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站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炙烤之下“水官”的答卷——湖北调水抗旱纪实
 
分享到:
2013-08-22
 

    中国水利网站通讯员孙又欣 李凯8月22日报道:8月7日立秋,湖北的气温不降反升,气象部门在这一天首发了最高级别的红色预警,截至8月20日全省35度以上晴热高温长达32天,其中武汉4天高温在39度以上,阳新10天达到或超过40度,均创历史新纪录。

  赤日炎炎、骄阳似火、高温笼罩、伏旱蔓延,受旱农田突破2600万亩,有220多万人饮水困难。此刻,不仅民生盼水解渴,且又正值中稻抽穗扬花、灌浆;棉花保伏桃、长秋桃,急需用水的高峰期,有一茬水则收,无一茬水则丢。饮水安全在于水,有收无收在于水,抗旱的核心在于水。高温伏旱“炙烤”着水官,民生期盼着优秀的答卷。

  把握优势,抢引两江过境客水

  8月11日,省防指会商会数据显示:近几天全省水库蓄水每天减少1亿立方米,已有约1400座水库低于死水位,16万口塘堰干涸、600多条河溪断流。一面是高温卡脖子旱,一面是蓄水锐减,供不应求的矛盾十分突出,化解高温伏旱缺水风险,如同横亘在水行政主管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

  值此关键时刻,省水利厅长王忠法指出:湖北仍然有水可用,水在长江、汉江,当前两江水位较高,可引可用,同时对小径流的河湖港汊也要抢引抢用。各级水利部门都必须进一步做好抢引过境客水的工作,顺应民生盼水的期待!

  一令即出,沿江滨湖地区的水官们加大了抢引过境客水的力度。荆州市发布抗旱令,要求搬大水抗大旱。全市凡长江、荆南四河、湖泊的引水涵闸、泵站,能开则开,能引则引,能提则提,共计开启大小涵闸227处、固定泵站5700座,引提过境客水和湖水,以补湖补库补渠,力保农田灌溉。

  潜江市在泽口闸引入汉江水的汉南河上,开启刘桥泵站提引汉江水;通过兴隆闸直接引入汉江水,进入灌溉渠道。通过两项搬大水措施,保证了80立方米每秒流量的引水,缓解了70多万亩中稻等作物的旱情。天门市在人饮和灌溉主要水源地大观桥水库几无水可用的情况下,在罗汉寺闸引汉江水进入的天北长渠旁,通过四级提水,扬程高达26 米,急解了佛子山镇1.5万人、2.6万亩耕地用水需求。

  截至8月20日,荆州、武汉、黄冈、荆门、天门、潜江、仙桃等12市开启两江以及河湖港汊涵闸812座,为旱区累计增水补水20亿立方米,相当于20座大型水库的基本容量,使大粮仓的江汉平原等地沿线近800万亩农田受益。

  上收权限,统筹库塘抗旱用水

  随州市地处鄂北旱包子,十年九旱,今年又进入第四个大旱的年头。针对降雨严重偏少、库塘蓄水严重不足的困局,经水利部门建议,市委常委会决定,将全市水利工程调度权限上收一级。

  根据库塘调度上收权限的规定,市防办负责调度大中型水库,县区级防办负责调度小(一)型水库,乡镇政府负责调度小(二)型水库,行政村负责调度堰塘水源。上收调度权限后,各级水官强化了水源同意管理,结合当地抗旱用水需求,精算水账,严谨制定调度计划,分轻重缓急,合理确定用水秩序。凡水利工程开闸放水,必须先申报用水计划,经批准后再调度放水,所有担负生活用水任务的水库,必须先留足半年生活用水,再考虑生产用水,充分发挥水资源效益。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随州市水官们铁面无私,做到了两个坚持。即:坚持跨地区调水,确保人饮安全。市防办先后从环潭水库向随州城区调水200万立方米,广水市从花山水库向飞沙河水库调水1173万立方米,通过打破原有区域水源配置的格局,急解了广水两个城区及周边35万人的饮水之渴。

  坚持严格审批,确保农业正常用水。在稻田需下秧水时,全市所有水库均闭闸停放,主要靠雨水、引河水、提塘堰水等措施,保证早中稻抢插,从长远计有效控制了水源流失,也为早中稻关键时刻的需水提供了基本水源保证。5月份以来,市防办28次审批大中型水库调度计划,累计向灌区送水4300万立方米,基本保住了全市约50万亩早中稻所需要的救命水,有效化解了卡脖子旱的高危风险。

  多水联调,用活江河湖库四水

  鄂南的咸宁市持续晴热高温天气,降雨同比减少6至9成,蓄水消耗快,干旱面积发展快、人饮安全威胁大。面对旱情,咸宁市采取江湖联调、湖库联调、江河联调搬大水抗大旱,成效明显。

  江湖联调。充分利用长江丰富的水资源开展抗旱,通过引江灌湖拦截过境客水。截止目前,沿江的嘉鱼县和赤壁市已陆续开启了解放闸、东风闸、柳山闸、老河闸、洪山闸和三乐闸6个沿江涵闸,开闸引水流量达50立方米,日引进水量432万立方米,累计引水达4000万立方米,可灌溉农田40万亩。

  湖库联调。由于全市各地水源紧张,缺水严重,水利部门充分利用水库蓄水灌溉,通过水库放水灌湖,将斧头湖上游的南川水库开闸放水,每天放水近35万立方米,不仅为下游河道提供了灌溉用水,还保证了下游斧头湖的进水量,扩大了灌溉面积,将有限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发挥最大抗旱效益。

