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站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走粤东碧道 听河流故事
 
分享到:
2023-11-15
 
  □本报记者 李攀 吴镝 通讯员 冯炳豪 林冰莹
  千百年来,粤东百姓依水而生、逐水而居,客家文化、潮汕文化满溢着水的记忆,镌刻着水的基因。
  随着莲阳河入选水利部幸福河湖建设试点,粤东地区的河流进入大众视野。粤东各市以河湖长制为主线,紧密结合万里碧道建设、幸福河湖试点建设,持续改善河湖生态环境,一条条生态廊道犹如“筋骨”和“血脉”,形成当地绿色发展的主框架。今年,随着广东省大力开展水经济试点建设,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转化在粤东地区按下快进键。
  日前,本报记者深入汕头、揭阳、梅州等地,沿着幸福河湖和万里碧道,倾听在那里发生的逐绿前行、以绿生金的生动故事。
  莲阳河:“四乱”变公园
  10月下旬,汕头市的气温依然保持在30摄氏度。位于澄海区莲下镇渡亭村洲园片的莲阳公园内,工人们建设的“热度”同样高涨,铺设路面、栽种绿植、安装设施,莲阳河幸福河湖滨江生态提升及碧道工程正在有序推进。
  莲阳公园滨水而建,碧水流淌,绿意盈盈。依托莲阳河优美的水生态环境,开园以来,这里已成为市民日常休闲和健身娱乐的好去处。
  “这里以前是个‘四乱’(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点。”汕头市澄海区水务局局长王俊雄边介绍边翻出手机里两张照片进行对比。公园建设前,垃圾沿河堆积,工厂密布,绿树寥寥。
  2017年至2018年,莲下镇重拳拆违治污,全面完成渡亭村洲园片整治工作,成为澄海区“面积最大、跨度最长、一次性单体拆除面积最大”的一次拆违行动。整治后,河堤铺绿,地面整洁,河水畅流,俨然一条生态廊道。
  2023年,莲阳河入选水利部第二批幸福河湖建设项目。据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规划院常务副院长赵璧奎介绍,莲阳河幸福河湖建设将构建“干支联治,三围统筹,八镇融合发展”的布局,紧密结合万里碧道建设、生态修复等工程,将莲阳河建设成为安澜、健康、智慧、文化、美丽、繁荣的潮乡幸福河。
  “未来,这里将建成集展示区、休闲游玩区、活力游乐区、生态体验区、文化体验区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亲水休闲滨江风貌带,与滨江万里碧道风貌带、水文化水经济风貌带,共同构成3条特色风貌带。”汕头市水务局副局长温会跑认为,经过精心建设打造,莲阳河将成为名副其实的幸福河。
  东河溪:“生态绿”引来“致富金”
  乘一只乌篷船在东河溪上前行,微风拂面,鸟语花香。古树临水而立,水牛悠闲泡澡,岸边的潮汕民宿似乎在讲诉当地人依水而居的幸福故事……当下,揭阳市普宁市南溪镇南溪水乡已成为“网红打卡地”。
  很难想象,这条如今宽度可以让十来条船并行的河流,昔日淤堵严重,环境“脏乱差”,严重影响群众的生产生活。“围垦侵占河道现象非常严重,沿岸很多废弃垃圾,只剩两三米宽的主河槽。”南溪镇党委书记、镇级河长詹汉龙回忆。南溪镇委、镇政府借助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的有利契机,大力开展河道综合治理。
  河流是如何恢复成现在这样的?面对记者的提问,詹汉龙讲述了一段关于“桥”的故事。
  “当时有村民不认为自己的耕作地违占了河道,说这河就是两三米宽。”詹汉龙说,在缺乏资料的情况下,当地借助一座横跨东河溪的古桥为参照,“桥有多长,河有多宽”,理清了河堤两岸边界,围占清理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在此基础上,南溪镇通过严控居民生活污水入河以及向水中投放鱼虾蟹等水生生物等方式,提升河流水质。
  “生态绿”引来“致富金”。东河溪凭借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旅游开发公司,开发了日夜两条泛舟南溪水乡的旅游精品线路。
  揭阳市水利局副局长钟伟强介绍:“自2023年5月成功入选广东省级十大水经济试点起,‘万人戏水乡’、烟花秀等多场主题活动在南溪水乡举办,开展了普宁英歌舞表演、赛龙舟、潮州大锣鼓等广东民俗文化活动,共吸引游客12万人次,有力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已为当地乡村带来直接经济效益150多万元。”
