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加大水保生态建设 促进万盛城市转型
——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水土保持建设以推进水土流失治理步伐

2013-03-27

水保项目与特色产业有机结合的科学示范基地——万盛猕猴桃生产基地

    中国水利网站3月27日讯 3月21日—22日,国家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原巡视员张学俭带领水利部水保监测中心一行,在重庆市水利局局长助理邓美荣的陪同下前往万盛经开区进行专题调研,主要针对民间资本参与水保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并指导工作,力求充分融合水利部、市水利局的帮助支持,在争取国家资金加大投入的同时,积极引导地区民间资本参与投入水保工程建设,推动万盛经开区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水保生态修复工作。

  水土流失占幅员面积40.1% 万盛水保建设刻不容缓

  万盛经开区原属产煤区,70多年来,煤炭产量一度占重庆市的1/2,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经过多年的地下煤炭开采,形成采煤沉陷区面积200多平方公里,约占幅员面积的1/2。2009年,万盛经开区被国务院列入44个资源枯竭转型试点城市,在对经开区转型基础条件、优劣势以及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初步确定了万盛经开区三区一城五大任务的“315”发展战略定位,加速实施“繁荣城市、振兴工业、做强旅游、提升农业、改善民生”五大任务,力求把万盛经开区创建成为国家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区、西部地区特色经开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因地质原因,万盛经开区人均水资源量仅为重庆市人均水资源量的87.7%,属于严重缺水地区。同时,多年的煤矿开采也使得辖区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要实现国家及重庆市对万盛经开区的发展规划,必须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为城市转型提供生态支撑及保障。

  民间资本参与遇瓶颈 资金技术难题成阻力

  民间资本参与水保建设有利于弥补国家水保建设资金不足,并能有效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是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与促进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双收益渠道。2012年7月,国家水利部出台了《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实施细则》,进一步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水土流失治理。

  万盛经开区近年来鼓励民间资本投入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部分难题。一是因农业产业投入周期长,见效慢,使得部分希望短期获益的投资业主存在焦躁畏难心理,直接影响投入力度。二是经营业主存在技术力量薄弱、后期管护投入力度不够等问题,影响了水土流失治理项目的效果和收益。这两大实际问题成为了阻碍民间资本加大投入的“拦路石”。

  政策鼓励技术支持 多方式引导民资参与

  在上级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近年来万盛经开区采取了“政府引导、业主投入、企业运作”模式,积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入水保项目建设。一是认真落实国家有关水土保持政策,并从补助方式、补助金额、土地供给、技术支持、市场营销以及制定奖励考核办法等方面进一步确定和落实,从政策层面上给投入项目建设的业主以发展信心和鼓励。二是联合有关业务技术部门加强对业主大户的日常管护技术指导,及时向业主提供新的工艺和技术,支持和帮助业主搞好产业发展的相关工作。三是结合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充分整合万盛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联合各部门资源共同助推业主投入。

  鼓励引导初见成效 生态修复助推城市转型

  通过扎实工作,万盛经开区民资投入水保建设小有成效。据初步统计,自“十一五”以来,民间资本参与建设的水土保持项目共计76个,其中民间资金投入占总投资的83%,综合治理流失面积达到4315.28公顷。

  通过治理,万盛经开区水土流失状况得到极大缓解,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同时,由于土地和生产作业条件的改善提高了作物产量,大量增加企业和农户收入,吸收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投入,有力地推动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据悉,万盛经开区水务局正在大力争取国家水利部及市水利局在项目和资金上进一步的帮助和支持,以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水保生态修复工作,为万盛转型发展战略提供生态支撑和保障。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3年3月27日

        
高放


  相关新闻:
开县实施节水灌溉 万亩柑橘园安享“送水上门”
开县水利贴心服务特色农业
武隆县整治山坪塘保障春耕用水
“我这块地有救了”
百姓放心水的好哨兵
重庆开县:开展农田水利集中管护备春耕
璧山县实施五大水利惠民工程
“石鱼出水兆丰年”白鹤梁最大石鱼喜庆200岁生日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5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