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流淌的使命 蓬勃的源泉
——东江水支撑深圳经济特区40年发展纪实
 
分享到:
2020-08-26

  

  深圳市东江水源工程东江泵站(东江取水口)(马纯 摄)

  

  东深供水工程太园泵站(东江取水口)(马纯 摄)

  

  新丰江水库(马纯 摄)

  

  深圳水库(马纯 摄)

  

  东江水资源水量水质监控系统东新桥断面(马纯 摄)

  “清清的东江水,日夜向南流,翻过高山流过田畴,流上深港楼外楼……”一曲《多情东江水》,唱出了东江承载的非凡使命,唱出了东江流淌的厚重情怀。  四十不惑,借着这个极赋历史意义的时刻,我们走进了东江流域。

  身处潮头,与东江息息相关的深圳经济特区,2020年,正值成立40周年。

  过去的40年,深圳一路乘风破浪,由贫穷落后的小渔村发展为年均GDP增长最快的一线城市,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全国第一;曾经人烟稀少的边陲小镇,而今实现100%城市化,成为年均新增人口全国第一的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行示范区……

  一路走来,深圳创造了无数辉煌和令世界瞩目的奇迹。短短40年,从30万人到2000万人,无论是地域、年龄甚至人口的聚集程度,都在不断超越城市发展的可能想象,不同文化背景、习俗、语言、饮食习惯的人汇聚到一起,形成了多元的城市性格。

  来了就是深圳人,喝的就是东江水。

  日夜流淌的东江水,见证着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记者 刘祖国 田灵燕 邓燕婷

  多情东江 润泽湾区

  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成立时,周峰的《夜色阑珊》唱遍大江南北,那时的我们对深圳心神向往。时隔40年,再去深圳,伴着张也的《多情东江水》,踏歌追寻东江水支撑深圳经济特区40年发展的轨迹,触摸东江的经络,感受奔腾的东江水带给深圳的脉动。

  水利万物,没有源头就没有来路。

  东江发源于江西省寻乌县桠髻钵山,全长562公里,它一路穿山过壑,汇聚河川溪流,浩浩汤汤向南奔涌,流经河源龙川、东源、紫金,惠州惠城、博罗至东莞石龙,分南北两水道注入东江三角洲网河区,入狮子洋由虎门出海。

  东江,古称湟水、循江、龙川江等,是珠江流域三大水系之一,是广东河源、惠州、东莞、广州东部、深圳,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及粤港澳大湾区近5000万群众生产生活的主要水源,孜孜不倦地福佑两岸人民,满怀豪情地润泽深港,被称为“政治水、生命水、经济水”。近年来伴随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东江流域落地生根,东江水又被冠以“生态水”之名。

  源头活水 不竭动能

  在东江中游,惠州市水口街道建有一座泵站,从取水口向远处望去,清澈的江水在阳光下闪耀着迷人的光芒。

  这是为长远解决深圳水源短缺问题而建的跨流域大型调水工程——深圳市东江水源工程的东江取水泵站。

  东江水从这里,带着使命,带着温度,流向深圳千家万户。

  1980年,深圳成为我国设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在制度创新、扩大开放等方面肩负起试验和示范的重要使命。短时间内,城市人口剧增,经济社会高速运转。

  然而,很多人无法想象,地处华南沿海的深圳,有丰富的雨水资源,却是一个淡水资源非常匮乏的城市。深圳境内没有大的河流经过,没有大型湖泊蓄水,并受海水回流等影响无法从珠江口直接取水使用。

  据资料显示,深圳人均拥有水资源量165立方米,约为全国水平的1/13,其水资源储蓄仅能满足30天左右的应急需要(2019年3月数据)。深圳是全国严重缺水城市之一。

  水是城市发展的命脉,没有水的支撑,城市寸步难行。一些长年生活在深圳的市民至今仍清晰记得当年饱受缺水之苦的岁月。

  从东江引水入境成为特区突破水源匮乏瓶颈、保障发展的必然之路。

  “东江水源工程年供水量占到深圳境外引水总量的近一半,支撑了全市1/3以上的生产总值。没有东江的水,深圳不可能成为一线城市。”东江泵站管理所所长肖华指着一池碧水,语气肯定地说。

