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打造闽都水城 建设有福之州
——福建福州市立体治理城区水系纪实
 
分享到:
2018-11-15

福州市城区水系联排联调指挥中心指挥室    本报记者 陈萌/摄

  □本报记者 陈萌 张智杰 李海川 通讯员 谢晓倩

  “人烟绣错,舟楫云排”,她是历代文人笔下秀美多姿的东方水城;河网密布,沟汊纵横,她是《马可·波罗游记》中盛赞的“桥梁最多的美丽城市”;三山一水,百川之上,她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有福之州。

  福州城区共有内河107条,分属白马河、晋安河、磨洋河、光明港、新店片、南合岛等六大水系,总长244公里,水域面积10.08平方公里,水网纵横交织,密集程度位居全国前列。

  福州人民自古依水而居,在内河旁居住,在内河旁营生,在内河旁繁衍生息。千百年来,蜿蜒绵长的城区水系担负着灌溉、防洪、运输等功能,是福州最为宝贵的自然资源。而时序更替,福州患上内河污染、水体黑臭、易涝难排等城市病,碧水绕人家的美好景象也因此一度消失。

  立体治理城区水系,倾心打造闽都水城,全力建设有福之州。2016年9月,一场以民为本、声势浩大、务实精准、合力攻坚的水系治理之战在福州隆重拉开序幕!

  上截中疏下排综合施策,清淤截污补水多管齐下,风廊水带绿道立体贯通……

  600多天过去,一座如诗如画的闽都水城如约而至:晋安河畔,十里花径,十里榕荫;琴亭湖旁,春水如镜,柳枝轻舞;台屿河边,花海装点,榕树苍劲;西湖沿岸,桃红柳绿,生机盎然……清新俊美的城区内河正在为福州百姓带来更多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幸福感。

  省城气度 综合施策 立体治理

  水是生命源泉,河是文明摇篮。三山一水,养成了福州发展的浩然之气;省会的恢宏气度,决定了福州这次治水的规模和力度。

  直面内河沉疴,福州猛药施治,开出了一张可谓史上最全、规模最大、投入最多的治水“良方”。

  “与以往相比,这次的治理是治标又治本,近期与中远期相结合,用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最终实现标本兼治。”福州市水利局局长陈济斌说,“我们通盘考量整个城区的水系布局、流向、流量、密度,兼顾上下游、左右岸、地上地下的关系,做到整体治理、辩证治理。”

  除了坚持系统、整体的理念外,福州还把综合、生态的理念贯穿水系治理全过程。内涝治理、黑臭整治、源头控污、水境美化四位一体,同步推进,措施叠加,立体应用,形成综合的措施体系。

  变“工程治水”为“生态治水”,串联建筑、道路、绿化、内河、湖体等环节,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生态海绵城市。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彻底根治非一日之功。在福州这样的老城区,全面治理107条244公里内河,其治理难度和治理规模,不言而喻。

  难度大,力度更大;困难多,办法更多。福州各级党政领导马不停蹄深入一线,调研指导推进水系治理。福建省委副书记、福州市委书记王宁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扑下身子实干、雷厉风行快干”。市长尤猛军到一线指挥,突出强调“水系治理是全市关注、群众期待的大事,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全力奋战”。综合考虑山川水系、地理地形地势地貌、风情雨情水文水情等各种因素,福州在水系治理中突出治涝、除臭、美化三大重点。治涝方面,采取“高水高排、扩河快排、分流畅排、泵站抽排、水系连通、蓄滞并举、水土保持、科学调度、建章立制”九大策略;治污方面,采取“控源、截污、清淤、清疏、把水引进来、让水多起来、让水动起来、让水清起来”八大举措;美化方面,采取“埋管、种树、做路、竖灯、建景”五大工程,因地制宜建设串珠公园、滨河绿道。

  福州有先进的理念、科学的策略,还有宏大的目标。“2018年年底,全面消除建成区黑臭水体;2019年年底,全面完成雨污管网修复改造;2020年年底,实现城市污水全收集、全处理,中心城区防洪排涝标准提高至20年一遇。”陈济斌说。

