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站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百年水文站现代测流记
 
分享到:
2023-01-06
 

  编者按: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本报积极组织记者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新春走基层报道活动,聚焦保障水安全、增进水福祉,通过讲述一线故事、捕捉温暖画面,报道水利人在平凡工作中创造的不平凡,书写水利职工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新答卷。今日起推出《新春走基层·保障水安全 增进水福祉 书写新答卷》栏目,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 李刚 文/图

  2023年1月2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最低气温达零下二十摄氏度。这一天,黑龙江省水文水资源中心哈尔滨分中心哈尔滨水文勘测队开展2023年第一次测流,记者跟随勘测队队员一同体验“冻人”的工作场景。

  上午9点半,6名勘测队队员在松花江哈尔滨段铁路桥下游的江畔集合,随后往江面上搬运工具,组装测流仪器。

  “往年冬季测流,我们使用的是机械式流速仪。在零下二十多度的天气里,仪器上的旋桨出水后就会冻住,得给它浇上热水,等到恢复正常,再放到下一个点进行测量。现在,使用多普勒超声波流量计,就省事多了。”勘测队队长宋连彬一边安装仪器一边说,“以前为了保持仪器的稳定性,我们还特意制作冰爬犁推着走,现在不用了,一两个人往水下放仪器,一个人拿着笔记本电脑读数记录就可以了。”

  虽然仪器先进了,但是破冰打孔是冬季测流少不了的环节。今天,负责打孔的主力是勘测队的张伟尧,他一米八几的大个儿,显然能胜任这项工作。“打孔是需要技巧的,我们也增添了先进的设备。”张伟尧说,之前的测流仪器比较长,需要在冰面上先打两个圆孔,再用冰钻扩大孔洞,打凿一个冰孔需要半个小时,如果遇上厚的冰层,就需要更多时间。如今,测量设备的尺寸小了,打孔的直径小了一半,十分钟左右就能完成。打孔机也换成使用锂电池的,噪音小很多。

  问到一共需要打多少个孔,张伟尧说:“整个断面大约16个监测点,每个点需要打两个孔。”刚打到第4个监测点,他的鞋就全湿了,因为每次钻透冰层后往外拔钻孔机都会带出水,难免鞋湿。“没事,我这都习惯了,打孔还得使劲,不冷。”张伟尧笑着说。

  “哈尔滨水文站是百年老站,是国家级报汛站,冬季我们平均每20~30天就要进行一次流量测验工作,以保证水文数据的连续性和准确性。测量出的水文数据,不仅可以为防凌抗旱、水生态保护、水资源管理等提供水文资料,对居民生活、工农业生产以及经济发展也起到重要作用。冬季测流艰苦了一些,我们现在正在改进测流方式方法和仪器设备,还研究出不少专利,这些都在帮助我们更加高效地按照水文监测的规范,把数据测准。”勘测队队长宋连彬对记者说。

  时间过去了3个小时,宋连彬一组已经完成了一半点位的测量任务,前方打孔的那组队员,只能隐约看到人影。“今天打孔真的挺快,往年测流是八九个人作业,一般得干到下午三四点。现在预计还有1个半小时左右就能结束。有了先进设备,省人也省时间。”

  “这冰面上的温度比天气预报的至少还要低3摄氏度,一会儿16个点位全测量完,就回勘测队,把各类数据进行校核、统计、分析,计算径流量、含沙量、蒸发量,最终就会得出松花江哈尔滨段近日的水文变化情况。”宋连彬说。

  记者回到3个小时前打的第一个冰孔,用脚轻轻踩几下,发现已经又冻上了。

  目前,黑龙江省共有120个水文站有冬季测流任务,最北端的大兴安岭地区冬季最低温度可达零下46摄氏度,冰厚两米多,大大增加了打孔的难度,但测流工作从来没有间断过。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3年1月6日

 

李刚
责任编辑:邓婉颖
相关新闻
 
“十九连丰”背后的灌区支撑
黑龙江实现河湖保洁全覆盖
黑龙江省委书记许勤强调: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好松花江“母亲河”
建设数字化 运维智能化
2万余名河湖长守护碧水龙江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