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堤防故事三则
——看“胶着”时期江西巡堤查险持久战
 
分享到:
2020-07-26

  □记者 李海川 万菁 通讯员 李晓明

  入汛后,受上游来水和持续强降雨影响,长江九江段和鄱阳湖水位迅猛上涨。当前水位虽然正在缓退,但超警戒水位洪水仍将持续,险情依然易发、多发、频发,江西省防汛抗洪斗争进入相持胶着阶段。

  “胶着”时期,巡堤查险成为江西防汛工作最关键的环节之一。及时发现险情,抓早抓小,将险情扼杀于细微时,才能确保堤坝安全度汛。这是一场持久战,江西水利人在堤坝上,用责任和担当践行着初心使命,守卫家园平安。

  教科书式巡堤查险模式

  7月23日,高温。炎炎烈日下,九江市江新洲大堤上随处可见拿着棍子的村民正在巡查。据柴桑区水利局副总工胡波介绍,村民自发形成巡查队,每个人手中拿着的棍子既方便拨开草丛查找险情,又可以在户外保障自身安全。

  江新洲位于长江中心,四面环水,因地理位置特殊,极易遭受洪水灾害,防汛压力巨大。这里多年防汛经验积累了一套具有特色的巡堤查险方法,被江西省水利厅厅长罗小云称为“教科书式巡堤查险模式”。

  汛情以来,江新洲镇村全体党员干部24小时吃住在堤坝上,并迅速成立由江新洲防汛指挥部、6个防汛指挥所、15个防汛大队和171个防汛哨组成的四级防汛指挥体系,全力开展防汛抢险。

  “丁字形”查险是江新洲创新采用的独特方式,即巡逻队员排成一条直线与堤坝垂直进行巡堤查险,靠近和邻堤段越界巡查至少20米,做到“眼到、手到、耳到、脚到、工具到”。每日早晚各一次“丁字形”查险,其余时间“一字形”查险不间断,地毯式、无死角、全方位,有效避免责任盲区。

  “巡查人员一旦发现险情,就会立即上报,一般小的险情巡查队自己会处理,拿不准的由水利专家指导。”胡波介绍,“省市区专家技术研判力量都聚集到了一线,加上本土专家,他们在长期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防汛抢险经验,也更熟悉当地的情况。平时我们每天都会在堤上巡查,发现险情就通知村民或者官兵来处理。”

  原新洲场水管站站长万承龙今年63岁了,在水利岗位干了40多年,是当地的“土专家”,已经搬到柴桑区居住,得知家乡需要防汛,他第一时间赶回江新洲。“每年只要需要防汛我就会回来,趁身子骨硬朗,还能多防几年。”万承龙说。

  江新洲全体干部群众不是在巡堤查险,就是在抢险,要么就是在赶去抢险的路上,人人行色匆匆……责任明确,全民参与,四级联防,江新洲真正做到了人人关心防汛,人人重视防汛,人人支持防汛,人人参与防汛。

  堤坝上的传承

  “老带新”一直是水利行业的传统,这个传统在每年汛期的时候体现得淋漓尽致。

  九江市濂溪区水利局工程师段骁对此深有感触,作为90后的他就是被“老”带的那个“新”。今年是他第一次参加一线防汛工作,自7月6日上堤后,他就一直跟在前辈后面学习。

  48岁的区水利局工程师刘峻是段骁名义上的师傅,上堤以来,师徒俩合作指导处置过四次大险情。“12号那天,我师傅从早上6点上堤,一直到14号的凌晨3点整个子堤做完了才下的堤,45个小时没有合过眼!我脑子里当时就冒出‘铁人’两个字,太厉害了!”段骁对“铁人师傅”的专业能力和精神头都无比佩服。

  另一位区水利局工程师王金球是一名有着35年党龄的老党员了,身为原区河道管理局局长的他和水利打交道近40年,经验十分丰富。7月15日,濂溪区济益公堤堤脚外猪婆凼发现管涌险情,好几处管涌大量往外冒浑水,其中一处大的管涌位于排水涵管内,抢险作业困难。王金球见状立马跳入水中,钻进只有半人高的涵管内仔细查探险情。这个举动给段骁留下深刻的印象:“那水齐腰深,王工没有丝毫犹豫,直接跳了下去,把我吓了一跳。”而对于王金球来说,这是稀松平常的事情,没觉得有什么了不起。

