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八桂大地绘水利宏图——写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
 
分享到:
2018-12-07

  □本报记者 赵建平 吴頔 骆远柱 

  灵动的水,一直流淌在八桂大地壮丽的山河画卷里。水是血脉,是灵魂,是壮乡那抹永不消退的底色。 

  一甲子岁月轮回。经过60年的发展,壮乡面貌日新月异,自治区水利事业呈现全新景观。60年,广西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水利工程体系,极大提升了水利的支撑和保障能力;百折不挠攻难点,破梗阻,水利发展的活力增强,质量提高,不断推动水利大跨越、大发展;民生水利覆盖范围持续扩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历史节点回望,波澜壮阔的水利事业,深刻影响着这片土地,不断改变着壮乡人民的生活。

  软硬兼施补短板

  ——不断夯实水安全基础设施

  面对水患,如今的广西有着从未有过的自信和底气。 

  时间回到今年的9月16日23时,号称“台风之王”的“山竹”从玉林北流市以12级强度闯入广西。面对这场风力强、体量大的罕见超强台风,广西各地各级万众一心,成功应对,实现零伤亡,河库堤坝安然无恙,最大程度减少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 

  一直以来,水患严重影响着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广西年均降雨量1 500毫米,台风、洪涝等灾害多发,南宁、柳州、桂林、梧州等城市无不遭受困扰,高频率的洪水冲击着低标准的设防工程。 

  随着国家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广西防洪工程的建设步伐日趋加快。2006年,总投资62.95亿元的百色水利枢纽工程全面建成并发挥效益,结束了西江干流上没有防洪控制性工程的历史。 

  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广西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大力推进防汛抗旱工程体系和非工程体系建设。近年来,相继建成了百色水利枢纽、桂林市防洪及漓江补水工程等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完成水库和水闸除险加固4 079座,治理中小河流267条;全面开展了县级山洪灾害防治等非工程措施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成功抵御了77次致灾暴雨和19次台风袭击,减少受灾人口1 014.72万人,转移受威胁人员180.62万,避免人员伤亡8 581起6.5万人,水库共拦蓄洪水约274亿立方米,避免了约230座次城市进水,避免了广西境内铁路、公路、电站等一批重要交通干线及重要设施受淹。 

  一组组数据展现出广西防汛的“硬实力”,“软实力”发挥的作用同样不容小觑。 

  在广西,山洪灾害易发区几乎遍布全自治区,有一项工程被百姓称为“救命工程”,这就是广西山洪灾害预警平台。覆盖96个县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相结合,填补了自治区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空白,补强了防汛短板和薄弱环节,大幅度提升了基层防汛决策指挥能力,防灾减灾效益显著。 

  作为防汛“千里眼”的水文事业,同样发展迅速。1958年,广西水文报汛站点稀少,基本没有开展水文预报工作。目前广西水文通过实时雨水情信息、数值预报成果等数据系统集成,实现了多要素耦合预警预报滚动分析,364条设站河流预警全覆盖。 

  在广西,重大水利工程已成为护佑平安、润泽桃源的基础设施“重器”。 

  在桂平大藤峡峡谷的出口弩滩,欢腾的黔江水在此集蓄,奔流而下。这里就是投资357亿元、被喻为珠江流域“三峡工程”的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 

  2014年11月15日,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全面动工。作为国务院确定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中的标志性工程,它肩负着保障流域防洪安全、粮食安全、供水安全、航运安全、生态安全的重任,在力保大河安澜的同时,着力打造“西江亿吨黄金水道”,促进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 

  60年来,广西不断加快水利工程建设。以大藤峡工程为代表,广西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持续提速,高潮迭起。尤其在近10年来,取得了一连串的傲人成绩:完成水利固定资产投资1 691.31亿元,是前50年累计值的3倍多;共建成水库4 537座,总库容708亿立方米,水库库容居全国第三位;累计整治中小河流河道长度约2 386千米;建成堤防长度5 180.94千米……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随着一项项重大水利工程开工建设、发挥效益,广西水利基础设施体系进一步完善,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水资源保障和水安全屏障。 

  百折不挠破梗阻

  ——激发水利发展生机与活力

  改革是广西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水利事业的腾飞,源于广西水利人在改革道路上的百折不挠、驰而不息。 

