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内蒙古:“一湖两海”泛清波
 
分享到:
2019-05-10

  

  乌梁素海

  

  呼伦湖

   

  岱海

  □本报记者 李建国 文/摄

  呼伦湖、乌梁素海、岱海,是内蒙古三大淡水湖,对调节当地和周边气候、修复生态、涵养水源等有着重要作用,是内蒙古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功能极其重要。多年来,由于自然原因和人为因素,“一湖两海”不同程度出现了湖面缩减、水质变差等问题。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示,“加快呼伦湖、乌梁素海、岱海等水生态综合治理”。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要抓好呼伦湖、乌梁素海、岱海的生态综合治理,对症下药,切实抓好落实。

  对此,内蒙古对“一湖两海”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痛下决心。通过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一湖两海” 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从2018年开始,内蒙古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和水生态存在问题进行了全面梳理,完成了《内蒙古自治区水生态修复问题对策专题研究报告》《内蒙古自治区“量水而行”水生态修复治理退减农田灌溉面积方案》。

  “这份报告包括了水生态面临的主要问题,涉及地下水治理、河流断流、湖泊萎缩等,为下一步水利工作、水生态治理奠定了基础。”自治区水利厅副巡视员王亚东说。

  呼伦湖

  大力实施生态修复工程

  位于呼伦贝尔市的呼伦湖,是内蒙古第一大湖。呼伦贝尔市集中对保护区内所有旅游开发、采矿采石及其他违法行为开展全面清理整顿,坚决杜绝破坏保护区环境的违法行动。目前,已拆除保护区内其他经营设施60处,切实防止了人为活动对呼伦湖水质的影响。同时,在呼伦湖流域持续进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避免农药、化肥影响水质。

  截至2018年,呼伦湖生态修复一期治理工程的18个项目全部完工,累计完成投资12.08亿元,年入湖水量增加到11亿立方米,周边湿地面积扩大近300平方公里。呼伦湖生态综合治理初见成效,湖水水位和湖面面积分别达到542.6米、2056平方公里,分别较2012年提高2.73米、扩大282.2平方公里。

  按照自治区的安排,呼伦湖在2013年至2018年实施了封湖休渔。休渔期间,严格按照休渔限产方案控制捕捞量,有力地促进了渔业资源与水生生态系统的恢复。为理顺管理机构,2014年,呼伦贝尔市将原属市农牧业局的呼伦湖自然保护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原属市水利局的呼伦湖水资源配置工程管理局、原属新巴尔虎右旗林业水务局的乌兰诺尔水库管理站和呼伦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4个机构整合为一家,强化管理与执法职能。

  乌梁素海

  山水林田湖草全流域综合治理

  乌梁素海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其流域内城镇生活污水、工业园区生产污水和散排企业生产污水,是该湖三大主要排放源。

  巴彦淖尔市提出,治理乌梁素海必须实施全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由“治湖泊”向“治流域”转变。由此,该市实施生态补水、控源减污、修复治理等多项综合治理措施。坚持面源、点源、内源治理齐发力,面源治理上实施控肥、控药、控膜、控水行动,引导农民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控制河套灌区面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2018年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负增长。该市计划于2019年年底,对全市5500多万吨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全部进行再生利用,使其不再进入乌梁素海,彻底斩断点源污染。目前,巴彦淖尔市已建成乌梁素海流域20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将流域全部纳入监控范围,实现了排水污染源在线监控;建成投用8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和3座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覆盖各旗县区,大幅度减轻了乌梁素海湖区污染。

  通过综合治理,目前乌梁素海水质污染明显减轻,水质显著好转,新增湿地面积10万亩,新增鸟类40余种,每年有约600万只野生禽类来湿地栖息繁殖,其中疣鼻天鹅从2000年的200余只增加到近千只。乌梁素海周边的生态环境也明显改善,重现“塞外明珠”美景。2018年,乌梁素海全年累计完成生态补水5.94亿立方米,退入黄河水量8.11亿立方米,相当于将乌梁素海湖区的水整体置换1.5次,水量加快置换,水质好转。据监测,乌梁素海2018年水质已由劣Ⅴ类提升为普遍Ⅴ类、局部地区Ⅳ类。2019年,乌梁素海引黄河凌汛水补水1.81亿立方米。

