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站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湖北武汉:打好防汛“主动仗” 筑牢度汛“安全堤”
 
分享到:
2022-08-06
 

武汉水务部门常态化开展排水疏捞作业

武汉水务部门在长江沿线开展采砂执法行动

府澴河出口河段综合整治工程

一线排涝职工驻守重点易积水点及时抢排道路积水

武汉经开区汉银(水洪口)泵站

值守人员顶着烈日在堤内护坡上巡查

  □杨晶 郭育军

  “21.80米!”7月19日15时,武汉长江水位持续回落。炎炎烈日下,几名工作人员正在汉口江滩上用高压水枪清洁亲水平台上的淤泥,一派忙碌景象。 

  湖北省武汉市依水而生、因水而兴,作为国家重点防洪城市,防汛工作历来是武汉“天大的事”。今年以来,武汉市水务部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主动谋划,积极作为,坚持“防”字当先,从严从实、统筹抓好防汛抗旱救灾各项工作,切实筑牢洪涝灾害风险安全屏障,确保江河安澜、社会安宁、人民安康。 

  “防”字当先 

  扛起防汛责任 

  “变天比变脸还快。”7月26日清晨,武汉市区一阵狂风暴雨来得急促,让部分早起的市民措手不及。 

  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稳定发展造成威胁。如何统筹解决城市超标降雨应对问题,成为武汉加快打造“五个中心”(全国经济中心、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新时代英雄城市面临的重大课题。 

  武汉加强防汛抗旱水源统一管理调度,构建会商机制和联动机制,将城市排水防涝纳入城市防洪应急体系,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指挥长,分管防汛工作的副市长任常务副指挥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防汛抗旱指挥部。 

  武汉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武汉充分汲取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教训,制定《武汉市灾害性天气应对工作规则》,对灾害性天气的事前灾害预警、事中应急处置、事后恢复、支持保障作出明确规定。针对不同灾害场景,制定《极端恶劣天气下城市运行保障预案》44件。 

  防汛工作重在防患于未然。今年以来,武汉组织开展全市水旱灾害风险普查,全面调查了全市范围内的289座10万立方米以上水库、430个5立方米每秒流量以上水闸、235段五级以上堤防工程、5个国家级蓄滞洪区等防洪设施风险隐患点,基本完成全市水旱灾害风险普查和防洪风险区划,构建全市防汛风险隐患及防御“一张图”。 

  “我们在枯水期对堤防、水库、闸站等防洪设施进行防汛检查,共发现隐患63处,在汛前完成全面整治。”武汉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组织各部门对全市地下空间进行检查,对全市三级及以上808公里河道堤防进行白蚁普查。” 

  强力推进碍洪突出问题整治,有力保障河道行洪通畅。汛前,武汉市水务部门清理新洲区举水大埠渡口处碍洪建筑3000余平方米,拆除倒水河涉河违建约2万平方米,完成问题整改12处;围绕图斑整改,强化水土保持事前、事中、事后监管,依法立案查处水土保持违法行为。 

  在人员物资储备方面,武汉市水务部门更新全市防洪排涝专家库;组建2010人的市、区两级快速抢险队伍,配备各型号装备381台(套),储备防汛石料约39万立方米、编织袋约290万条、救生衣近3万件等,储备救灾安置物资30余种6万余件。 

  智能化无人艇、三维激光扫描侦测仪、龙吸水、应急通信指挥车……5月7日,武汉举行2022年防汛抢险救援综合演练,多种高精尖装备在梁子湖云集,运用到防汛演练实战中,提升综合救援智能化水平以及协同指挥能力。 

  “应急抢险演练设19个科目,共计450人、78台套救援装备参加。我们通过以练促‘战’,进一步提升防汛能力。”武汉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抢时间抢进度 

  紧抓工程防汛这一关键 

  今年汛期,家住武汉后湖片区的居民明显感到,和往年比,降雨引起的内涝问题少了很多。 

  “后湖片区近十年来发展迅猛,导致区域排水能力不足,强降雨下低洼地段易发生内涝。为了解决流域排涝能力不足、局部漫滩问题,我们对后湖二期泵站实施改扩建。”武汉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通过黄孝河机场河水环境综合治理二期PPP项目,结合明渠拓宽工程,将系统排涝能力由20年一遇提升至50年一遇。该工程已进入工程收尾及调试阶段。” 

  未汛先防,抓早抓实。自2021年汛期结束后,武汉市水务局未雨绸缪,立即开启新一年的防汛备汛工作。市区水务部门抢抓长江、汉江枯水期有利时机,倒排工期,锁定“4·30”重要节点,全力推进防洪排涝工程建设。 

  武汉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5月1日入汛前,全市15处明口工程全部复堤,26处易积水点全部整治完毕,汛前需完成除险加固的3座水库(江夏区鸽子山、易家垅、十月)主体工程基本完工,黄陂区盘龙城泵站、经开区汉银泵站、东西湖区李家墩排灌除险加固等10项重点防洪工程全部建设投用。 

  “我们加快实施杜家台分蓄洪区蓄滞洪和安全建设工程、府澴河出口河段综合整治、梅店水库除险加固等重大项目建设,新改扩建前进路、将军路、鲁湖、大军山等一批骨干排涝泵站,启动新一轮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堤防提标升级,全力推进长江干流堤防(武汉段)提档升级工程前期工作,推进武湖、涨渡湖蓄滞洪区规划布局调整相关前期工作,扎实推进省级补短板工程建设和中小河流治理,协调推进三峡后续武汉段三期河道整治工程入库。”武汉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今年以来,武汉争取中央资金支持,推进实施防汛排涝重点项目51个,年度计划投资95亿元,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58亿元。 