  走进永福县龙山村社边屯,但见清澈见底的龙江绕村而过,河长公示牌、护渔协会公约、村规民约等几块公示牌竖立在江边,格外显眼。这里的村民见证了大力实施河湖管护给龙江带来的巨变。 

  2014年12月,全国第一批河湖管护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县公布,永福县成为广西代表。永福县以“河”为贵,把河道当街道管理,把库区当景区保护,充分整合多方资源,形成治水合力,走出一条适合当地特色的治河之路。 

  广西把全面推行河长制,作为水利体制机制改革的重点任务。一年多来,这一重大改革政策在广西落地生根,呈现勃勃生机。目前,广西共设自治区、市、县、乡、村五级河长,共计27 035名,河长们各司其职,履职尽责,全力守护绿水青山。 

  在河长制工作中,广西结合行政区域和流域水系,全面实行由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共同担任总河长的“双总河长制”,在西江、柳江、郁江、桂江4条主要江河干流则设立自治区级河长,分别由4名自治区党政领导担任。这种分级负责、属地管理、联防联控,形成了治水的“首长责任链”,进一步强化了主要河流的管理。 

  水利改革浪潮汹涌激荡。创新农田水利运行管护机制,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抓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定额管理、节水奖励相结合的试点模式;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明晰了产权,落实了工程管护主体和责任……广西水利改革全面开花,取得实质性突破。 

  2016年年底,恭城瑶族自治县平安乡北溪村用水户协会荣获“全国农民用水合作示范组织”称号,这与当地探索小型水利工程“自建自管”运作模式取得的显著成效密不可分。 

  扶绥县的改革措施同样有效。全县实行农田水利设施建管一体化,由农民专业合作社、用水专业合作社或专业种植公司作为“项目法人”组织项目的申报和实施,县水利局和财政局负责项目建设的业务指导工作,同时,采取以奖代补的建设模式,推动了全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经过3年实践,用水总量控制、定额管理、节水奖励相结合的农业水价试点模式基本建立。农业水价计费方式采用“基本水价和计量水价相结合”的两部制水价、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的方式,实行农作物分类水价,实现了政府指导下农民用水户协会参与自主定价的水价形成机制。 

  对于管理小型水利工程,合浦县有一套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做法。作为改革试点,该县探索总结出收归国有、受益自管、“水库职工+政府购买服务”、整合资源、以钱养事等五种工程管理模式。“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之后,产权明确了,责任分清了,从水源地到农田供水一路畅通了。”县水利局副局长姚太申感叹道。 

  挣脱僵化思想的束缚,冲破旧有体制的障碍。水利体制机制改革各项任务的稳步推进,使得广西水利事业发展的生机与活力充分激发与释放。 

  生态优先蓄家底

  ——助力经济社会实现绿色崛起

  天下风景,美在广西。这块山清水秀生态美的“金字招牌”如今愈发显得耀眼夺目。 

  作为全国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特殊的水土空间格局,决定了广西的水环境承载能力十分有限,水生态环境保护压力越来越大。 

  6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坚持“生态优先”理念,确立“生态立区、绿色发展”战略,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逐步走出一条水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高度融合的新路。 

  今年6月29日—30日,专家组对南宁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进行验收评估,给出了“保障措施布局合理,创新特色突出,成效显著,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高度评价。 

  2013年成为全国首批试点城市后,南宁谋划“一江、两库、两渠、六环、十八河、一百湖”的水系总体结构布局。经过5年实践,“水畅、湖清、岸绿、景美”的目标逐步实现。 

  继南宁之后,广西又有桂林和玉林入围全国第二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名录。在此基础上,广西还确定贵港市、宜州市、蒙山县为省级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市(县)。 

  桂林山水,闻名天下。但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汛期洪涝灾害频发,枯水期水资源短缺,严重影响着桂林市水生态环境。 

  “枯水期的漓江河底裸露,当地人叫它‘漓沟’。”川江水库管理站的刘巍打趣道,幽默中透着无奈。桂林市防洪及漓江补水枢纽工程,就是要解决漓江“盆里的水”的问题,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2018年1月,斧子口水库大坝下闸蓄水,至此,桂林市防洪及漓江补水枢纽工程涉及的3座水库全部建成并发挥效益。 