  4月16日,河套灌区在红圪卜扬水站启动了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工程主要包括沙漠综合治理工程(沙)、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山)、水土保持与植被修复工程(林草)、河湖连通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水)、农田面源及城镇点源污染治理工程(田)、乌梁素海湖体水环境保护与修复工程(湖)、生态环境联网建设与管理支持共7大类重点项目,包含17大项38个子项。项目覆盖面积1.47万平方公里,总投资约56亿元。该试点工程的实施,将推动乌梁素海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使乌梁素海流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显著增强,改善乌梁素海流域水环境质量,保护流域中下游的水生态安全,实现区域绿色高质量发展。

  岱海

  “外引内治”实现长治久安 

  岱海湖是内蒙古第三大内陆湖和自治区级湖泊湿地自然保护区,素有“塞外仙湖”的美称,被当地人誉为“凉城的眼睛”。岱海湖及其湿地对乌兰察布市特别是凉城县维持生态平衡、调节气候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更好地保护岱海,2019年,乌兰察布市加快岱海水生态治理项目前期工作,坚决打好岱海水生态治理攻坚战。该市以“外引内治”为主导,持续实施“两节两补两恢复”保护措施,加快推动“引黄济岱”工程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岱海水生态问题。实施弓坝河生物净化工程、岱海湖滨带生态修复与建设工程、岱海电厂中水回用工程、水质监测站、地下水水位观测井等建设工程,完成退灌还水21万亩,实施节水改造项目4.7万亩,完成22条入湖河道重要河段疏浚治理工程,每年可增加补水350万立方米。另外,还完成4.3万亩生态林建设,对岱海滩涂100平方公里的湿地进行了清理整顿,并实施了围封网围栏55公里。经过持续整改,岱海流域水生态综合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湖面面积首次出现不缩减,水质恶化趋势得到控制,水量及地下水水位有所升高,生态状况得到初步改善。

  今年,乌兰察布市为加快推进岱海湖综合治理,有效改善岱海水生态环境,结合《乌兰察布市岱海水生态保护规划(修编)》,将实施岱海湖保护项目14项,计划投资15亿元。目前项目已完成节水改造1.43万亩,落实资金1714万元;完成堤防治理29.07公里,岱海周边4万亩耕地退耕还湿;投资8536万元建设污水处理厂,日处理生活垃圾210吨。

  3月20日,岱海水生态综合治理9个项目集中开工。这9个项目分别是岱海综合治理鸿茅镇及旅游区生活垃圾处理、永兴水库加固、鸿茅镇弓沟沿村农业节水改造(滴灌)、岱海电厂膜工艺建设、岱海镇污水处理站、环岱海农村环境整治、岱海流域补水工程、环湖绿道项目、城西出口绿化项目。

  其中,环湖绿道项目将在环湖路内侧及网围栏外侧,建设5米至9米宽乔灌木绿化带,绵延50公里,岱海湖南岸将恢复湿地1000亩,并建设巡护设施。

  环岱海农村环境整治工程是岱海湖水生态综合治理恢复水质的重要项目,受益人口4912人,可减少对岱海湖的污染,有效改善人居环境。

  岱海电厂是“西电东送”重点工程。电厂原有机组在运行中需要抽取大量岱海湖水进行冷却,年耗湖水约1200万立方米。目前,岱海电厂正对现有机组进行节能减排综合改造,其中两台机组从湿冷升级为空冷,提高燃煤效率,降低辅助冷却水消耗。机组改造后,岱海电厂年总耗水量将从1200多万立方米减少至280万立方米,比改造前净减少约1000万立方米,相当于一座中型水库的库容量。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9年5月10日

李建国
相关新闻
 
内蒙古敖汉旗开动抗旱水源工程3424处
内蒙古敖汉旗:“四水”工程助力脱贫攻坚
鄂竟平检查指导内蒙古水旱灾害防御工作
内蒙古红山水库放水保下游抗旱浇地
山嘴扬水站沉默13年今又昂起头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