  今年,南溪水乡省级水经济试点发展势头良好,绿色水经济新业态培育再添新动能。
  横江河:碧道名称来自民间
  青山逶迤,白鹭翩跹,碧水流淌……揭阳市揭西县横江河象狮锁江碧道河婆段,笔直平坦的沥青路两侧,一侧可观赏横江河美景,一侧是绿化景观,多种花树灌木分层搭配、错落有致,沿途可见景观路灯、石椅、亭台、驿站等设施。
  傍晚时分,休闲散步的市民络绎不绝。“碧道建好以后,县城群众多了休闲的好地方,很多人早晚都喜欢到这里休闲锻炼。”揭西县副县长、县级河长黄书香说,“‘象狮锁江’还是市民起的名字。”
  在碧道建设过程中,揭西县河长办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29条“万里碧道”名称,体现揭西县历史文化、不同河段的景观和人文特色。
  “活动受到市民欢迎,大家广泛参与。”揭西县水利局局长杨华介绍,县河长办共收到征名信息2784条,经甄选,最终确定包括“象狮锁江”在内的29个名称作为碧道名称,真正实现了“还河于民”、共建共享。
  如今,随着横江河左岸、榕江南河碧道建成,“‘擂茶文化’‘三山国王祖庙’等当地特色文化资源被激活,滨水廊道融入了更多人文气息。”揭阳市水利局副局长李统国说。
  石窟河: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走进梅州市蕉岭县水利科普馆,水利工程沙盘、古代水利技术展示、蕉岭水利荣誉及中小河流治理成效等内容让人目不暇接。科普馆外,石窟河边,水利景观公园临水而建,风车、水车、沙滩一应俱全。
  这座景观优美、设施齐全的公园,竟是一座废弃砂场“演变”而来。“这个科普馆以前就是砂场的办公楼。”蕉岭县水务局局长徐伟彬介绍。如今石窟河畔不见往日的采砂船,有的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和欢乐的笑声。
  沿石窟河碧道而行,来到了长潭段数字航模基地。这里是2023年广东省航海模型锦标赛的赛场。
  蕉岭县以石窟河为“赛道”,大力培育“碧道+赛事”“碧道+水经济”等融合发展模式,以赛事为城市“吸粉”“吸金”,做精做活水文章。
  生态“好水”变成发展“活水”。蕉岭县副县长、县级河长李杜强介绍,全县正依托石窟河,大力发展水上运动、“夜市经济”,乡建馆、丝苗米农业产业园、十里荷塘等项目持续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
  梅江:千年古镇谋“新生”
  位于梅州市梅县区的松口古镇,是客家人下南洋的第一站。在这里,客家先民登船与故土分别,沿梅江顺流而下,乘船远渡重洋。中国移民纪念广场上,松口港务所、邮电局、海关等建筑原址,见证着松口的发展变迁。
  一江梅水松口去,千帆过尽万古流。时过境迁,古镇已褪去往日的喧嚣,被岁月冲刷的古建筑历经沧桑,屹立千年。梅江悠悠流淌,青山傍江而立。
  “镇里有咖啡馆、画室、华侨文史博物馆……”松口镇镇长付国栋边走边介绍,“还可以吃到本地的特色小吃。”很多游客慕名前来,赏梅江美景,找寻客家历史记忆。
  移民广场边,部分建筑被脚手架包围,正在进行外立面提升改造。据梅县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梅县区积极开展梅江水经济发展项目试点建设,一方面,结合梅江万里碧道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对梅江碧道松口镇段7.9公里进行整治提升,打造亲水健身步道、滨水乐园等,为群众休闲提供场所;另一方面,开展古街沿江部位整治提升,实施沿江美化亮化工程,开发涉水游乐项目。
  当前,碧道建设项目已完成立项工作,古街沿江部位整治提升也在加紧推进,全部项目预计于2024年完工。届时千年古镇里将有更多历史文化资源被游客们发现、“解锁”。
  有美景,有故事,有文化。沿粤东碧道而行,收获满满的幸福感。“2022年以来,广东省采取建立万里碧道建设激励机制、开展水经济试点建设等举措,持续激发全省各地深化碧道内涵、建设幸福河湖的积极性。”广东省水利厅河长办副主任凌刚向记者发出邀请,“下次来,还会有新收获!”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3年11月15日
李攀 吴镝 冯炳豪 林冰莹
责任编辑:陈帅
相关新闻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454 业务联系:010-63205282 举报电话:010-63205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