  毫无疑问,东江水源工程是支撑深圳快速发展的一条主动脉。

  在东江下游,北起东莞桥头镇,南至深圳水库,蜿蜒着为特区提供能量的另一条主动脉,那就是为香港、深圳及工程沿线东莞八镇提供水源,担负着三地2400多万居民生活、生产用水重任的跨流域调水工程——东深供水工程。随着几次扩建改造,工程年供水能力从最初的0.68亿立方米,不断提高至目前的24.23亿立方米。

  1960年建成的深圳水库,在东深供水工程初期就纳入供水系统,一直作为对香港供水的最后一站。

  面对烈阳高照的水面,广东粤港供水有限公司负责人从容地介绍:“目前东深供水工程供水量占香港总用水量的70%~80%、深圳的50%以上、东莞沿线八镇的80%。”采访过程中,一线工作人员说,深圳水库被深港两地市民称为自己家里的“大水缸”。

  据《广东省水资源公报》统计,与2008年相比,2019年深圳市常住人口从877万涨到1344万;国内生产总值从7806亿元涨到近2.7万亿元;年总用水量从17.7亿立方米上升至21.06亿立方米,其中东江取用水量从16.45亿立方米上升到19.33亿立方米。2008—2019年间,深圳市平均年用水总量19.48亿立方米,其中,东江地表水水源量18.24亿立方米,即东江供水占深圳市总用水量的94%。

  统筹调度 精细管理

  一江清水,滋养了深圳特区,润泽了沿线城市。

  然而,随着东江流域人口快速增长和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流域用水量迅速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水环境和河流生态受到严重威胁。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管理成为时代命题和迫切需要。

  2007年1月26日,广东省东江流域管理局正式挂牌成立,负责统筹协调流域、区域和行业之间的水事关系。

  东江流域是广东省境内水量调度管理和水法规体系建设比较完整的一个流域,新丰江、枫树坝、白盆珠三大水库是流域控制性水利工程。2008年,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布了《广东省东江流域水资源分配方案》,明确流域各地市和香港取水量指标,对东江可利用的水资源进行定额分配、总量控制,以加强东江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

  自此,广东省东江流域管理局开启了一场以分水调水、蓄丰补枯为核心的创新实践。

  从2008年10月率先在省内实施流域枯水期水量调度,到“后汛期+枯水期”水量调度,到“汛期+枯水期”全年无间断水量调度,再到2012年以后的“全年无间断水量调度+东江下游河湖闸坝工程联合调度”,广东省东江流域管理局逐步建立健全了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配机制,实现了东江水资源总量控制、定额分配、统一管理和有序调度。

  “实施全流域全年度无间断水量调度,保障了东江干流水量充足,助力改善了东江干流水质,深圳市东江取水的水源地水质基本都能达到Ⅱ类,让深圳市始终能‘取得到水、取得够水、取到好水’。”谈到东江水量调度的重大意义,广东省东江流域管理局局长廖征红语气自豪而坚定。

  分析报告显示,东江水量调度还改善了东江干流的生态环境。东江干流惠州河源交界断面(江口)以上水质长年维持在Ⅱ类以上,东江下游博罗断面水质污染评价重要指标氨氮浓度明显下降,2008—2019年间平均值下降幅度达50%。此外,水库和电站的发电效益也得到提升。2008—2019年间,新丰江、枫树坝、白盆珠水库年平均发电耗水率分别下降12.2%、9.5%、14%,年平均发电收入分别增加约2800万元、1600万元、290万元,东江干流的其他拦河式水电站也相应受益,发电收入有所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东江水量调度实施10余年间,东江水支撑的GDP由3.1万亿元增加到6.7万亿元,增长110%,万元GDP用水量下降了50%以上。

  结合水量调度实践,广东省东江流域管理局在全省率先推动流域水量调度立法,协助上级部门出台了《广东省东江水量调度管理办法》。东江水量调度逐步实现了常态化、精细化和法治化,以明显成效践行了十六字治水思路中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

   科技赋能 在线掌控

  “建库以来,库里的水长年保持Ⅰ类水质,基本上可以直接喝。这水真是喜人,天天看都看不够!”提起新丰江水库的水,在这里工作了30多年的高级工程师罗清标,自豪和愉悦之情溢于言表。

  新丰江水库,又称万绿湖,位于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境内,因处处是绿、四季皆绿而得名,集水域壮美、水质纯美、水色秀美、水性恬美于一身。

