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站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降御旱魔的强大力量——辽宁抗击63年来最严重夏旱启示
 
分享到:
2014-08-28
 

  □本报记者 张仁杰 赵洪涛 李顺卿 罗兆军 通讯员 王健骁

  人与自然的博弈没有终点。继去年经历大水考验后,2014年的辽沈大地正遭受着干旱的炙烤。近2个月几乎无有效降雨,居民饮水困难,水库蓄水减少,土壤墒情不足,大片作物受旱……这是1951年以来辽宁出现的最严重夏旱,且仍呈现进一步加剧的趋势。

  “我们要举全厅之力,集中力量,全力抓好各项抗旱工作的落实,确保实现城乡群众饮水安全,努力减少灾害损失。”辽宁省水利厅厅长史会云语气坚定。面对严重干旱考验,辽宁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群合力抗旱,省防指组织60多个服务组深入旱区现场指导抗旱救灾;水利部门启用全部节水灌溉设施,加强骨干水库科学联合调度,一批重大水源和输供水工程以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发挥显著作用,抗旱服务组织以及上万名水管员、库管员等基层水利工作者坚守一线……一场前所未有的水利抗旱救灾攻坚战,正在辽沈大地展开。

  节水滴灌成为抗旱利器

  8月17日,当列车缓缓驶入沈阳站时,天空竟然下起了清爽的小雨,这让我们精神为之一振,但是前来接洽的辽宁省水利厅农水处处长周跃川的脸上,并未显出丝毫喜悦。“这点小雨范围有限,杯水车薪。”雨很快就停了,而周跃川的话,也在我们随后的采访中得到了验证。

  正午,烈日当头,阜新市国华乡富士村村民王树民,正站在自家地头,吧嗒吧嗒地抽着闷烟,他在坡地上种的30亩玉米地,干巴巴一片枯黄。“记不清多久不下雨了,即便现在下雨,也过了玉米生长的最佳时机了。”老王很无奈。与此同时,远隔300公里的葫芦岛市盘道沟村小北山屯,64岁的村民王桂芝同样一脸愁云:“从来没遇到过这么旱,花生不长,苞米没棒,果树全干,再旱下去,我的地全得绝收。”行走在辽西辽北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严重的旱情,本该是果木飘香、玉米丰收的时节,却是一片焦枯的场景,让人揪心。

  “今年的干旱出现在玉米等旱作物的孕穗期,此时缺水,幼穗发育不好就像被卡住了脖子,老百姓都把这叫作‘卡脖旱’。”周跃川扒开一支长得还没有手指长的玉米棒为我们解释。7月以来,辽宁全省平均降水量比多年同期偏少近七成,7月22日以来,全省平均降水量比多年同期偏少八成多。全省55座水库干涸,381条中小河流断流,1.88万眼机电井出水不足;近3000万亩作物受旱,辽西及大连南部地区坡耕地作物已基本绝收,旱区大田作物减产50%以上,辽东地区坡耕地减产在30%以上;33.07万人因旱饮水困难,全省14个市84个县(区)545.9万人受灾。

  虽然旱情如此严重,但周跃川说:“凡是水利工程条件好的尤其是有节水灌溉设施的地方,今年收成基本都有保障。”

  在朝阳北票市哈尔脑乡新亭村的国家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区,村主任曲正荣指着面前4000亩玉米地高兴得合不拢嘴:“多亏了这几年国家帮助我们搞节水滴灌,今年这里的亩产仍可达900公斤,这么旱的情况下,能有这样的收获,节水滴灌真的很了不起,我们非常满足。”曲正荣兴奋地掰下一支黄灿灿的玉米棒,非常自豪地展示。同样,在与其相邻的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国华乡富士村,2013年建设的3000亩节水滴灌玉米地已经浇了4次水,长势良好,国华乡乡长张文远介绍,今年的大旱让百姓认识了节水滴灌的抗旱威力,“大家的意识开始转变,都急着要搞节水滴灌”。

  有无节水两重天,一根根细小的滴灌管带,却成为了百姓与旱魔抗争的最有力武器。正在一线指导抗旱工作的辽宁省水利厅副厅长孙占和说,按照国家节水增粮行动的统一部署,“十二五”以来,辽宁建成节水灌溉工程550万亩,14个市64个县(区)及时启用2.14万余处节水灌溉水源工程,浇灌作物面积309.2万亩,粮食作物可保亩产750公斤左右。旱情发生后,节水增粮行动新建各类应急抗旱水源工程331处,浇灌作物面积157万亩,尽最大可能减小损失。

  水资源战略布局确保水安全

  2000年,辽宁遭遇大旱时,沈阳、大连、鞍山、营口等市严重缺水。而在今年更为严重的旱灾面前,各大城市生产生活用水得到有效保障。相似的干旱,却有着不同的灾情,这主要得益于辽宁多年的水资源战略布局。按照水资源总体规划,近些年,辽宁建成了大伙房水库输水等一批重大水源和输供水工程,有效保证了城镇生活生产用水。