  污源全治,采用正向逆向两手并重的办法,全面排查整治问题污染源,取缔小散乱污企业。

  污水全截,坚决把内河两侧6~12米范围内的建筑全面拆除,沿河两岸全线埋设大口径球墨铸铁截污管。

  淤泥全清,采用干塘清淤法,建立花园式底泥处理厂,彻底清除内河淤泥,做到干净见底、无害化处理。

  黑臭全扫,对43条黑臭水体进行全面治理。

  管网全修,启动福州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排水管网排查修复行动。

  涝点全控,新挖扩挖7个湖,建设3个滞洪公园、2个巨型调蓄池,整治47个城区易涝点,打通13条断头河。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从水下到岸上,从上游到下游,从水体治理到生态修复,唯有系统治理、综合施策、补齐短板、长效管护,方可根治。福州治水,实现了从理念到机制再到措施等多方面的创新与转变,彰显出福州立体治河的大气魄、大格局、大手笔。

  榕城速度 顺应民意 赢得民心

  从总体谋划到现场踏勘再到项目生成,仅用2个月时间;“3个月、85条河道、183万平方米征迁”,这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期完成;7个PPP项目包、百亿元总投资,每个项目包从谋划到开工平均只用4个月,为全国同类招投标中速度最快,且实现全程零投诉……榕城速度不仅加快了水系治理步伐,还拉近了干群之间的距离。

  如何创下榕城速度?福州四措并举——

  落实“清单化”责任制。按照“市主导、区负责、部门统筹、国企挑重担”的工作模式,将水系治理任务以项目清单形式落实到每一个责任单位,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推进“责任清单”“问题清单”“成绩单”三单合一。市委将水系治理列入专项考察,组织部长亲任考察组组长,效能办、督查室等部门对水系治理进行跟踪督查督办;市区联动、信息共享、列席旁听、明察暗访……这些举措不仅为工程进度按下加速键,也为建设质量装上保险杠。

  推行“PPP”项目包。面对高达221亿元的治理资金,福州创新采取集设计、施工、运营管理于一体的建设模式,通过公开招标,选择国内顶尖的水环境治理和管理团队共同治理内河,整合形成7个水系治理PPP项目包并同时推出,基本实现治理工作全覆盖。“传统模式存在财政一次性投入大、技术薄弱等问题,政府与社会资本共同参与,满足了庞大的资金需求。”福州城乡建设发展总公司副总经理李伟方说,“这是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政府来当裁判员,评判治理效果。”

  “兵团式”拆迁术、“卷地毯”施工法更是福州全速推进水系治理的两大法宝。

  “黑臭水体治理,控源截污是关键,要把沿河截污管埋下去,那么,内河周边的房子就必须拆下来。”福州市水利局总工程师林凯说,“市委市政府决心很大,决定在内河两岸各清出6米空间,用于埋截污管、修步道、建公园等。”两岸退距征迁成为水系治理的“入场券”,也是以往水系治理中的“老大难”。面对这一“老大难”,福州果断采取“兵团式”拆迁术,从市到区,从乡到村,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火力全开:市长尤猛军、副市长杨新坚带队督导,一线倾听意见,耐心沟通疏导;各区成立水系治理项目征迁指挥部,区四套班子负责人包片挂点,靠前指挥;各部门负责人反复协调,多方发动……征迁工作“一天一统计”“一拆一拍照”“一交一办理”“一天一察看”“一河一航拍”“一图一标明”。

  “看到政府下狠心、有决心,大多数百姓都积极配合。”福州市水资源与河务管理中心主任潘东曦说,“而且彻底解决好内涝、黑臭这些‘扰民’已久的问题,也是老百姓的夙愿。”

  2017年国庆前,福州四城区3个月内累计拆除沿河建筑183.28万平方米,平均每天完成2万多平方米。这一拆迁速度,与老百姓的全力支持是分不开的。

  在这场治水“旋风”中,福州还把房屋征迁、水体治理、管线迁改、苗木移植、园林绿化、道路改造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像“卷地毯”一样,同步实施,提高施工效率。最多的时候,需要18个部门协同作战,做到治一条清一条、完工一条开放一条。

  “卷地毯”施工期间,中建三局一公司屏东河五四路负责人庄江彬,直接住进了河边的集装箱房里;负责整个鼓台水系的郑华,有次凌晨3点接到工地来的电话,便立即赶到现场指挥排险……

  潘东曦说,五四河长约1.26公里,截污管道和景观提升工程原本计划9月底、10月底完成,但通过“卷地毯”施工,提前两个月就得以完工。

  科学态度 治了水患 美了“榕”颜

  从问题出发,对症下药;综合施策,向目标迈进,这是福州打造闽都水城的科学态度,也是福州立体治理城区水系的路径。

  市领导分别带领水利、住建、环保、设计等部门,深入四城区,用2个月时间,走完全市107条河道,行程200多公里,现场踏勘,系统分析,倾听诉求,研商方案,走出了800多个具体问题,走出了1300多项具体措施,走出了3210个治理项目。

