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梦圆运河美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吴江采访侧记
 
分享到:
2019-02-01

打捞运河垃圾

頔塘穿震泽而过,船娘金卫芬常划着小船从这里经过

运河古纤道

同里镇鱼行社区公园桥港的河里“无风起浪”

  □记者 张灯林

  新春前,中国行业报协组织了十家媒体的记者赴大运河江苏吴江段,围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进行主题采访。

  大运河距今已2400多年的历史,发挥着沟通水系、航运交通的重要作用。依托母亲河大运河的滋养,苏州市吴江区区域内,特色小镇如雨后春笋般快速成长,同里古镇、黎里古镇、铜罗老街……不同的特色却秉承同样的理念——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据苏州市吴江区大运办副主任陆晨介绍,围绕大运河的保护、传承、利用,吴江区以重点水利工程为抓手,在继续推进运河沿岸堤防加固等沿线水利配套工程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强生态保护,优化大运河两岸风貌。

  一路走下来,我们看到一个湖塘星罗棋布、河道经纬交织、河街相随相伴的“水乡泽国”,感受运河边人们的幸福生活,听闻人们奔跑追梦的故事。

  强基固本

  保安澜是最大的民生所需

  翻开《吴江水利志》《松陵镇志》《八都县志》:

  明永乐三年(1405年)六月初一至初十日,连续阴雨,遭大水灾,房屋中可捕鱼,遭大饥荒。

  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自春到夏,淫雨不断,太湖水溢,塘市无路,场圃行舟。民房漂溺,村宅断炊,空肠食粥,死者很多。

  民国8年(1919年)6月下旬起,淫雨下十多天,水势暴涨,灾情特重。

  1954年5—8月,淫雨持续4个月,降雨量974.6毫米,加上长江洪峰下泄,江水倒流入太湖,民居进水,农田受涝,漫圩成灾。

  …………

  水旱多饥荒,斗米要百钱。运河古纤道见证过这里千帆竞过、川流不息的繁荣,也记忆着水患中百姓流离失所、饿殍千里的悲情。住在“洪水走廊”“屯水仓库”的吴江人民盼望着抵御洪水猛兽的良方。

  据《吴江水利志》记载,1987年7月28日,7号台风过境,降雨152毫米,水位涨至3.97米,镇区8条街、12个工厂、600户居民住宅受淹,积水最深达0.7米……12月13日盛泽镇洪涝治理工程破土动工,6000余民工和工程技术人员夜以继日连续奋战在各工地。1988年9月底,南草船闸、镇东闸、目澜闸、园明闸和镇东排水站所有闸站全部竣工。至12月底,共修筑防洪圩堤15千米,建成护堤挡墙4.55千米,新建和改造圩口闸7座。工程的实施,改变了盛泽境内城镇不设防格局,开创自筹资金为主、社会办水利先例,探索城镇洪涝治理模式,拉开全区城镇水利建设序幕。

  从志书详细的记载里,找寻出水岸边、农田里甚至埋藏在城市地底的历史。它们有的已久远,有的刚过去,但都会为人所记录,被看见,被需要。

  家住同里古镇竹行街87号的金大爷已经86岁高龄,站在家门前的水岸边与我们回忆起几十年前水患时眼含热泪:“十几二十年没有见过大水了,现在若有水患,跑也跑不动了。”他的言语还在我们的记忆中。

  “2018年,吴江区防洪工程建设投资近3亿元,新建改建水闸62座、泵站15座,加固加高圩堤48千米、挡墙94千米,进一步提升全区工程抗灾能力。”水利局姚振介绍说。

  水利兴,则经济兴;水害除,则民心安。

  如今的吴江,在完善的防洪、排涝、灌溉、降渍等多功能水利工程体系的基础支撑下,社会经济发展稳中向好。

  2017年,吴江区位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8名,“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第6名;在“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中,盛泽、同里、松陵和黎里分列第10、13、20、31名。

  今天的吴江,枕河而居的人们,不少人家把饭桌摆在河岸边,喝茶,听曲,下棋……来往的游人不自觉地就融进这悠闲美好的慢生活中。

  转型重塑

  好生态是最美的民心所向

  从高铁站到吴江宾馆的路上,我们看到路边的绿植正在进行重构——本是微缩景观的盆景,在吴江,却得到了放大,一个沿江城市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态度可窥一斑。

  水患既除,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重大变化,水环境问题也日渐突出。

  水是城市的血脉,水乡的灵魂。治水之路,须守正笃实,久久为功。吴江上千公里的堤防,需要护坡、植绿,上千条河道需要疏浚、保洁……联防联控不舍昼夜。

  污染在水里,根源在岸上。吴江区坚持系统治理,集中整治污染排放、岸线占用和水面脏乱三个方面,开展了“三水同治”、“散乱污”整治、“263行动”、运河环境综合整治、水葫芦集中清除行动、“两路一河”沿线环境整治等专项行动。工业、农业、生活污水得到有效管控,河湖岸线侵占逐步缓解,河湖面貌显著提升。

