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红色河流 绿色岸线 金色流域
——江西吉安市青原区打造百里富水河最美风光带
 
分享到:
2018-05-15

  □特约记者 刘茂林

  地处江西吉安市青原区的富水河,是一条名不见经传的小河,除了当地人,外地人几乎都不知道它的存在。富水河,系赣江中游一条支流,发源于邻县兴国舍昌村,流经青原东固、富田、新圩、文陂、值夏等5个乡镇,于值夏马埠与孤江汇合流入赣江,境内全长152里,被青原人民誉为“母亲河”,相偎相依千百年。

  富水河,犹如处子,令人神往。五月的一天,记者驱车从中心城区出发,走了二十几分钟来到富水河与孤江、赣江的三江交汇处,只见水面浩瀚,河水清澈,不时出现小鱼小虾,悠哉!悠哉!随着采访深入,记者惊叹富水河的红色文化、古色文化、绿色文化积淀深厚,相得益彰,徜徉其中,流连忘返。

  红色基因传千秋

  富水河是条革命的河流,处处都有革命先辈留下的足迹,如,被誉为“东井冈”的东固有平民银行旧址、公略台旧址、第二次反“围剿”陈列馆、傲上毛泽东旧居、朱德旧居、军民誓师大会会场旧址、红一方面军无线电培训班旧址、红四军与红二、四团会师旧址等;富田有毛泽东旧居、朱德旧居、中央苏区邮政所、红军医院、下坪红军防御工事、红军特务连旧址、“赣迷岭”红军哨所等;文陂有红四军总部旧址、“名教乐地”毛泽东旧居、朱德旧居、万寿宫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旧址、《二七会议》会址纪念馆等。

  值得一提是文陂渼陂,富水河畔的千年古村,著名的红色景区之一。1930年2月5日,时任红四军前委书记的毛泽东来到了渼陂,随后与赣西特委、红五军、红六军军委在渼陂召开了联席会议——即党史上著名的“二七”会议。“二七”会议后,一批批渼陂热血青年加入了红军,最杰出的代表有大名鼎鼎的梁兴初和梁必业将军,他俩是叔侄,同年入伍、同年入党,一武一文,相辅相成。他俩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大捷,力挫日军王牌主力“钢军”第五师团;参加了辽沈战役,阻击廖耀湘军团五倍之敌三日之久,配合兄弟部队全歼国民党军两大主力。1948年至1952年间,他俩在同一支铁军里担任军长和政委,共同锤炼出了这支中国人民解放军首屈一指的主力部队、王牌中的王牌、皇冠上的明珠——第三十八军——“万岁军”。

  这些革命先辈,都是喝着富水河的“乳汁”成长起来的!如今,喝着同样“乳汁”的二十万青原人民又积极投身于扶贫攻坚、乡村振兴、经济发展、全域旅游等建设,努力在弘扬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上走在前列,在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上走在前列,在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上走在前列。

  绿色美景惹人醉

  富水河很美。河边长大的值夏镇马埠村主任肖光明说,小时候,他们经常去河边玩耍,春天踏青,夏天戏水,秋天赏果,冬天观雪,富水河就是他们的乐园。那个时候,水是清的,掬水可饮;岸是绿的,躺在岸边观日出日落,无比惬意。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为了生活,群众纷纷在山塘、水库、河流等附近搭建棚子,进行立体化养殖,岸上养猪,水面养鸭,水中养鱼,粪便喂鱼。肖光明说,当时,村村建有养殖场,户户养了鸡鸭猪,时间久了,水体变浑、变臭,富水河变成“龙须沟”,空气里都弥漫着一股浓浓的味道,行人都是捏着鼻子过。

  畜禽养殖污染问题,越来越受人关注。早些年间,青原区就启动了水库水质污染专项整治工作,几经反复,成效不大。水污染治理攻坚从2016年开始,这一年,青原区全面实施河长制,由区长担任富水河的河长,构建区、镇、村三级河长制责任网络,覆盖到每个村组、每座水库、每条沟渠;层层开展河长制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景区、进市场、进村组、进家庭“八进”活动,设立永久性公示牌50多块,举办培训40多期,出黑板墙报3000多块,悬挂横幅标语5000多条,发放宣传资料8万多份。与此同时,青原区启动禁养区生猪退养暨生态循环养殖小区建设攻坚行动,投资4.5亿元,建设1700亩生态循环养殖小区,拆除畜禽养殖场217家、面积13.5万平方米,实行人放天养,所有水库水质达到或优于III类水。

  在全域治理水污染的基础上,青原区筹集资金2.85亿元,开展富水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先行试点,重塑河道弯曲走势,重修河流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河道50多公里,修建拦河景观大坝1座,拦河蓄水,绵延百里,生态逆转,重现鱼虾成群、童趣乡愁的自然风貌;结合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治水育景、治水美村,加快渼陂旅游集聚区、富田旅游片区、沿线生态文明景观区等三大景区建设,一条具有“山水吉安”“红色故里”“正气家园”的宜居宜业宜游百里生态观光带跃然纸上。

  易家洲,富水河线上的小村庄。曾经,污水环绕,垃圾围村,村民纷纷搬出去住,村子成了空壳村。近两年,易家洲按照“一洲一岛一河”的建设布局,规划农田示范区、果园采摘区、丛林休闲区,建设滨水公园、水情教育基地,一个美丽水乡脱颖而出。如今,这里游人如织,已搬出去的村民又搬了回来。

  金色产业富百姓

  五月的青原,充满活力。走进值夏镇芳洲村的300亩桑葚园,只见颗粒饱满的桑葚果进入了诱人的成熟期。三五成群的游客穿梭在桑葚园,一边采摘一边品尝酸甜的美味,体验着采摘桑葚带来的乐趣。

  5月5日,芳洲村村民自发主办的“吉安(芳洲)首届桑葚采摘旅游节”开幕,当天接待游客500多人。“没想到,小桑树成了‘摇钱树’,我们也吃上旅游饭。”村民肖诗快说,为了吸引游客,村里还开发了200亩樟树林、大片沙滩等休闲场处,让游客体验乡村生活、农耕文化。

  芳洲村的变化,正是富水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的一个缩影,乡村游方兴未艾。目前,流域拥有各类种植大户328家、家庭农场27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90家,形成花卉苗木观赏片区、生态蔬菜供给片区、井冈蜜柚果园休闲片区、畜禽养殖示范片区、特色生产加工片区、百里金花片区等“六大”旅游片区,去年接待游客781.1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2.64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485元。

  流域生态综合治理还拉动了贫困群众就业。段振范,新圩镇璋塘村的贫困群众,靠吃“低保”过日子。去年,他被村里推荐到赣深物业公司就业,负责富水河新圩璋塘段的保洁,打捞河面上的漂浮物,清扫岸边的垃圾杂物。

  如今,苦了大半辈子的段振范终于过上了好日子。他高兴地说,现在他每个月工资1600元,加上土地流转、扶贫产业股份等收入,年收入可达3万元,“明年小孩大学毕业,收入更多,一定能脱贫致富。”

  新圩镇党委书记刘洁表示,去年,新圩镇率先开展政府购买河长制社会服务试点,引进赣深物业公司,专业化管理河库环境,同时还解决了10名贫困群众就业,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8年5月15日

刘茂林
责任编辑:李旸
相关新闻
 
江西结合实际完善“河长+警长”体系
江西濂溪区:做好加减法打造长江“最美岸线”
江西省浯溪口水利枢纽工程完成投资近30亿元
真情帮扶解民忧
江西乐平:首次开展航空防汛救灾救援演练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