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一条河流的美丽嬗变
——江西吉安市青原区富水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纪实
 
分享到:
2019-11-25

  □特约记者 刘茂林

  冬日暖阳,行走在富水河畔,目之所及之处,水清岸绿,河水丰盈,鱼虾成群,乡愁浓浓,处处充满了勃勃生机。谁能想到,在三年前,这里还是一条河岸崩塌、砂丘林立、垃圾漂浮、水质污染、充满异味的“龙须沟”。

  富水河从“龙须沟”到“生态河”的美丽嬗变,正是江西吉安市青原区大力推动河长制升级“河长治”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青原区全面实施河长制,按照“以人为本、以文为魂、以水为脉”的要求,启动实施富水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四个三”工程建设,在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基础上,成功塑造了一条具有“山水吉安”“红色故里”“正气家园”的宜居宜业宜游百里生态示范带。

  “三大工程”修河道

  富水河,誉为青原区人民的母亲河,境内全长72公里,流域面积782平方公里,哺育群众12万多人。早前,这里水缓、水丰、水清,附近群众经常去河里挑水吃,扎堆在河里洗菜、洗衣、游泳。后来,由于河道采砂、垃圾倾入、污水乱排、洪水冲刷等原因,富水河变得满目疮痍,不但水不能喝了,人也不敢下河游泳了,“游泳上岸后,身上长满红疹,奇痒。”

  针对富水河水多、水少、水浑、水脏等问题,青原区全面实施中小河流治理、水生态综合治理、水系连通等“三大工程”,累计投资1亿多元,对河道弯曲走势进行重塑,对河流生态环境进行重修,综合治理河道50公里,生态护岸22公里,修建景观拦水坝1座,建立和完善水清岸绿、滨水宜居的安全生态水系循环系统,让富水河自然生机重现。

  同时,青原区强势推进了清乱占、清乱采、清乱堆、清乱建等“清四乱”,依法取缔无证矿山企业9家,关停退养禽畜养殖场217家、面积13.5万平方米,关停砖瓦厂7家,关闭砂场18家,拆除非法码头21个,恢复侵占河岸线10公里,打造富水河最美岸线。

  “三大行动”治污水

  垃圾,污水,扬尘,是影响农村容貌的“顽疾”,也是破坏富水河生态环境的“元凶”。青原区以河长制为抓手,坚持水陆同治、全域共治,系统治理水污染,恢复水清岸绿、鱼虾成群的自然风貌。

  青原区按照“垃圾不落地、污水不入河、黄土不见天”的要求,深入开展了城镇生活污水治理行动,投入资金2个亿元,布点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工程129个,污水处理率达到75%以上。深入开展了农村生活垃圾第三方治理行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将流域村庄及水面垃圾纳入第三方治理范围,垃圾处理率达到87%以上。深入开展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行动,按照“精品公园+生态绿廊+郊野公园”三级梯度生态格局,建成文山生态公园、郊野公园、滨江湿地公园等一批精品公园,改造提升绿道14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4万亩,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

  洗涤蒙尘,美丽再现,一批生态文明镇村、水利风景区脱颖而出,吸引万千游客。位于富水河畔的易家洲村,曾经,污水淌流,垃圾漫天;如今,通过治理,村容靓丽,环境优美,形成“一洲一岛一河”格局,助力农家乐、乡村游兴起,鼓起了群众的“钱袋子”。

  “三大景区”塑特色

  敖上村水生态文明村,白云山水利风景区,东固革命根据地,富田文天祥故里……“红、古、绿、碧”景观如雨后春笋般,遍布了富水河流域。如何将“珠”串成“链”,把“盆景”变为“风景”,青原区强化顶层设计,通过构建生态廊道、创建湿地公园、打造旅游休闲设施等措施,以“三大景区”建设促进青原版“清明上河图”绘就。

  打造渼陂古村旅游集聚区,围绕“山水林田路,镇村城景房”的思路,投入资金1.7亿元,修建亲水游步道4.2公里,完成3D裸眼秀等表演、互动体验灯光工程,扮靓“夜渼陂”;按照景观设计,建设拦河大坝,治理古村28口水塘,发展水上游乐项目;依托古村,建设2000多亩田园综合体,完成富渼房车营地、樱花村、动植物造型等建设,打造集研学、民宿、娱乐为一体的研学基地。

  打造富田旅游片区,筹集资金10亿元,快速推进了白云湖匠心谷生态康养旅游项目、富田温泉颐养小镇项目、国际研学综合体项目、禧鼎生态养殖项目等,打造了瞻仰文天祥正气朝圣游、古村古镇乡村休闲游、体验民俗人文景观游、猫儿下水库现代生态农业观光游、水口温泉放松心情度假游、白云山水库避暑疗养游等六大特色旅游路线。

  打造沿河生态文明景区,以富水河为主轴,结合乡村振兴发展,向两岸纵深推进两公里,对村庄、景点、田园、山地等实施绿化、彩化、美化、亮化工程;从解决群众息息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入手,全面治脏、治乱、治污、治违,建设庐陵特色村落;深入挖掘非遗文化,塑造以富田喊船、蚌壳舞、箍俚龙等为主的水文化品牌,厚植水文化生态优势,建成全域旅游示范区。

  “三大平台”促履职

  护水践初心,治水担使命。青原区在建立和完善富水河流域区、镇、村三级河长制责任体系的基础上,推动河长制纵深发展,落实三级河长132人,聘请民间河长600多名,提前一年实现“每条河流都有河长了”目标。

  为推动河长制从“有名”向“有实”转变,青原区采用压实责任、强化监督、联动治水等措施,创建“三大平台”,促进各级河长守水有责、治水有策、护水有效。

  建立智慧河长制信息管理平台,打造“河长制数据云”,全面打通重点河段和敏感区域的视频监控、水污染等“信息孤岛”,实现对富水河及水库、重点山塘水域岸线的违规违法行为实时监管和智能报警。

  建立生态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平台,联合组建检察派驻机构,依法查办涉生态法律法规违法案件,对构成犯罪的案件,监督依法移送;对重大涉生态法律法规违法刑事案件跟踪督办,及时掌握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判情况,防止立而不侦、久侦不结。

  建立“河长+警长”联动治水平台,由公安局长、派出所长、片警分别担任区、乡、村级河道的警长,并与同级河长联结,开展执法检查,严厉打击侵占河道、超标排污、非法采砂、破坏航道、电鱼炸鱼等违法犯罪行为,维护流域生态环境安全。

  河长制升级“河长治”,富水河嬗为“富民河”,流域乡村生态游方兴未艾,去年共接待游客781.1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2.64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597元。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9年11月25日

刘茂林
责任编辑:李旸
相关新闻
 
江西:推进生态修复 做好理水文章
江西景德镇:丽阳送水上门为群众“解渴”
江西吉安九部门联合整治采砂乱象
江西万安河湖管护常态化
打井抗旱保生产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