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河南民权:打开黄河故道“生命之门”
 
分享到:
2018-06-04

刺槐林里笑声脆 朱建军 摄

故道荷塘风光美 朱建军 摄

申甘林带满目春 朱建军 摄

湿地夕照白鹭飞 李杰 摄

引黄供水千顷碧 郑爱群 摄

  □特约记者 秦素娟 通讯员 张增峰 李伟

  一面长70米、高3米的崖壁上,布满拳头大小的鸟洞,粗略估计有两千多个;四五千只鸟儿聚集在这里,觅食、嬉戏,好不热闹。

  这是日前记者在河南省民权县看到的情景。该县林业部门工作人员说:“这些鸟名叫崖沙燕,对环境要求很高,以前从没见过。这些年,民权的生态环境好了,人感到舒服,鸟儿也喜欢。”

  民权地处黄河故道腹地,曾深受风沙侵害之苦。如今,这里发生了怎样的嬗变?

  河之殇 民之痛

  史料记载,明后期,总理河道都御史潘季驯治河后,在下游两岸修筑了堤防,黄河中下游基本被固定在开封、兰考、商丘、砀山等地一线,行水300余年。

  然而水无定势。1855年,黄河在河南兰阳(今兰考县境)铜瓦厢再次决口改道,使豫、鲁、皖、苏4省8市25县(区)738千米河道成为故道。其中,民权黄河故道长52.4千米。

  水是河流的生命,没有水无异于河流生命的终结。而生命终结的这段河道非但不是福祉,反而给民权带来新的灾难。

  黄河“斗水七沙”,随着黄水北去,故道上留下的漫漫荒沙随风肆虐。“大风起,飞沙舞,一年四季都喝土;狂风掀起茅屋顶,沙湮田垄禾苗枯”真实再现了当地困苦。甚至还有民谣说:“好过的阎王殿,难过的民权县。”

  据《民权县志》记载,新中国成立前的30多年中,该县有17个村庄因风沙危害背井离乡,有20多个村庄屡次南移。

  84岁的康心玉是民权林场原场长,他1955年从洛阳林校毕业后来到这里。老人回忆说:“一刮风,带起的沙子落下来有两三米高。故道附近的老百姓种不成庄稼,比方麦子,风一刮就把根刮出来了,沙子一落又把那边的麦子压了。‘种一葫芦打两瓢’,基本没多少收成,生活非常贫困。”

  两把“生命之钥”

  一场小雨过后,民权申甘林带内,白杨更加挺拔,刺槐愈发俊秀,苦楝尤显青翠……到处氤氲着清新的气息,林间回响着鸟儿的鸣唱。

  申甘林带位于黄河故道,是民权林杨的核心区,东西长24千米,南北宽2-3千米。

  记者了解到,新中国一成立,党和政府就把在开封以东营造防风固沙林提上日程,着手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1950年初,民权拉开造林治荒序幕。

  为植树镇沙,来自北京的20世纪60年代的大学生把“原本可以生活得更好”的一辈子交给了这里;为方便植树,林场人就睡在沙地上,“早上起来一抖被子几斤沙”;护林员高玉臣还留下遗愿,让把自己葬在荒沙上,“死了也要守望这片林子”……林杨人以“种树就是种钱,种树就是种福,种树就是种生命”为毕生追求,父退、子及、孙继,68年来从未放弃。

  终于,故道上的树木站住脚跟,绿色像河水一样向前蔓延,同时也无声地召唤着后来的人们。

  作为第三代林场人,赵海霞说:“一家三代人都在林场的现象很普遍。这既是父辈传下的事业,也是我们的选择。”驱车申甘林带,还可看到“中山林”“检察官生态林”等专门林区。据统计,2013年以来,该县每年参加义务植树的人数均超过40万人次,义务植树尽责率达94%以上。

  从一棵树到6.9万亩森林,从寸草不生到79.7%的森林覆盖率,民权黄河故道在丧失河流自然生命100多年后,缔造出了一把宏大的打开故道生命之门的“钥匙”。

  同样在20世纪50年代,民权黄河故道的另一把“生命之钥”也开始铸造,那便是“引黄入故”。

  有关资料显示,利用黄河故道作为引黄渠道,最早便出现在豫东地区。1958年,为解决农业灌溉用水,河南商丘与山东菏泽联合兴建了三义寨引黄工程,民权黄河故道内修筑了任庄、林七、吴屯3座梯级水库,后因盐碱化严重几经兴废、探索,黄河水终以兴利的姿态再次拥抱民权。

