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站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美了乡村 富了乡亲——贵州省小农水重点县建设见闻
 
分享到:
2013-06-03
 

技术人员检测荔波县茂兰镇小农水项目工程质量

台江县老屯乡阶薅村的群众打田插秧有了水的保障

岑巩县小农水项目施工肩挑马驮运送砂石

正在建设中的荔波县茂兰镇小农水项目

  一座座山塘清水满盈,一条条水渠逶迤延伸。5月下旬,正值夏季插秧的农忙季节,记者走进贵州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区采访,一路上看到明晃晃的水田倒映着绿水青山,村民们忙着打田插秧,果树园里桃李飘香,烤烟基地烟叶嫩绿,到处呈现出美丽乡村的景象。

  小农水滋润甜蜜产业

  荔波县茂兰镇比鸠村属甘蔗种植区,这里的小农水项目已经建成发挥效益。正在甘蔗地里浇水的村民卢顺忠告诉记者,种甘蔗比其他作物更讲究用水量,水少了要能及时灌,水多了要能及时排,今年有了新建的小农水项目,预计村里的甘蔗产量要比往年翻上一倍。

  荔波县是2012年成功申报的第四批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2012年度项目分布在茂兰等3个乡镇。在瑶麓乡项目点,记者看到山塘开挖,渠道浇筑,施工人员来回穿梭,一派繁忙景象。县水利局局长覃炳能告诉记者,为了保证进度,每天都有300多人上工,第一年度的项目现在已经完工60%。

  与荔波县不同,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在岑巩县已经连续实施了3年。5月30日,记者在岑巩县赵坪水库灌区看到主干渠的水正哗哗流向下游灌区。负责管理赵坪水库的水利站站长张行宇告诉记者,以前的老渠道年久失修,放水1个小时也放不到1公里,90%的水都渗漏了;现在放水,1个小时就能放到10公里以外。丁坪村是离赵坪水库最近的受益村,村支书张行胜高兴地说,小农水项目当年建设当年见效,有了水的保障,种庄稼再也不用愁了。县水利局局长吴启勇介绍说,三年的小农水项目,解决了全县3万多亩农田的灌溉难题。

  苦干巧干打造“红旗渠”

  松桃县是贵州省首批实施小农水项目的重点县之一,县水利局副局长黄仁梁亲身经历了小农水项目实施的种种艰辛,他和他的同事们长年辗转于崇山峻岭之间,组织群众用用肩挑马驮的方式运砂运石料,“为了加快进度,大家都顾不上休息,2009年项目实施时我亲眼看到两匹马活生生地累死在工地上。”

  岑巩县2012年度项目需要把将军山水库的水穿山越岭输送到5个片区的灌区。记者在工地上看到,陡峭的山坡上主干渠如同天上悬河,山坡与山坡之间又渡槽飞架,凌空而起。县水利局农水站站长张娜介绍说,这条主干渠还有一段钻山进洞,溶洞里又需架设渡槽,施工难度特别大。火热夏天施工时,施工人员常常是挥汗如雨,县水利局派驻工地的业主代表杨平尤让施工队每天必须带上藿香正气水,以避免中暑等意外发生。

  苦干还得加巧干,松桃县水利局充分发挥农民用水户协会的作用,小农水项目立项之日,就是项目区农民用水户协会成立之时,保证受益区群众参与项目建设与管理的全过程监督。“农民通过用水户协会自己管理小农水项目,自然也就有了建设、管护和缴纳水费的积极性。”黄仁梁说。

  岑巩县突出强化制度管理,县水利局研究制定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措施》,确保小农水项目从规划、设计到竣工验收每一个环节都有章可循,做到严谨规范、有效监督。

   承载小康的“美丽乡村”梦

  小农水项目的实施,让项目区变美变富的同时,也让贵州省更多的贫困山区看到了发展的希望。

  三都水族自治县在连续实施两个年度的小农水项目后,把第三个年度的项目放到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上,着手实施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水利配套项目。县水利局局长莫履鹏介绍说,交梨乡的水晶葡萄远近闻名,是当地群众发家致富的主导产业,省委、省政府已经将交梨葡萄园列为全省第二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第三个年度的小农水项目建设将为扩大该园区规模提供灌溉条件,以此带动全县葡萄产业的发展。

  地处贵州南部的荔波县,具有亚热带高原山地季风湿润气候特征,很适合种植甘蔗和发展蔗糖产业。冯发兴副县长说,小农水项目给荔波打造蔗糖产业送来了“及时水”,但是按照荔波县发展10万亩糖蔗和10万亩经果林的目标,还需更多的小农水项目来配套。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以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为主,贵州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建设“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向下延伸行动计划,省水利厅也在全省水利系统启动实施《“美丽乡村”行动计划水利建设实施方案》。水利基础设施向下延伸,夯实贵州乡村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水利基础,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正承载着“美丽乡村”更多的期待与梦想。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3年6月3日 

肖智勇
责任编辑:郑秀云
相关新闻
 
贵州瓮安县:乌江旧貌换新颜
开学第一课从节水开始
贵州荔波县发放全省首例承诺制取水许可证
贵州:强化督导推动解决水网建设配套问题
让生态财富变经济财富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 业务联系:010-63205282 举报电话:010-63205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