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筑水文化育人体系 育高素质技能人才——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探索人职匹配的“3+1”人才培养模式
 
分享到:
2020-12-02
 

学院学生在巫山小三峡调研

学院学生在合川区涞滩镇进行节水宣传

百米水文化长廊

  □通讯员 张军红 陈吉胜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成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延续和发展的精神支柱、精神标识。中华水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在中华优秀文化之上的深厚积淀和高度凝结。水利人在长期治水实践中逐步形成的集体人格和精神品质,传承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和思想传统。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结合水利行业优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水文化教育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建立基于“人职匹配”就业模型的高职“若水”人才“3+1”培养模式(“3”包含了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培养内容、培养过程和评价方法,“1”是针对人才培养的环境变量),在实践中充分发掘水利行业的特色和优势,构建高职特色“若水文化”育人体系,打造“若水文化”育人环境,提升学生生涯发展力,解决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方面“重职轻人”的问题,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构建水文化育人环境

  学院基于“校名有水”“服务面向水利水电行业”的实际,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水文化精神为引领,将水文化融入校园景观环境。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楼一景都饱含着水文化的元素、浸润着水文化的思想,成为一部具有丰厚水文化底蕴的鲜活“景观”教材。

  校园里建成百米水文化长廊,占地约6000余平方米,总体设计上将重庆江河的形态融入到场地设计之中,形式上注重水的柔美,将水文化长廊打造成曲径通幽的校园休憩空间。整体设计上分为水之源、水之德、水之行3个部分,以曲水流觞的空间形式串接在整个场地。水之源为整个设计的开篇,以杜甫《咏怀古迹》为设计灵感,将“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的宏伟意境结合“水”字不同形态的变化在入口广场进行演绎。水之德主题寓意为像水一样做人,包含了水利万物、海纳百川、冰清玉洁、至量必平、积水成渊等5个主题。水之行主题寓意为像水一样做事,包含了滴水穿石、弱之胜强、兵形象水、盈不求概、流水不等5个主题。

  同时,校园里还建设了以治水英雄、典型水利工程为主题的水文化浮雕文化墙,以“百川归海”为喻,对楼宇、道路、广场等建筑群开展群众性征名活动,以“滴水”“积流”“奔瀑”“汇涓”等命名学生宿舍楼宇,以“至善”“知善”“正善”等命名教学行政区域楼宇,以“长江”“嘉陵江”“黄河”等主要河流命名校内道路,以“渤海”“南海”等命名校内广场,意指学生成长成才如同水滴汇聚成江河,最终归流大海的若水意境。

  打造水文化育人课堂

  2015年,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职业院校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在相关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

  学院深入贯彻落实《意见》,根据对水的品质与精神的感悟,全力打造“若水课程”:通过改变学生学习成绩的考试方法,变“一考定分”为“过程挣分”,引导教师加强学生学习过程管理;学校配套相应制度,改变教师的教学评价方法,即变评法,强化教学过程评价,建立“五位一体”教学质量评价办法和“五优二挂钩”教学质量激励办法;通过改变课堂相关管理措施,加强课堂教学过程管理;激励教师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变传统的讲授式课堂教学为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现场模拟演练等教学方法;督促学生变以前的“突击学习”为“过程学习”,变“被动等待学习”为“主动参与学习”……

  此外,学院面向全院学生开设“水文化导论”市级特色精品课程,充分发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功效,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从注重教师怎样“教”转到学生怎样“学”上来,把教师的活动定位为唤醒、激励、引导、启发和评价,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筑牢水文化育人保障体系

  学院明确规定学院职能之一为“文化传承创新”,并写入学院章程,坚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积淀文化底蕴,推进文化传承与创新,服务民族振兴,以先进的大学文化引领人才培养、学术发展及社会服务。

  与此同时,学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水利行业精神、学院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融入育人全过程,培育民生水利理念,培养师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促进师生全面发展。制定校园文化建设专项规划,并依照规划以水文化为特色,大力开展精神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建设,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鼓励师生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研究、保护,为文化传承、创新贡献力量。

  学院通过完善管理制度,激发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热情,通过出台《优质课堂主讲教师遴选办法》《教师技能竞赛管理办法》《办学标志性成果奖励办法》等相关文件,引导广大教师围绕教育部提倡的高等教育四个“回归”,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事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取得显著的教师予以奖励。同时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规范管理机制、课堂教学评价机制、课堂教学管理责任机制等相关机制;改革考试制度,加大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通过“学习痕迹记录表”提高课堂的学生参与度和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纪律,使学生出勤率稳定在99%以上,怠课率低于1%。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水的这些崇高的品格同样也是高校教师应具备的。学院提倡广大教职工学习“水利万物而不争”的精神,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每年通过组织评选“最受学生爱戴的教师”“优秀教师”“优秀教育管理工作者”等,遴选了一批师德高尚、业务能力强、具有奉献精神的优秀教师。近年来,学院培养全国水利职教名师3人、全国水利职教教学新星5人、重庆市中青年骨干教师5人、院级教学名师10人。学院专任教师“双师”比例85%以上,教师队伍素质得到了快速提升。

  水文化育人成效显著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构建水文化育人体系,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显著提升。

  近3年来,学院学生参加各种技能竞赛,获得国家级奖项30余项、省部级奖项200余项。在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重庆决赛上,学院获得4金2银26铜,位居全市高职院校榜首,荣获全市优秀组织单位、职教赛道先进集体。学院参赛项目“苗妹香香”“益农行者—巴山老坛”双双晋级全国总决赛,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6%以上,毕业生扎实的基本功和过硬的专业素质深受用人单位和社会的好评。

  据第三方机构出具的2017级毕业生调查报告显示: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具有极强的核心竞争力,就业成效显著,在重庆市范围就业的学生815人,占比73%,有力支持了区域经济发展;学生专升本通过率达37.6%,就业率达96.4%,就业对口率达到87.7%;毕业生从业与专业相关度91.6%,职业证书通过率达82.7%;毕业生起薪3950元每月。

  文化是学校发展的强大内驱力、核心竞争力、立校之魂。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水文化为统领,坚持固化成果与传承创新相结合,将水的“至善、博大、包容、谦恭、坚韧、齐心、务实、灵活、透明、公平、开拓”的优秀品质,融入高职学生新时代职业精神培养内涵,将水文化融入文化环境、制度环境、校园景观环境建设,打造多彩育人的水文化“大环境”,在培育高职学生新时代职业精神、提升综合素质修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浸润式育人作用。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0年12月2日

张军红 陈吉胜
责任编辑:尼冰琳
相关新闻
 
重庆市璧山区:“十三五”完成河道治理59.5公里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点亮深山里的幸福梦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幸福龙河 幸福长流
重庆市璧山区坚持“五水共治”显成效
重庆璧山区启动新一轮“一河一策”方案编制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