迎来了800余只遗鸥,这是13年来首次遗鸥大规模回归。”
  “有位同志,在这里守护了四十年,跟鸟儿们感情深,他从所里过来,一会儿就到。”东胜县水政水资源局副局长田海萍说。
  这片湿地的守护者任永奇的到来,使得气氛更加活跃起来。
  1962年出生的任永奇,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以前在东胜县泊江海子治沙站从事防沙治沙、植树造林工作。
  围绕遗鸥的话题,听了任永奇更多的介绍。
  遗鸥被誉为“湿地精灵”,是世界濒危物种,曾一度在全球消失,直到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才又被人发现认知,刚发现时全球不到4000只,命名“遗鸥”或许带有相识恨晚的愧意情愫,意为遗落之鸥,这是到目前为止被科学界认知时间最晚的一种鸥类。发现它时,这珍贵的精灵,黑白色的经典外表下,隐藏着许多谜团:它的身世之谜、繁殖地之谜、越冬地之谜等,都不为人知。
  “在我国,1986年发现遗鸥,2001年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2004年,我被安排到新成立的东胜遗鸥自然保护管理站工作。”任永奇清楚地记得这些日子。
  其实之前,任永奇早就和遗鸥结了缘,他要为这些被遗忘的鸥类建立一个永久的家,一直参与遗鸥保护区的申报工作,2003年申报成功的时候,他激动得彻夜未眠。四十年里,遗鸥已在任永奇心里筑巢安家。
  任永奇难忘第一次和专家们给遗鸥戴环志,当这些毛茸茸的小遗鸥在他手掌欢愉鸣叫时,他天真得像个小孩,跟鸟儿对话:“今后这里就是你们的家,你们都是我的孩子啦。”
  这一晃就是四十年。
  让任永奇心里不安的就是这些遗鸥能不能一直留下来,一个字:水!
  每年,任永奇对湿地里的水域面积都记得很清楚,他勾起手指说:“1998年最大,10.5平方公里,现在有6.5平方公里。遗鸥适应性很狭窄,尤其对繁殖地的选择近乎苛刻,只在干旱荒漠湖泊的湖心岛生育后代。就遗鸥对环境和水域面积的要求来说,现在是最好的。”
  田海平插话说:“这里,2002年2月被国际湿地公约组织列为国际重要湿地。由于气候因素所致,从2003年开始,保护区水域面积逐年萎缩,湖心岛消失,遗鸥数量急剧下降。”
  没有水,就没有鸟儿的家。
  从一个治沙、植树工人,成为一个湿地鸟类守护能手,任永奇付出了很多心血。他每天都定时带着望远镜、记录本、鸟类百科大全和同事们赶往湿地保护区,观察鸟类生活习性,查看鸟类数量、种类,有没有偷猎者,他经常大半夜里出门,等鸟儿们安静了,没有了吵闹声,他才安心。
  年复一年,任永奇对湿地的鸟类了如指掌,他一口气可以报出80多种鸟类的名字,越来越多的水禽候鸟在这里栖息安家。
  为保护这片湿地,给遗鸥等珍贵水禽候鸟营造更安全的永久性环境,鄂尔多斯在2017年就实施了湿地补水管线工程。奇凤介绍说,工程水源引自中天合创引黄供水管线13号远控站处,总投资8080.58万元,采用EPC模式建设,并排铺设两根输水管线,全长24.2公里。2018年5月20日实现全线通水并向湿地补水,总补水量达到了1498万立方米(引黄808万立方米,矿井水690万立方米),通过补水,恢复了7平方公里左右的水域面积。今年4月,鄂尔多斯湿地迎来了800余只遗鸥,这是13年来,遗鸥首次大规模“回归”。
  “2003年到2006年,湿地面积萎缩,鸟儿不繁殖了,我心里痛苦到了极点。”任永奇深有感触地说。对遗鸥的特殊感情,让任永奇投入了他全部的激情,他最难忘的就是一次为救翅膀受伤的凤头??,陷入湿地,差点丢了性命。
  微风吹来,鸟儿的翅膀从天空划过,嬉戏的红头潜鸭在水面上晕开波纹,耳边传来悦耳的鸣叫声,任永奇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他递给每人一张彩印《鄂尔多斯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部分鸟类图》,笑着说:“生态补水给了鸟儿们一个安稳的家,我要让这里越来越热闹。”
  栖息的鸟儿们,成群结伴从湖心岛起飞.....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9年11月20日
刘祖国 李建国
见习编辑:尼冰琳
相关新闻
 
世界水论坛闭幕
鄂尔多斯盆地区域地下水总量首次探明
鄂尔多斯:沙棘成农民生态致富树
内蒙古首次运用市场机制开展再生水水权交易
内蒙古自治区11个旗县(市、区)通过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验收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