  老水利人不怕吃苦迎难而上的精神让段骁深受感动,这位“后浪”水利人在堤上的表现也让老水利人们感到欣慰。“原来我觉得现在的年轻人缺乏这种吃苦精神,今年防汛我看到了他们也特别能吃苦,改变了我对他们的印象。”刘峻说。

  段骁在堤上跑前跑后,指导抢险的样子丝毫不像一个第一次参加一线防汛工作的新人。“之前完全没有实战经验,理论上是知道一些,但具体怎么去处理,心里是没有底的。”经过老专家们的指导和多日来的锻炼,年轻的段骁迅速成长,处理险情越发成熟。

  堤坝上,是经验的传承,也是精神的传承。

  保卫家园是责任

  记者见到江西省成新农场生产科副科长应亮亮时,他刚处理完一处险情,鞋子上沾满了泥巴,黝黑的脸上稍显疲惫。毕业于南昌工程学院水工专业的应亮亮具体负责成新农场的水利工作,他由于身体的原因,本来已经在市区看病,放心不下防汛工作,毅然回到岗位。

  应亮亮介绍,鄱阳湖畔的成新农场由南、北湖两个垦区组成,圩堤总长42.17公里,保护农田3.2万亩,人口1万人。农场投入巡堤人员421人,共12个巡堤队伍,每天2次以上拉网式巡堤查险,值班人员白天不间断巡堤查险,上、下半夜各巡查不少于2次。发现险情立即处理,处理完的泡泉还有专人24小时盯守,以防情况变化。

  汛前,成新农场就对堤顶公路、堤身杂草杂树进行了全面的整治,入汛后,进一步加大了堤容堤貌整治力度,做到堤身整洁干净,巡堤道路通畅,确保巡堤查险人员下得去、走得了、看得清。“我们的堤身护坡平整得都可以在上面打高尔夫球了。”农场防汛指挥部副总指挥王建华自豪地说。在接受采访的时候,王建华的电话就没有停过,一直在进行防汛抢险人员物资车辆调度。

  江西省农村水利水电局二级调研员陈岳峰是省水利厅派驻到成新农场指导堤防险情处置的专家组组长,据他介绍,这里出现最多的险情就是泡泉,由于高水位运行,堤坝长时间浸泡,经常会冒出些远距离泡泉,最远的离堤岸500米。陈岳峰每天上午下午各巡查一次圩堤,晚上吃完饭也会查看已经处理过的险情是否稳定。在成新农场待了一周多,陈岳峰对于农场的防汛工作表示赞赏:“他们的防汛责任体系落实得很好,上堤人员责任心都很强,很多险情他们自己发现自己就能处理了。”

  成新农场将全体动员做到了极致,每个人都有着强烈的守卫家园的责任感。水位最高的那几天,有群众私下给农场“水利专家”付东杰发短信,询问要不要转移,付东杰坚定地回复:“放心,我们的堤坝没问题!”是农场全体干部职工的责任担当,和完备的巡堤查险抢险体系,让他有信心说出这句话,他们也的确做到了。

  离开江西时,记者坐在出租车上,听到广播电台里正在科普“46553”巡堤查险要诀,防汛似乎已被刻在江西人民的基因里,像呼吸一样自然。大街上随处可见的防汛标语,堤岸上飘着红旗的防汛哨所,无数的防汛故事还在这片大地上上演,汛期的考验还远远没有结束,坚持就是胜利,江西定能打赢这场防汛抗洪持久战。

  “胶着”时期的防汛故事,浸透着汗水和担当。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0年7月26日

李海川 万菁 李晓明
责任编辑:李旸
相关新闻
 
提前亮相的 “排涝神器”
浔阳江头夜不寐——江西九江水文人防汛纪实
江西省吉安市全面启动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
江西景德镇:全面开展水毁水利工程修复工作
提前亮相的“排涝神器”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