  “我们输送的是千里之外的救命水。”辽宁省大伙房水库输水工程建设局副局长、总工程师曲兴辉说,虽然今年受干旱影响,全省流域水资源量短缺,但是大伙房输水工程科学调配,利用上游多个水库进行联合调度,将千里之外的清洁水源,安全地送到抚顺、沈阳、辽阳、鞍山、营口、盘锦、大连等城市。

  我们在输水局运行调度中心看到,近500公里的输水管线实时视频监控、数据监控、管线和阀门监控等图像,完整地显示在10米宽的大屏幕上,操作人员24小时轮班在岗,屏幕的右上方清晰地显示着最新的统计数据:输水工程安全运行1374天。“大伙房水库输水工程是大流量有压长距离密闭输配水系统,全线上千个阀门和300多个压力及流量监测数据,都实时反馈到调度中心,全线任何设备的调整,都是在调度中心独立完成的。”输水局调度信息处处长周林虎说,由于今年上下游同时受旱,一方面上游水资源紧缺,一方面下游各市需水增大且几乎完全依靠输水工程,调度中心始终在频繁地调节全线输水以满足各市需求。

  “对这种长距离密闭输配水系统进行流量调整,绝不是轻点鼠标,而是有诸多严格的操作程序,一次调整过程需要半天的时间,而任何一次操作失误,都会威胁输水管线安全运行,影响甚至终止整条线的输水。”周林虎说,为了最大限度发挥抗旱作用,调度中心今年4—8月已经进行了80多次调流操作,操作量相当于2013年同期的4倍,2012年同期的12倍,人力投入相当大。

  正因为有了大伙房水库输水系统工程,辽宁中南部城市生活生产用水已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而这只是辽宁水资源战略布局发挥效益的一个代表。自旱情发生以来,辽宁水利部门充分利用大伙房水库等骨干水利工程,发挥全省河库连通联调优势,为旱区补水。同时,“十二五”以来,全省建成9500处农村饮水工程,也使489万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目前因旱饮水困难人口仅占大旱之年2000年的15.6%。

  基层服务体系功不可没

  朝阳北票市大三家镇小三家村村民孙绍国,去年有了一个新的身份——村级水管员,在今年抗旱中,他的工作得到了全村人一致认可。他每天帮助村民维修水泵,协调浇地,看管井房,保护水利设施,成了村里最忙的人。看到村民抗旱期间人手不够,他撇开自家香瓜、西瓜地,开着自家三轮车为村民到水利站拉运供水管件,帮助村民安装并负责看护水泵,不要一分钱酬劳。他帮助村民赵连科浇地期间,自家潜水泵烧坏,赵连科被感动得竖起大拇指连连道谢。孙绍国却说,这是我一个水管员应该做的。“我们整个大三家镇9个村,村村都有一名水管员。”大三家水利服务站站长刘红梅说,大家为了保证农民及时浇地,周六、日不休息,有时忙到凌晨三四点,在今年的抗旱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而在葫芦岛市的南票区缸窑岭镇松阎村阎家窝铺屯,印有“南票区抗旱服务”标志的送水车就停在村口,村民们排着队打水。“村里的大口井都已经干了,这三个月多亏了抗旱服务队给我们送水。”村民郭延秀一边接水,一边说,“水都是从城里拉过来的,水质很好,而且每天的水量也足够生活用。”站在一旁的村支书也是连连感激:“这些天水利局帮助我们请专家,找水源,还组织抗旱服务队送水,保证了村里人的生活用水。”

  自今年遭遇旱灾以来,辽宁积极发挥抗旱服务组织和水利基层服务体系的作用,全省抗旱服务组织以及上万名水管员、库管员等基层水利工作者坚守一线,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他们成为了水利抗旱救灾的“机动部队”。截至目前,全省投入抗旱资金5.18亿元,投入人力206.2万人次,开动机电井21.47万眼、泵站1554座、机动设备28.90万台套、机动运水车12.02万辆次,临时解决了前期出现的32.42万人饮水困难。

  虽然旱情仍在继续,但辽宁已经开始了对这场旱灾的反思。“抗旱绝不能临渴掘井,而要未雨绸缪。”史会云说,在做好抗旱的同时,辽宁将抓紧建设抗旱水源、节水滴灌、引调水和粮食主产区大口深水井等工程,努力增加供水,同时科学规划建设水系网络和河库连通,从根本上解决干旱地区的缺水问题。从长远看,辽宁将继续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节水增粮,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4年8月28日

张仁杰 赵洪涛 李顺卿 罗兆军 王健骁
责任编辑:李爽
相关新闻
 
辽宁出台水利便民新举措
辽宁加快推进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
东水济辽 连通联调
太平村的护河领队
三九不停工!柳河治理工程寒冬抢进度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 业务联系:010-63205282 举报电话:010-63205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