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站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湖北省防指要求做好应对梅雨期暴雨洪水工作
 
分享到:
2013-06-27
 

    中国水利网站6月27日讯(通讯员 孙又欣 李哲)6月25日,湖北省副省长、省防指常务副指挥长郭有明在省水利厅主持召开今年第四次防汛抗旱会商会。湖北省防指发出今年第四次防汛抗旱会商通报,要求各地认真贯彻落实第四次防汛抗旱会商会的工作部署,全面做好应对梅雨期暴雨洪水工作。

  据会商会通报,今年以来,湖北水雨情势总体平稳,入汛后降雨南多北少,洪旱并存,局地灾情较重,鄂北鄂中等老旱区降雨持续偏少。目前全省水库蓄水总量100.6亿立方米,比历史同期偏少9.5亿立方米,有1298座水库低于死水位以下运行。进入5月,湖北相继出现多次大范围降雨过程,分别为5月份的三次和6月份的两次,最大降雨点在暴雨中心的鹤峰县,两天雨量达261毫米,已形成暴雨频次比较高、突发山洪比较多、洪涝灾害比较重的三个特点。但是,由于前段全省库塘蓄水普遍较历史同期偏少,加上鄂北鄂中连续四年降雨少,土壤饱和度低,吸收、拦蓄、消减了部分雨水,目前仅长湖、洪湖和王英、隔河岩水库超汛限,其它湖库、河流水势总体平稳。强降雨造成13市州区、60县市、212.08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0.05亿元,其中水利水毁1.47亿元。

  会商会指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防汛抗灾工作,省委书记李鸿忠、省长王国生多次询问汛情,强调在警惕和防范大江大河大湖大库洪水的同时,要切实抓好“四小”防洪工作。省委副书记张昌尔批示要求水利、防汛部门加强抗灾指导。副省长郭有明时刻关注雨情水情灾情和防汛抗灾,并就应对工作提出具体要求。近段时间来,气象、水文部门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把握了防汛抗灾主动权;水利、防汛部门加强统筹调度,既控泄了洪水抢排渍涝,又安全增蓄了雨洪资源;重灾地方的防汛指挥人员及时进岗到位,实施科学决策指挥,有效组织山洪滑坡泥石流的避险转移,保证了救援区域内无人员伤亡和最大程度减少了灾害损失。

  会商会分析,湖北于6月23日入梅,未来一周降雨将明显增多,25日至27日还将有一次较明显降雨过程,局部大到暴雨。要看到梅雨期历为湖北暴雨洪水、地质灾害多发期。从今年的梅雨预测来看,一方面应对暴雨洪水工作的难度不可低估,一方面安全增加雨洪资源的任务仍很繁重,必须防汛抗旱两手抓。

  会商会要求,针对易涝易旱的特殊省情,以及入梅之后可能出现的暴雨洪涝威胁,必须高度重视暴雨洪水防范工作,要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重点抓好中小河流防汛、中小水库防洪、中小在建涉水项目安全管理、小区域山洪滑坡泥石流避险保安,全力避免群死群伤事件和减少灾害损失。缺水地方要统筹调度,安全增加雨洪资源,主动防旱抗旱。

  一要加强形势研判分析。天有不测风云,梅雨期的暴雨更具有突发性、多发性、重发性,一场大范围或局地的强降雨,有可能引发防汛形势的变化。各地各有关部门在应对工作中,要加强研判分析,随时掌握适时雨情水情工情灾情,把握降雨趋势和洪水态势,各级防指务必做到情况明、形势清、措施实,保证战而胜之。

  二要重视梅雨防范工作。防范梅雨期暴雨洪水,必须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之万一。各地防汛行政责任人要思想认识到位、组织责任到位、履行职责到位,适时作出科学决策,督促各项应对措施到位,牢牢把握防汛抗灾主动权。

  三要抓好监测预报预警。气象、水文均为防汛抗旱耳目尖兵,要整合资源,通力合作。气象部门要及时掌握天气变化,适时发布暴雨预警,特别是短期、小尺度暴雨的预警更要及时跟进。水文部门要全力做好河流、湖泊、水库等方面水情监测、预报工作,及时发布洪水预警。各级防指都要做到有警必预,有预必防。

  四要强化山洪避险安置。山洪危害是心腹大患,必须作为重中之重。要充分发挥已建山洪防治项目监测预警作用,做到责任人进岗到位、启动预案工作到位、避险转移措施到位,不仅要一家一户的组织转移,还要将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作为避险转移的重点。对临时转移的群众,要搞好安置,维护一方稳定。

  五要实施科学调度减灾。对超汛限水位的水库,要依规调度,决不允许违规超蓄。对城乡排渍,要抓好泵站、涵闸设施的日常维护和管理,一旦出现渍涝,要实施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确保安全高效运转。对库塘蓄水偏少的老旱区,要加强指导,科学施策,抢抓有效降雨时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增加有效蓄水。

  六要坚持防汛应急管理。各级防指都要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随时掌握情况,及时搞好会商分析,准确提出启动应急响应建议。要加强分类指导,督促各项应对措施落实到位。要抓好信息管理工作,保证在第一时间上报重要信息。要加强舆论宣传,增强人民群众防汛抗灾意识,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防汛抗灾工作的良好氛围。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3年6月27日

孙又欣 李哲
责任编辑:郑秀云
相关新闻
 
湖北武汉市启动建设首个主要供给工业生产的再生水利用项目
湖北襄阳樊城区:积极开展排涝救灾
湖北十堰市郧阳区:新建水源工程 确保群众喝上“放心水”
湖北房县:建设移民安置小区
湖北五峰县:“治山理水”厚植城乡生态底蕴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 业务联系:010-63205282 举报电话:010-63205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