  运河古纤道上,梁信云挥手叫过两艘正在运河边进行垃圾清理的打捞船,问船上的员工今天垃圾多不多,主要在哪里出现得多。吴江运河段有32千米的河道保洁是梁信云团队负责,他介绍说:“上下午各出船两次,每天至少有两船垃圾,主要是过往船只的生活垃圾,也有岸上下来的。”

  在同里镇鱼行社区公园桥港,站在岸边看到河里如有泉涌,这里的水面“无风也起浪”。“这里有暗管通外河,正在进行河水置换。要保证内河水质,就要确保水流动,通过动力引排水,使城区河道水流达到一定流速,减少污染物沉积。”区水利局姚振用专业术语为大家解释了“无风起浪”的缘由。

  “今年以来全区治理黑臭河道98条,投入约7亿元;清理‘散乱污’企业近万家,整顿和关停落后产能企业144家,累计淘汰喷水织机5.1万余台,江南运河、太浦河等重点河湖水质稳定达标,其中江南运河全年月平均水质为Ⅲ类,太浦河太浦闸断面月均值稳定达到Ⅱ类水标准。”陆晨介绍说,“吴江区各镇民营企业很多,企业大多能自觉投入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

  平望镇地处大运河与澜溪、頔塘的交汇点,古运河穿镇而过,大运河傍镇而走,爱慕生态工厂便建在这里。“我们的生态建设体现在材料生态环保、厂区生产节能环保、智能化三个方面。厂区里生活废水处理后用于绿化,光伏发电可供厂区百分之五十的用电量。”工厂接待中心的王华介绍说。在吴江,生态的品牌已牢牢嵌入众多企业的发展理念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是百姓心之所向。

  融合发展

  真幸福是最盼的民意所求

  平望镇司前街王宅挂上了“吴江区第一批历史建筑”的牌子,一百多年的老屋,现在是王奶奶和弟弟同住,弟弟正在炒菜准备晚饭,菜香溢满弄堂。门前的红灯笼高高挂起。“快过年了!弟弟在屋里炒菜。”面对我们这群路过的陌生人,王奶奶满脸笑意地跟我们打招呼。

  “日出万绸、衣被天下”的绸都震泽老街上,还能看到在水码头上洗衣浆衫的人,船娘金卫芬嫁到这里二十几年了,历经了老街的过往,也有对未来的期待:“古桥流水依旧,但街上路面变化很大,最早是青砖,然后是水泥路,现在是石板路,沿河的建筑也越来越好看了。游客也不要太多,既能保留我们原生态的生活,又能增加收入。”

  桃源镇河岸边的吴宫酒店,颜金官夫妇喜笑颜开地迎来了今天的又一批客人,“一醉吴宫春满面,三杯醇醪乐常年”的招牌广告里看得见酒香溢出。夫妇俩帮着打理这家店铺,只负责卖酒,月入8000元。“七十多的人,也没有多大用处了,还能有这样的营生,怎么也要替老板好好打理呢!”

  在黎里古镇的浒泾街上有一条断头河,河旁边有家“王记辣鸡脚”的店面。被这个“苏州有礼”旅游商品食物大赛金奖的招牌吸引,疑惑这家店面选址为何要选在断头河旁边,万一水体黑臭影响生意怎么办?老板王占修给了我们答案:“门口的河虽然是最尾端,但这么多年来,水质一直很好,跟黎里镇其他市河一样,听说是有外河水天天置换。店里鸡脚一天销量三百多斤,人多时排长队,大家当然不愿意排在臭水沟边啊。”

  店员笑容满面地收钱打包,顾客开心地把鸡脚带上,或登上旁边河道里的小船,或沿河漫步;岸边住着的“金大爷”、“王奶奶”、“颜金官”们则愉快地望着他们,在温馨的街巷里安享晚年,这里有太多恰到好处的幸福。

  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在负重前行。吴江区20位区级河长、214位镇(区)级河长、371位村(社区)级河长齐抓共管,为全区百姓的幸福生活护航。

  “一河一策”行动计划,“一事一办”工作清单、治河任务,河长制改革正式进入治河阶段。对2600多个河湖全面进行摸排,形成任务清单,治河任务具体到项,工作责任落实到人。

  吴江区以工匠的精神抓落实,管好盛水的“盆”,护好“盆”中的水,民意之所求可期可盼。

  同里、黎里、平望、桃源……这些依运河而生的古镇,串起运河的文化,承载着沧海桑田的变化。古老的大运河,自开挖那天起,便是“被需要”。然而,历史的长河中,运河几经兴衰,对很多人而言,往往是“被看见”。如今,盛世治水,运河对越来越多的人来说,更多了几分“被需要”的时代新内涵。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9年2月1日

张灯林
责任编辑:李旸
相关新闻
 
江苏:淮阴区清除1000平方米违章耕种
江苏着力强化水利监管
江苏盱眙:冬春水利建设助力“虾稻共生”产业壮大
江苏盱眙:写就新时代水利高质量发展精彩答卷
江苏金湖:高品质提升水生态颜值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