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站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看,北运河这十年
 
分享到:
2022-10-27
 
  □通讯员 张健强
  时间调回十年前,相隔15公里的北运河榆林庄闸、杨洼闸在冬季都是敞闸过冬。如今北运河管理处已采取有效的闸前、闸后除冰措施,并通过电、泵双备份手段确保冬季机闸运行安全。
  北运河管理处精准预判,明确重点时段、重点河段,采取科技手段、人工校验等方式,严格巡查考核,全方位、多角度确保水环境和水事秩序稳定。加强对水质、水位、水环境的信息化监测管理,24小时轮班确保流量潮汐式穿流,使水域得到有效连通循环,保证水面及坡地的保洁和林草的生态修复。
  十年间,甘棠闸、榆林庄闸进行了拆除重建,并开展了北运河干流水毁修复工程,不断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消除了北运河流域内近百条河段的黑臭水体。新建和改造污水收集、再生水供给、雨污分流管线,沿线村庄的污水处置问题逐步消除。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水生态自然群落加快恢复,黑臭水体及污水直排得到根治。
  如今的北运河水体清澈如镜,两岸绿植葱郁。这不仅是城市副中心建设中治水新理念的生动实践,也是推进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落实的有力举措。
  促进人水和谐
  受历史因素等影响,昔日北运河的部分河道较窄、淤积严重,河道环境达不到全线通航的条件。随着北运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的层层推进,北运河通州段防洪能力提升至50年一遇,各项通航指标相继达标。如今,北运河沿岸修建了50公里长的滨水绿道,北运河通州段40公里实现全线通航,水中、岸上同游的通航景象使北运河换新颜。水面忙碌的割草船时刻保持河面整洁,人工湿地助力重构水生态系统,河道里20种鱼类、10种水草、不同季节飞来栖息的上百种鸟类让北运河焕发新的生机活力。北运河正在成为网红打卡地。
  远远望去,“拥军号”游船缓缓起航,二层甲板上的游客纷纷举起手机拍照留念……东岸垂柳枝繁叶茂,掩映着古香古色的凉亭,西岸现代感十足的商务楼宇鳞次栉比,仿佛开启了一段“穿越”时空的旅程,碧波荡漾的北运河承载了市民生活的幸福。
  守护运河安澜
  20世纪80年代末期,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迅速膨胀,北运河的水质逐渐恶化,甚至一度处于劣Ⅴ类。
  “早些年,这河也窄,有淤泥,特别臭,一到下雨天,上游的水排下来之后,这河道里的水又黑又味……”50多岁的陈春华搜寻着自己的“运河记忆”,他既是土生土长的通州人,也是有着30多年工作履历的“老水务”。
  十年间,素有“九河末梢”之称的通州,经历了“7·21”“7·20”强降雨的考验,承担北京城区的排水任务提升至90%。城市副中心建设以来,“通州堰”分洪工程体系建设日趋完善,随着宋庄蓄滞洪区二期等工程的试运行,北运河的防洪能力正在从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
  2021年10月3日,北运河通州城区段(北关闸—甘棠闸)的11.4公里实现旅游通航;2022年6月26日,大运河通州段40公里航道实现全线通航……北运河正从防洪保障提升至全方位保障科学调度转变。
  传承运河文化
  北运河是流动的水脉。十年间,从余辉延绵的历史碎片,流淌进新时代的寸寸富饶,她滋养着两岸的繁花锦绣,激发了城市的生命智慧。
  北运河是历史文脉。十年间,大运河作为“流动的文化”,串联起上下游文化民俗、风土人情,以人文运河、生态运河、魅力运河符号为地标的文化品牌正在成为运河文化的核心。
  北运河是城市动脉。十年间,北运河管理处充分履行水务职能,立足贯穿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的独特地理特殊性,全面做好提升“河”里水质、改善“岸”上生态、促进“带”上联动、统筹“面”上布局这篇流域文章,提升城市水务发展能级。
  自2014年大运河成功申遗以来,北京市水务人一直在重点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远看通州城啊,好大一条船啊,高高燃灯塔啊……嗨呀喔呀!”悠扬的“船工号子”,仿佛重现了古运河上漕运兴盛之景。运河上的千荷泻露桥造型优美壮观,成为北运河特有的新标记与符号。北京节水护水志愿服务站、首都学雷锋志愿服务站……水务“蓝马甲”正在成为北运河流域的新风景。北京水务人将踔厉奋发,用实干绘就运河新画卷。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10月27日
张健强
责任编辑:邓婉颖
相关新闻
 
强化“四预”措施 严守安全底线 做好确保城市安全的首都水务“守夜人”
桃花水母再现怀柔水库
北京启动永定河秋季集中补水
北京力争2025年健康河湖比例达85%
北京:开展在建工程执法检查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