  水库的美有目共睹,而这美,却来之不易。

  新丰江水库是华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水库,也是东江流域最大的控制性水库。在确保水库水质安全稳定方面,除了水库所在地各级政府所做的积极努力和贡献,广东省东江流域管理局更是在流域水资源管理保护上下足了功夫。

  广东省东江流域管理局东江水资源水量水质监控中心的中央电子屏上,布满了流域各监测站点的实时监控画面和监控数据,现场情况一目了然。工作人员通过数据对比分析,即可对整个流域水资源状况做到心中有数。

  这是广东省首个对水资源进行水量水质实时双监控、被水利部列为水资源分配和调度工作试点的项目,也是被广东省政府列为实施《粤港合作框架协议》和《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重点项目。

  东江水资源水量水质监控系统于2014年5月全面建成并初步验收投入使用,实现了对东江流域三大水库、干流12个梯级电站、11个重要控制断面、19个重要取水口、10个支流汇入口的实时信息采集和视频监控,实现了东江水资源水量水质的双监控,为水资源调度情势的准确分析和调度计划的科学编制提供了重要支撑。

  “一旦发现哪个站点出现异常,我们会立即通知有关部门负责人,查明原因,采取措施,确保整个流域水量充足、水质安全。”广东省东江流域管理局水资源管理科科长吴文娇介绍。

  全面监控、实用完善的系统,为东江水资源高效管理和科学调度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近年来,广东省东江流域管理局不断加强与科研单位合作,充分发挥科技力量,将最新最前沿的流域管理手段引入流域管理工作。先后承担了干流梯级影响下的东江水质模拟研究、水利部“948”水质遥感监测系统技术、广东省东江河流系统健康综合评估体系建设等项目,为适应新时期流域管理工作要求、确保东江供水和生态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东江水进入深圳水库的入口处,一项大型水质提升工程十分惹人注目:宽阔的方型水池内,一条条廊道整齐布设,江水在过滤装置作用下涌动着白色水花,缓缓跨越流过。这就是东深供水工程的原水生物硝化处理工程。工程于1998年12月28日建成并投入使用,设计日处理水量400万立方米,规模为目前世界上同类工程之最。东江水远道而来,经过生物硝化工程的水质提升后再进入深圳水库。

  广东省政府还划定了深圳水库水源保护区,以保护水库的水质。一级保护区面积7.40平方公里,二级保护区面积51.58平方公里,保护区禁止一切污染项目建设。水库实行全封闭式管理,安装了隔离围网、围墙,行人不能直接接触水体。

  正是因为这些科学手段和保障措施,深圳水库的水质一直保持优于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

  清清东江水,汇聚了广东省东江流域管理局及广东省各级各部门的不懈努力和浓浓深情。

  创新治理 绿满东江

  水清、岸绿、河畅、景美,是人们对良好生态环境的共同向往。

  在深圳市生活了近10年的邓女士,见证了城市河湖的变化:“刚来深圳的时候,在家憋太久了才下楼遛弯,而现在,望着窗外湖边的景色,不由自主地就出门了。”

  这巨大变化,源于近年来东江流域持续开展的河湖治理工作。

  面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日益严峻的河湖生态问题,广东省东江流域管理局将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作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抓手,推动绿色发展理念在东江流域落地生根、结出硕果。

  河长制全面推行以来,东江流域省市县镇全面落实党政主要领导双总河长负责制。镇级及以上河长1.4万人,加上村级河长,总人数超过4.7万人。流域各市共设立湖长172人,涵盖湖泊59个,江河湖库管护实现了全覆盖,河湖治理“四梁八柱”式改革迈出坚实步伐,治水实现了从部门分治到部门联治的快速转变,河湖实现了从“没人管”到“有人管”、从“管不住”到“管得好”的转变。

  河湖水是互通的,河湖治理也是一项系统工程。

  基于此,广东省东江流域管理局积极发挥协调、指导、监督作用,认真落实流域区域协作机制,牢牢抓住解决跨界河湖问题这个“牛鼻子”,努力推动形成河湖治理新格局。

  2018年3月,广东省东江流域管理局与流域六市河长办签署《共建美丽东江合作框架协议》,率先建立了流域河湖管护共建共治共享合作机制。通过深度调研,梳理流域跨界河湖问题,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利用联席会议平台,逐步协调推进解决跨界河湖问题,2019年协调推动深圳、东莞两市签订了桥陇河、鹅公岭河、水贝河等三条跨界河流会商协议书。设立了22名跨界河湖护河志愿者,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跨界河湖治理。创造性地开展主要市界断面水面漂浮物监测工作,建立形成定期信息报送制度。积极组织开展“清漂”、“清四乱”、“五清”、河湖执法等专项督导行动,采取明督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督促指导地方发现问题并落实整改,东江流域广州、深圳、东莞等市河湖“四乱”问题销号率排在全省前列。