  江河联调。启动和增加沿江泵站、涵闸,从长江提水灌河,再通过沿河泵站、拦水闸将水引进灌溉渠浇灌农田。目前,全市已启动和增加泵站26台,提水流量达14 立方米,日提水量达到120万立方米。嘉鱼县通过三乐闸开闸进洪使长港河的水位由22.87米涨至24米,水位上升1米多,增加水量达284万立方米,确保了沿河村组引水灌溉,有效解决了3万多亩田灌溉问题。

  四水联调,犹如在增水扩水、优化配水大舞台上的展散腾挪,蕴含着水官们的谋略,彰显着水官们的智慧。咸宁市通过用活四水,使区域内水资源得以优化配置,共计增加抗旱用水约1亿立方米,扩浇农田62万亩,占受旱农田的三成以上,有效弥补了水库放水、涵闸引水、泵站提水单一水源的不足。

  多措并举,敢于担当化解风险

  8月14日,历为湖北中稻保灌的一个关键时间节点。这一天,一位洪湖岸边的老农,对着媒体记者喜滋滋地说,今年虽然大旱,但是有洪湖水的滋润,我家的10来亩稻田不缺水,长势良好,丰收在望。

  这位老农的心里话,道出了湖北水官龙口夺粮的一个缩影。有水则调,无水则闲。这仿佛是一个天经地义的定式,然而它却不符合水官们敢担当、勇作为的性格。农谚云:夏至水门开。省委主要领导针对易涝易旱的特殊省情,定下了龙口夺粮的方略。水利部门深知,水多时必须考虑缺水之需。如何运用得当,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

  针对今年梅雨后将出现晴热高温的预测,省防指明确要求凡缺水的地方,决不允许违规弃水,必须安全增蓄雨洪资源。对超汛限的洪湖、长湖、梁子湖、斧头湖、汈汊湖等主要湖泊,必须在掌握天气趋势和水位可控的情况下,实行缓排措施,主要是结合周边农田灌溉、人饮需求将单纯降低水位弃水,变为结合抗旱有用水控制湖泊水位!

  此策一出,各地全力做好收好湖库尾水的文章。全省共计安全增蓄雨洪资源16亿立方米,其中鄂北鄂中等老旱区通过水库增蓄10亿立方米,沿江滨湖地区通过湖网水系增蓄6亿立方米。各级水利部门通过预判蓄水,将龙口安全增蓄保夺粮的措施落到了实处,把握了应对高温伏旱主动权。

  今年受益的南水北调汉江补偿工程兴隆水利枢纽坝体雄峙汉江。为用好枢纽,服务抗旱,建管站从汛期开始下闸蓄水,共增蓄4亿多立方米,水位由31.55米上涨至35.57米,雍高水位超过4米,回水达到78公里。今年春播至高温伏旱期间,兴隆枢纽开启19道闸门,江水奔涌而泄,荆门沙洋县、天门市、潜江市沿线居民因水丰沛,而用水充足,这个枢纽通过预判高蓄,已提供抗旱用水18亿立方米,解决了280万亩农田用水需求。

  水官作为,更多地表现在架机抽死水或筑坝抬水。对徐家河、郑家河等死水位以下的800多座水库,采取超常规举措,架机抽死水,最高扬程10米以上,共计增灌360万亩。仙桃市水务部门还实施了筑坝搬引东荆河水,由于仙桃东荆河水位骤降,杨林尾镇过闸进水流量下降,11.7万亩农田和5.3万亩鱼塘用水告急。市水务部门投资20万元,调集推土机、挖掘机,取土1300立方米,在进水闸下游筑起了长80米的拦水坝,抬高坝前水位1.5米,将东荆河不能自流灌溉的死水,引入急需灌溉的农田和渴水的鱼塘。

  还有远程调水和协调用水。荆门市从石龙水库跨县区20公里调水,解决抗灌需求;为解决高关、王英等跨区域水库用水矛盾,省防指通过细化用水方案,依靠当地基层乡镇政府做好群众工作,保证了各方满意和谐抗旱。

  更有无偿支援送出的风格水,天门市将罗汉寺闸引入的汉江水,分流15立方米每秒,加上汉川市泵站提引的35立方米每秒汉江水,进入汉北河,有效支援了汉北河孝感市沿线35万亩抗旱用水。

  实施临渴掘井的应急举措,开发地下水资源。襄阳市降雨少于历史均值三分之一,受旱农田三分之一,在现有水体难以保灌的情况下,市水利部门争取到了政府支持,决定对无活水来源而要打机井的干旱死角,由市县两级筹资2000万元予以补贴。在市县区水利部门的技术指导下,截至8月20日全市已掘深井640口,一举解决了22万亩农田灌溉、19万人生活用水需求。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截至8月20日,湖北水利部门通过调度2570座水库放水、11563处泵站提水、加上812座涵闸引水,已累计提供用水56亿立方米,抗灌农田1890.1万亩,解决197万人、51.8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分别占受旱的71%、88%、90%,在田作物普遍得以灌溉、人饮困难得以缓解、水事纠纷得以处理,特别是秋粮主产的中稻,普遍保灌,占秋粮7成的江汉平原十连增几成定局,以丰补欠,全省粮食产量有望实现十连丰的目标。

  在抗旱攻坚的阶段成果中,湖北水利部门通过科学调度和增水扩水,充分发挥了水利工程设施抗旱减灾的重要基础作用,可谓功不可没!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3年8月22日

孙又欣 李凯
责任编辑:郑秀云
相关新闻
 
湖北武汉市启动建设首个主要供给工业生产的再生水利用项目
湖北襄阳樊城区:积极开展排涝救灾
湖北十堰市郧阳区:新建水源工程 确保群众喝上“放心水”
湖北房县:建设移民安置小区
湖北五峰县:“治山理水”厚植城乡生态底蕴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 业务联系:010-63205282 举报电话:010-63205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