  站在任庄水库边放眼望去,两处湖心岛上树木郁郁葱葱,鸟儿在空中自由翱翔,一碧万顷的水面上铺着绿油油的荷叶,而水域附近的田地里一片金黄,已近收获季节。

  民权水利局副主任科员谢锋告诉记者,3座故道水库上下连缀长达27.4千米,总库容7650立方米,水面面积5万亩。近年来,该县还实施了任庄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投资7580万元,同时加强巡查防护,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保证了故道供水安全。

  “2014年,我县还提出‘两园一廊’发展思路,依托申甘林带和3座水库,打造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故道生态廊道,提升黄河故道的生态功能。”谢锋告诉我们,根据规划,该县拆除水库沿线违章建筑物1.22万平方米,在引黄干渠和水库两侧开挖截污沟82千米,铺修环湖道路33千米,并完成了湖心岛、交通大桥以及生态廊道观鸟台、栈桥、清官亭等节点建设任务。

  随着“两园一廊”建设不断深入,民权成功摘取了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湿地公园、国家生态公园、中国森林体验基地等“国字号”荣誉,使黄河故道在造林、引水“双钥合璧”之下“破沙重生”。

  风沙过后,岁月静美

  行走在民权黄河故道,曾经的风沙已经远去,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的新生景象。

  据河南省林科院专家计算:民权林场总固碳量2.25万吨,价值2250万元;林带每年保护农田120万亩,可增收3600万元;每年涵养水源、净化水质价值可达9600万元……初步估算,林场年生态服务价值达6.96亿元,约为直接经济效益的35倍。

  宝贵的黄河水将河流、水库、湿地、景区等集于故道一身,成就了民权“中国河蟹之乡”“中国休闲垂钓之乡”的美誉,支撑起“豫东粮仓”的连年丰收,并扛起了商丘地区唯一的客水资源和饮用水水源地责任。通过黄河故道,商丘每年引用黄河水达3亿多立方米。

  在绿与水的滋养下,民权成长为人们羡慕的“中国长寿之乡”“中国健康小城”,也成为“小精灵”们向往的乐园。据统计,该县故道内有各类动植物480多种,其中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动物近40种。“最珍贵的是极危鸟类青头潜鸭,我们这儿观察到143只,全世界也不足1000只。”民权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局长李杰这样说。

  良好的故道生态资源也搭建起激活三产、脱贫致富的又一平台。近年来,故道沿线乡镇纷纷瞄准机遇,调整产业结构。绿洲街道办事处任庄村现从事餐饮、住宿、旅游服务业的家庭已达一半以上,2017年人均收入超过1.2万元。在保护生态的同时,地方政府也与民权林场合作,鼓励农民发展种、养、加、采等林下经济,每年可给周边群众带来经济效益1000多万元。

  万亩森林、花海、水面与当地的葵丘会盟台、庄子文化馆等历史人文景观相互融合,进一步释放出强劲的旅游动能。2018年春节期间,不足700人的任庄村平均每天接待游客超过2万人次。据《2017年民权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该县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37.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394万元,分别较上年增长11.6%、11.9%。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民权黄河故道“一廊连两园、一线牵多点、一带连全境”大发展格局正加速推进;河南省“十三五”规划提出,要推进黄河故道综合整治开发,建设横贯黄淮平原的生态文化旅游廊道;2017年10月,故道沿线20多个县(区)共商大计,欲携手打造文化故道、绿色故道、旅游故道、经济故道……

  “生命”已经重启,“奔跑”仍在继续。记者相信,迎着新时代的发展契机,河南民权黄河故道“今年花胜去年好,料得来年花更红”!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8年6月4日

秦素娟 张增峰 李伟
责任编辑:李旸
相关新闻
 
黄河防总综合施策 实时调度骨干水库
黄河上游防汛Ⅳ级应急响应终止
主汛期的他们——传承黄河精神的年轻人
勇战洪魔 守望平安
黄河2号洪峰顺利通过宁夏中卫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