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河海大学四大举措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2015-10-15

  中国水利网站10月15日讯 河海大学积极发挥自身学科优势,通过高新技术成果转移、与地方政府共建研究院、与企业共建研发中心、服务水利行业人才队伍建设等方式,不断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服务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加强转移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学校2007年成立“河海大学成果转化中心”,2011年成立“河海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专业从事高新技术孵化和转移,并荣获2014年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长期以来,《重大水利工程服役风险评定与馈控的关键技术及应用》、《城市水生态系统建设与生态修复理论技术及应用》等一大批学校核心科学技术成果相继在70个大型水利工程、53个城市、30多个复杂河网多目标调控、48个沿海防汛单位、26个省区市的防汛抗旱机构和我国沿海及内地湖泊地区多项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港口和市政工程软基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取得了显著的工程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校地合作,共建地方研究院。以“面向地方需求,匹配学校能力,凝练科研方向,以学校技术成果产业化为主要目标,兼顾常规性科技服务”为目标,学校先后与江苏省南通市、淮安市、宿迁市,安徽省滁州市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建立河海大学南通研究院、河海大学淮安研究院、河海大学宿迁研究院、河海大学滁州研究院,大力探索建立以协同创新为核心、以人才培养为基础、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决策咨询为重点的校地合作机制。4家驻外研究院以地方发展需求为驱动,紧紧围绕地方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和优势产业的提档升级,重点在沿海开发、水利信息技术、先进机电装备、新材料开发及产业化、环境保护技术、设施农业开发及产业化、河湖治理技术、港口航道建设、智慧交通等领域建立产业技术研发平台,同时开展科技咨询、人才引进、技术转移、成果孵化等服务,建设以应用型研究为特色的公共技术研发基地、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和高新技术孵化基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与智力支持。

  校企联动,共建企业研发中心。学校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协同创新、共同发展”的原则,已经与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黄河万家寨水利枢纽有限公司、南瑞集团、扬州市飞龙气动液压设备有限公司等数十家企业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江苏省沿海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南京锋晖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江苏河海嘉裕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江苏东恒空港高新技术产业园有限公司等近百家各级各类企业建立校企联盟,共同建立企业研发中心,充分发挥各自在技术、人才、资源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联合开展水利、建筑、交通、能源等领域重大课题和关键技术攻关,并定期组织行业专家深入企业一线服务,专题开展科技咨询服务94次、参与服务企业人次977余人、服务企业数达1135家,实现了校企双方在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互利共赢新发展。

  服务水利,促进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学校依托中国水利教育协会,联合30余所水利职业院校及数千名优秀教师组建了水利行业队伍教育服务联盟,共同实施基层水利队伍培训工程。针对水利行业的实际情况,创新培训模式,构建了“云服务”模式的继续教育服务平台,覆盖了全国水利行业3358个县级以上水利主管部门。积极创新水利行业继续教育模式,以提升基层职工专业素质和能力为重点,建立行业内不同教育机构、各类教育类型间的学分认证、转换、存取和兑换制度,搭建水利职工终身学习的“立交桥”。为有效服务江苏省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学校协助江苏省水利厅启动了水利人才队伍学历提升工程和素质提升工程,实施了“千名乡镇水利(水务)站站长培训计划”、“市县水利(务)局长培训计划”、“水生态治理规划技术培训计划”和“水政监察执法培训计划”等,为江苏省水利行业累计培养学历教育学生860人,培训技术和管理骨干4000余人次,编写出版教材7本。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5年10月15日

王方
责任编辑:郑秀云


  相关新闻: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BANNER2.jpg
未标题-1.gif
新疆 大图.jpg
未标题-1.gif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5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