  武汉拥有两江四岸滨水资源,江滩是这座城市的一张亮丽名片。武汉以市人大2号议案办理为契机,发行13亿元专项债资金,强力推进百里长江生态廊道16个重点示范项目建设。目前,已完成项目6个,累计完成闸口改造42处,新增江滩长度10公里、面积138公顷,新增滨江碧道长度12公里。在建项目4个,推进前期项目6个。 

  “目前,已建成的示范项目成效初显,其中包括防洪能力提升。”武汉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在各示范项目中,将防洪工程作为重点建设内容,对长江、汉江的护堤护岸、防洪墙、闸口封堵方式进行修复、改造和完善,加强防洪体系薄弱环节建设,提升了综合防洪能力。” 

  此外,武汉进一步织密全市防汛防涝网络,推进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提升工程体系效能,保障工程良性运行和效益发挥。 

  强化“四预”措施 

  确保万无一失安全度汛 

  7月6日,一条《武汉市超标降雨灾害应急预案》正式实施的报道,在武汉水务人的微信“朋友圈”迅速传开。 

  “我们充分汲取‘7·20’郑州特大暴雨灾害经验教训,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组织开展超标降雨城市内涝风险分析和应对策略研究,吸纳院士专家建议,经市政府多次研究审议,形成了《武汉市超标降雨灾害应急预案》。”武汉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预案对超标降雨内涝风险及防护重点、组织机构和职责、预警响应机制及应对举措做了详细分析和具体应对,明确指出超标降雨内涝风险区域中,汉口、汉阳、武昌三大区域有21处重点风险片区。 

  据介绍,武汉市修订完善了《武汉市城市排涝应急联动工作预案》和《武汉市城市防洪应急总体预案》,完善城市排涝预警发布、应急响应启动和响应工作措施,统筹整合应急、水务、自然资源、交管等各部门资源,形成城市防灾减灾应急合力。 

  在强化“四预”措施方面,武汉市编制了《武汉市智慧水务发展专项规划(2021-2025)》,2022年启动实施智慧水务一期建设,强化“防洪水、排涝水”预警预报及指挥调度,建设水务大数据、应用支撑、综合决策指挥三个平台,自动在线测试、物联感知两大基础设施,标准规范、安全保障、统一运维三个保障体系,构建水资产全生命周期、全要素管理档案,试点建立中小河流预报预警模型,开发智慧防洪巡查巡检、水情回溯、水务知识库等功能模块。开展智慧水务二期以及水务数字孪生项目谋划,进一步提升预报、预警、预演、预案水平。此外,武汉市建立气象数据支撑平台,直接对接政务中心武汉城市大脑,实现各部门防灾减灾数据共享。 

  在水文监测方面,武汉市、区水务部门共建成各类前端防汛排涝监测监控站点1400余处、水位站790余处,在全市重点路段、涵闸隧道等区域新布设内涝感知设备200余处。同时,通过城市大脑AI(人工智能)识别,开发城市渍水AI识别应用场景,实现城市内涝渍水事件从发现、感知到分析处置的全生命周期处置。 

  在提升基层预警能力方面,武汉市根据自然灾害风险普查结果和实际问题隐患,组织制定基层防汛排涝应急预案和山洪防治预案,强化重点易积水点“一点一策”措施,明确责任,细化分工。市、区每年组织演练培训,以练促战、以练代训,切实增强防灾减灾实战能力。组织对新洲、黄陂等山洪易发地区进行风险评估,模拟灾害发生范围,根据风险程度和灾害范围,划定风险区域,绘制山洪灾害风险图。进一步加强山洪预警设施建设,建设42个自动雨量监测站、8个山洪沟自动水位站、7个视频监控站、10个图像监测站等。配置手摇报警器、喊话器、高频口哨、铜锣等工具500余套,基本建立了山洪灾害综合防控体系。 

  此外,武汉市注重提升公众防洪防涝避险能力,制作《武汉暴雨安全小贴士》宣传片,组织专题讲座、防灾减灾知识竞赛,利用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及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多渠道向社会公众发布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城市渍水点以及灾害隐患防治科普知识,提醒市民注意防灾避灾;充分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重要时间节点,在全市部署开展线上线下、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市民减灾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采取政企共建的模式,2021年相继建成江南、江北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基地,总建筑面积达13500平方米。 

  江河洪水,防住为王。今年以来,武汉市水务部门提前部署、严密防范、科学调度,有效应对13场大雨到暴雨过程,共出动人员1.8万余人次,各类车辆、设备5800余台次,保障了城市运行总体平稳有序。武汉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正值防汛抗旱关键期,武汉市水务部门将树牢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真正把防汛抗旱工作落到实处,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加强指挥调度、值班值守、检查督查,切实扛牢防汛抗旱政治责任,确保江河安澜、社会安宁、人民安康,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本版图片由武汉市水务局提供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2年8月6日
杨晶 郭育军
见习编辑:王瑜
相关新闻
 
湖北全面启动粮食作物抗旱应急灌溉
湖北省房县:为“一库碧水永续北送”交上满意“答卷”
湖北房县齐心抗旱保供水
湖北郧阳区:水利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实现“双过半”
加固圩垸堤防 守护一方安澜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