  针对新时代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强监管”的要求,广东省东江流域管理局逐步建立健全水事巡查制度,整合河道综合巡查、河长制工作巡查、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巡查、水量调度巡查等专项巡查具体工作,开展流域综合巡查,及时制止各类水事违法行为,保障东江正常水事秩序。

  在创新思路和模式引领下,通过有针对性的综合治理,美丽东江正一步步走近沿线地区百姓。

  力补短板 筑牢屏障

  党的十九大吹响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号角,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水利作为经济社会的基础支撑,补好短板是实现地区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

  “东江水利发展的工程短板主要是堤防防洪能力不足。”广东省东江流域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笔者从座谈中了解到,东江干流作为珠江流域的重要河道,已建堤防整体达标率仅为50.8%,存在堤防建设标准低、险工险段有安全隐患和穿堤建筑物老化损毁等问题,迫切需要加强东江干流堤防的达标加固建设,增强东江干流沿线地区的防洪减灾能力。

  广东省政府、省水利厅高度重视东江干流治理工程,将其列入《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和《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保障规划》,明确该项目由广东省东江流域管理局牵头,会同河源、惠州、东莞等市组织开展前期工作。

  自2020年5月下旬以来,广东省东江流域管理局认真贯彻落实省水利厅的部署和要求,举全局之力推进东江干流治理工程前期工作。目前,已成立工作专班,制定工作方案,理清治理内容,拟定治理东江干堤419公里、支流汇入口堤防35公里及涵闸131宗。

  “下一步,我们将尽快启动项目招标工作,倒排工期,以超常规的工作力度和工作措施,全力推进前期工作,确保2020年年底前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并上报水利部。”广东省东江流域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说。

  受地理位置和水文气候条件等因素影响,包括深圳在内的一些城市和地区很容易出现局部洪涝灾害和短时雷雨大风天气。广东省东江流域管理局在非工程层面也不断加大力度,健全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全方位补好短板,筑牢流域防洪屏障,促进各地高质量发展,有效落实水旱灾害防御责任。

  面对今年超常汛情,广东省东江流域管理局及时编制完成东江超标准洪水防御预案和东江流域防洪监测及预警响应机制建设方案,申报水利科技项目“水工程运行对流域水安全影响机理及智慧调度方法研究”,加强基础研究,为水工程调度提供技术支撑。同时,积极发挥流域协调作用,做好东江三大水库派驻监管工作,加强对流域重要水利工程防洪调度的监管;组织召开东江上游省界水库防汛协调会,搭建防汛工作交流协作平台,建立省界水库防洪协调长效机制,夯实省界水库防洪调度基础。

  作为广东省三防物资区域性仓库惠州仓库的日常运行管理单位,广东省东江流域管理局严格按照“定额储备、专业管理、保障急需”的原则,重点做好省级防汛物资清查盘点、日常维护保养和应急调运准备工作,为东江流域片区水旱灾害抢险救灾提供了有力保障。

  有了足够坚实的防洪屏障,相信汛情来临时,我们看到更多的景象一定是城市无恙、百姓安然。

  逝水流年,40年弹指一挥间。时间在变,但深圳经济特区为改革开放谋新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探新路的初心未变。处在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两大新坐标维度下的深圳经济特区,将迎来更加美好绚烂的明天。情满东江,与深圳息息相关的东江之水,也必将承载着新的使命,在新时代特区发展的蓝图上流淌出更加动听的歌谣。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0年8月26日

刘祖国 田灵燕 邓燕婷
责任编辑:李旸
相关新闻
 
多个潮位站水位超警 广东水利系统全力做好防御台风“海高斯”工作
广东省水利厅召开视频会议 部署防御台风“海高斯”工作
广东省水利厅启动水利防汛Ⅳ级应急响应
广东省水利厅密切监视水情旱情动态 有序部署当前水旱灾害防御工作
又一大批水利抢险物资从广东紧急调往湖南江西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