  桂林市防洪及漓江补水枢纽工程的设想始于20世纪90年代,经过规划、论证、选址等阶段,2009年9月、11月及2011年12月,三座水库相继开工。 

  “工程全部建成后,桂林市形成了较完整的防洪工程体系,防洪标准由20年一遇提升至100年一遇,漓江河道在枯水期流量可补到60立方米每秒,实现全年通航。”桂林市大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负责该项工程建设,总经理谷业亮说。 

  城市水美,乡村亦然。在广西乡村的青山绿水间,一场深刻的“美丽变革”正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2013年年初,自治区开展美丽广西乡村建设,巩固和扩大良好生态优势。“清洁”起跑,“生态”接力,跃上“宜居”,冲刺“幸福”,这场两年上一个新台阶的“接力赛”中,广西以乡村水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厚积“绿色财富”,以水生态美不断为百姓提供“绿色福利”。 

  百色市以右江河谷为核心,规划建设“一区三线多片”共146个示范村屯,打造多条区域风格突出的重点流域条带。玉林市以九洲江治理为契机,建设九洲江百里生态农业示范带,形成具有岭南客家特色的乡村生态旅游新干线…… 

  围绕“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做文章,广西大力推进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 478平方公里。特别是在珠江-西江经济带石漠化片区水土流失治理中,通过种植经果林,既帮助当地贫困群众尽快走上稳定脱贫道路,又进一步蓄厚了绿水青山的生态家底。 

  广西还积极创建水利风景区。2000年以来,已成功挂牌13家国家水利风景区和4家自治区级水利风景区,还有208个风景资源纳入全国水利风景区建设发展规划。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广西水利改革发展的实践,让一幅青山绿水、江山如画的水生态文明图景,正在壮乡大地铺展。 

  治水为民暖人心

  ——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在大江大河、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以农村安全饮水、水利扶贫为代表的民生水利建设快马加鞭。 

  广西集“老、少、边、山、穷”于一体,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而农村饮水安全是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 

  广西已连续14年将解决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列为自治区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以解决贫困地区、贫困人口饮水问题为重点,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通过采取新建、扩建及管网延伸等多种措施,下好“绣花”功夫,做好“精准”文章,补上贫困地区水利薄弱短板。 

  如今在广西,清冽的自来水已流进上千万农村人的心田,翻山挑水以及喝高氟水、苦咸水、污染水成为“过去式”。目前全自治区54个贫困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总体达到76%以上,1 874.14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 

  随着自来水的普及,农家纷纷用上洗衣机、热水器,生活质量迅速提高,城乡差距明显缩小。广西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已然实现了从“解民之渴”到“促民康健”质的飞跃。 

  紧紧围绕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广西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水利扶贫,从资金、项目、人才、技术等方面精准发力,持续加大水利投入的倾斜力度,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以扶贫产业开发及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水利建设为支持方向,大力开展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县建设,促进贫困地区产业扶贫,增强村集体服务创收能力;针对易地搬迁安置点具体水利需求,配合移民搬迁部门在完成好易地搬迁安置点的饮水工程建设任务外,做好易地搬迁安置点的其他配套水利工作;加快推进滇桂黔石漠化片区水利扶贫工作,加大对口帮扶工作力度,通过技术指导、产业支持、结对帮扶等方式,有效改善了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 

  兴水强桂,大潮奔涌。广西水利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和高点。 

  展望未来,自治区水利厅厅长杨焱说道:“要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努力把广西水利发展的蓝图变成现实,为扎实推进富民兴桂事业、谱写新时代广西发展新篇章,提供坚强水利保障!”我们深信,一场关乎5 000多万壮乡人民福祉的伟大事业,在挑战与超越中,正阔步迈向新的辉煌征程。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8年12月7日

赵建平 吴頔 骆远柱
责任编辑:段玲玲
相关新闻
 
广西恭城县:利用国家宪法日宣传河长制
广西投142亿元建设冬春农田水利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部署深入推进垃圾围坝整治工作
“醉美”的河流 世界的漓江
广西南宁 再现百里秀美邕江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