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站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湖南株洲市:巡河“新科技”构建智慧河湖监控体系
 
分享到:
2023-12-27
 

天元区群丰镇小麦港的无人驾驶船

  □本报通讯员 陈湘鄂 文/图

  一条河多家管,如何打破部门间信息不畅通、资源不共享的壁垒?如何提高问题发现、问题处理的时效和实效?如何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共治共护的大河长体系平台? 

  这份问卷,湖南省株洲市在不断探索。株洲市以信息化技术丰富管理手段,以新技术增强管护效能,建设智慧河湖监管平台,把全市26条重点河流划分为620个网格单元,配备3000多名网格员,全方位不间断巡查网格内的河湖管护状况。建设全覆盖可视化的智慧河湖监控系统,借助卫星遥感、无人机、无人船等技术,监控预警各水库和湘江沿岸汛情,对河湖库“四乱”(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现象进行24小时全天候、全过程追踪监控,有效提升了江河湖库管理保护工作的高效性、便捷性、长效性、实时性。 

  株洲市依托智慧河湖监管平台,每个问题处理的环节,每个流程办理的步骤,都能在网上留痕,问题整改完成一个才能销号一个,倒逼着各单位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借助各类巡河“新科技”,株洲市智慧河湖监控体系日趋成熟。 

  源头管控 企业安上“止污电阀” 

  水污染问题,表现在水里,根子在岸上。有些企业为了躲避环保监测,趁着夜色偷偷向河道排污。 

  “不用到企业内部查,打开手机,查询一下企业治污设施的用电量,就能知道相关设施是否在正常治污。”株洲市河委会成员单位市生态环境局的工作人员介绍,通过企业污染治理设施上安装的智能监控设备,其用电数据实时上传至环保部门的终端后台及执法人员手机上,一旦用电量异常或者智能电表用电状态掉线,就能触发警报。 

  近年来,株洲市积极探索“企业河长”治水模式,通过构建“政府主导、企业认养、多元参与”的河长制工作新模式,充分发挥企业示范带动作用,促使企业投入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升级,并参与河道清理、违规排放巡查、环境保护知识宣传等公益活动。 

  在此基础上,株洲市进一步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创新将“电力大数据”应用到环保监管工作,在全省建成首个“电力大数据+环境监管”平台,实现电力数据“云端查”,治污设备“线上盯”。 

  目前,株洲市已建成省内首家利用电量监控系统进行环境管理的平台,317家重点企业的污染治理设施上安装了337套智能监控设备,基本实现重点污染企业智能监控全覆盖。近期,“电力大数据+环境监管”有望覆盖全市所有大中小企业。 

  过程监管 河湖装上“截污慧眼” 

  河湖中的水是动态的,完全依靠人力监管有时力不从心。株洲市积极探索“慧眼”监管模式,对辖区河湖流域进行常态化管护。 

  湘江河道天元区群丰段有人准备乱建棚子。这一违法行为,被一旁的高清摄像头拍得一清二楚,相关信息即时传输至几公里外的值班室。接到线索,工作人员立即赶赴现场制止,整个过程不到20分钟。如此快速的反应,得益于株洲市河道管理雪亮工程建设。 

  株洲市平安建设“雪亮工程”启动以来,市水利局在市委政法委的大力支持和市公安局的技术指导下,成立工作组,按照“提前规划、实地勘察、资源共享”工作思路,有序推进河道雪亮工程,助力水利平安建设。 

  “目前,湘江株洲城区段已实现摄像监控无死角全覆盖,主要针对河道非法采砂、河道内违规倾倒垃圾、入河排污口和河流交汇处等河道监控重点区域,实行24小时无死角监控,让违法行为无处遁形,保护河道安澜。”市水政监察支队负责人介绍。 

  不仅是大小河湖,株洲市900座小型水库也同样进行了智慧化升级,安装了雨水情测报和视频监控系统。工作人员利用智慧水库平台智能化视频分析技术,智能监管水面漂浮物、坝体植被等情况,为堤坝管养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我们还利用人脸识别打卡功能,进一步加强对水库管护人员履职情况的监管。同时,各级管理人员通过手机App(应用程序)等方式查看设备和工程的运行情况,接收预警信息,保障水利工程安全,真正把‘建管并重’落到实处。”株洲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末端治理 立体打造“治污能手” 

  株洲各县市区利用高科技手段开展本区域内河湖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等工作,建立起从发现、治理到销号的全闭环工作模式。 

  位于天元区群丰镇的小麦港,一艘无人驾驶的船只逆流而上,清查河岸两边的排口,一旦发现污水排放,小船就会马上报警,第一时间对现场进行取证,并立刻通知执法部门。 

  “除了能节省人力,还能检测人力无法到达的水域,安全又精准。”天元区水利局局长言方说,无人船在高危环境下长时间作业时,可实现污染判定精准化和危险作业无人化,同时也可结合5G通信和物联网技术,改变传统水生态环境监测监管模式,有效提高资料精准度,降低成本,保证安全,提高效率。 

  沿着枫溪港,无人机旋转着翅翼,在空中巡弋。“无人机一旦发现有河道垃圾、面源污染等情况,其定位系统能准确锁定问题所在地的经纬度,方便区河长办立即组织力量进行处置。沿岸若有排污问题,夜间若有非法捕捞,无人机会通过带有红外线热成像的镜头,高清拍摄下来。”芦淞区水利局局长黄永立介绍,河长办结合同期水质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可精准掌握区域水质动态。 

  在湘江石峰段,每隔一公里就安装有一个高清摄像头,24小时实时监控可视范围内的水情动态。几公里外,工作人员通过智慧河湖监控系统中心,远程遥控户外的高清摄像头,360度监控河道。“一旦发现问题,工作人员就会通知当地网格员清理现场。”石峰区水利局局长张志峰表示,该区依托网格化信息平台,实现了问题发现、交办、处理等所有流程网上办理留痕,形成问题整改台账。未能按时整改的,数据将成为不可删改的记录,直接影响职能部门年终考核结果。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3年12月27日
陈湘鄂
责任编辑:王瑜
相关新闻
 
湖南加快构建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
湖南:坚决筑牢水利安全生产防线
莽山水库灌区主体工程完工
湖南汨罗市:小微水体成幸福载体
看“小农水”如何畅通灌溉“微循环”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454 业务联系:010-63205282 举报电话:010-63205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