  福州专门成立城区水系综合治理课题小组,组织省市一流的设计研究单位,组建专业技术团队,投入精干力量,开展水系治理课题研究并反复论证,编制了《福州市城区水系综合治理工作方案》,最后形成水系治理项目338项,总投资约221亿元(不含征迁费)。

  “水系多在繁华闹市、居民小区,工程实施难度是一方面;”林凯说,“如何最大程度获得百姓的拥护和支持,又最大限度降低对百姓生活的影响,更是难中之难。”

  如何破解难题?科技助力,科学施工,福州创新引进了一系列施工新技术、新工艺。

  ——管中行。运用机器人深入地下管道内部,对2500公里雨污管网进行智能探测排查,解决了人力无法实现的难题。

  ——水上漂。在沿河两侧水面搭设钢构平台,全过程水上实施清淤清障作业,有效降低了对周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

  ——吹砂围堰。在金山片区水系治理中,利用高压泵将砂水混合物冲压进土工模袋,形成砂枕,相比传统围堰方式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节约了成本。

  ——顶管截污。在污水管道铺设中,采用地下打洞的顶管技术,在不影响交通的情况下完成污水管道横穿马路的施工。

  ——生态护岸。按照安全生态水系的要求,结合扩河工程新建生态驳岸,实现了河水和地下水的自由交换,岸壁上长得起水草,藏得住鱼虾。

  琴亭高架桥下,环湖路“8”字形步道蜿蜒向前,居民在凉亭旁唱歌跳舞,舒展着美妙的身姿。微风过际,透过柳树枝杈望过去,水面泛着星星点点的光,倒映着蓝天绿树,一派祥和安宁。琴亭湖的水缓缓汇入晋安河——全长6.75公里的福州最长的内河,围绕它的一系列治理成为福州治涝的重点。

  “福州城区三面环山、一面临水,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大范围内涝主要集中在晋安河中上游,由晋安河河水倒灌或漫溢引起。”陈济斌说,福州确定的内涝治理框架是“上截、中疏、下排”。“我们沿山建设一条30公里的排洪道,平时通过5个支洞把水引入市区,汛期则关闭支洞,直接把水排入闽江。”

  福建晋安河直通闽江通道加快了汛期城区涝水排放;新建“五湖、三园、二池”增加了蓄滞库容;同时,对晋安河、光明港等主通道进行清淤、清障、挖深、卡口拓宽……

  在黑臭水体问题上,面对水体不活、污水直排等症结,福州着力从源头、过程、末端等各个环节控源截污,把水引进来、让水多起来、让水动起来等措施则给水体增加了活力。

  截污管的材料、规格也全面升级。“我们把大口径球墨铸铁截污管埋下去,截污防线就牢牢筑起来了。”林凯说。

  截流井是“守门员”,截污管是“后卫线”,调蓄池是“转运站”,最终将污水送入处理厂。分散式污水处理站则是“替补队员”,在市政污水管网无法覆盖的区域,利用它进行就地处理。

  “内河的水清了起来,动了起来,城市也增添了灵气。”在河水清清、杨柳依依的台屿河边,市民黄女士感慨地说。

  水是如何引进来、多起来、动起来的?

  “利用闽江潮涨潮落的潮位差,进行智慧化调度,每天两次把1650多万立方米的闽江水引入城区,沿着内河绕一圈再出去。”林凯说。

  福州不仅把水引进来,还通过加固加高水系入江入海的闸门,把水留住,增加水量,再通过打通断头河,建设推流泵站,形成流动的循环水系。现在,福州内河的水位比以前提高了1.2到1.8米,流速保持在0.2米每秒以上。

  “这次内河治理后,成效有目共睹。以前逢雨必涝,今年受台风‘山竹’外围云系影响,局地遭受百年一遇降水,但城区的水几个小时内基本都能迅速排干,没有对百姓生活、城市运行造成太大影响。”站在琴亭湖畔,潘东曦自豪地说。

  而眼前这秀美怡人的琴亭湖,也已与原来大不一样:整个湖底向下深挖4米,库容由71万立方米增至111万立方米;新建5台水泵,7个多小时就能把琴亭湖水“清空”,蓄洪能力大为提升。

  串珠公园是水系治理带给福州人民的另一项福利,是福州在全国首次提出的建设理念。这些公园以沿岸步道和绿带为“串”,以有条件的块状绿地为“珠”,串珠成链,随着内河在城区蜿蜒流转。通过畅通水道、打开风道、提升绿道,形成福州独特的生态空间。每一处公园都有独特的看点,成为点缀榕城的“绿色珍珠”。

  晋安河排涝标准原本不到5年一遇,如今已超过10年一遇;城区43条黑臭水体也已基本消除,已埋设沿河截污管道205公里,清除内河淤泥244万立方米,清疏排水管网607公里,成为2018年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建成滨河绿道406公里,河边168个亲水公园串珠成链,福州百姓亲水乐水“抬脚即到”。

  “眼看着家门口的水变清了,环境更美了,我每天早晚都要带着小孩子来河边转一转!”在晋安河电建桥段居住的市民林先生说。

  精准调度 榕水依依 福水绵绵

  水系治理是庞大的系统工程,既要铁腕整治,更要长效管养,才能长久惠民。如何巩固这来之不易的成果?

  福州从建设之初,就开始对项目运行管理的布局进行考量,水系治理PPP项目生命周期为15年,其中建设期2~3年,运营期12~13年,项目投资分年逐步支付。李伟方说:“按效考核,按效付费,每年在第三方评估合格后才给钱,有效避免了建管脱节。就像‘网购’一样,确认收货后再付费。”

  深入推进河长制湖长制,更是确保治理成效的关键一环。以河长制湖长制为突破口,各部门齐抓共管,统筹推进,协同共治。各区县结合实际,推出各具特色的管护模式。

  “保护内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应该是一个人的事。”晋安区紫新社区护河志愿者黄章焕说。他利用早晚锻炼时间,捡拾晋安河沿线垃圾,劝导乱扔垃圾等行为。像他这样的“百姓河长”越来越多,日复一日守护着河流的健康。

  不久前,一支60人的专业“护河团”——城区水系巡查队也悄然“上线”。巡查队通过购买社会化服务的方式组建,配有专业潜水员、救护员,还拥有无人机、水下机器人、水下声呐探测仪等“名器”。他们全天候驻守河湖沿线,紧盯偷排、混排和晴天排污等,和相关执法部门密切配合,发现污水第一时间上报处理。

  “我们分为4组,分别巡查鼓楼、台江、仓山、晋安片区,还有5名机动人员,可随时响应,提供增援。”队长郑志军说,“徒步巡查是主要方式。107条内河总里程240多公里,巡查队每半个月可完成1次全覆盖巡查。”考虑到沿河偷排污水多在晚间,除既定的巡查时间外,巡查队按照“日常巡管+应急救援”模式,实施不间断、动态化、全覆盖巡查。

  福州市水系联排联调中心,则是创新模式、科学管理的产物。这是福建省首家水系联排联调机构,整合了福州内河引水管理所、供排水管理中心、内河管理处、城区水库管理处、闽江下游管理处沿江闸站的职能,使水系管护由分散作战走向集中出拳,福州城区1000多个库、湖、池、闸、站基本实现一体化、智慧化管理。

  “布防不再是漫天撒网,调度也不再是‘盲人摸象’,我们现在可以不断优化调整力量分配,精准调度,事半功倍。”联排联调中心副主任黄瑞生说,“涉水事宜由我们统一调度,汛时重点排水防涝,非汛时纳潮引水,想办法让水多起来、动起来。”

  步入中心指挥室,硕大的电子屏幕格外醒目,控制员、辅助员正在各自的操作平台忙碌着。这是中心利用大数据分析、云平台计算等多种手段打造的智慧平台,也是联合调度的“智慧大脑”,可实时收集城区雨量、路面积水和水位监测数据,分析提出最优调度方案。

  河流与城市见证彼此的变迁,融入彼此的变迁。目前,福州正分期分批对内河进行攻坚扫尾。经过治理的内河,培育城市崭新风景线,也成为招商引资、产业发展的重要筹码。

  山清水秀,有河可依。福州已是生态宜居的闽都水城、百姓心中的幸福家园。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8年11月15日

陈萌 张智杰 李海川 谢晓倩
见习编辑:邓婉颖
相关新闻
 
福建水投集团与武汉大学共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和研究生培养基地正式签约揭牌
福建省水利厅召开综合治水试验工作推进会
福建省水利厅开展“忠诚守纪 担当作为”警示教育专题活动
福建省水利厅召开2018年安委会第四季度全体成员会议
福建率先开展商业堤防保险 为江海堤防量身定制“护身符”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