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安徽六安:从水“患”之地到水“利”风景
 
分享到:
2018-08-14
淠河总干渠九里沟段 蒋常虹/摄
横排头水利风景区
治理后的金寨县邢湾小流域 王丽/摄
 
  □通讯员 宋金婷 赵百营
  40年时光如梭,而40年的发展变化却有迹可循。在老水利人高永康的记忆里,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修建水利工程时的状况用“人山人海”、“肩挑背扛”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初冬,我们来到洪水刚刚退去的霍邱城西湖,辽阔的湖地,红旗漫卷,车如流水人如潮,劳动的号子震天响,来自全县的15万治水大军,团结协作,摆开了气壮山河的水利兴修大会战战场,掀起第二次治淮高潮。”这是高永康细心存留的自己于1991年12月5日的《皖西报》2版发表的《千军万马 气壮山河——霍邱城西湖水利工地剪影》一文中所描写的水利冬修工地场景。

  “那时候,工程修建全靠人工,我当时穿梭在火热的劳动工地上,壮观、宏伟的会战场面,移山填海的气势,无不使人为之振奋,数不尽的庵棚,数不尽的红旗,黑压压的人流延续20多公里,很多时候,天还未亮,劳动的号子就已经响起,夜晚,仍然能看到劳动人民在大堤上培土。”高永康打开了回忆的匣子,那一年,六安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全市水毁工程3400多处,洪水过后,组织了冬修突击队,每天投入30万劳动力,日夜奋战在冬修工地上,文章就是当时在工地上所见所感.

  至今,高永康还记得三四十年前水利工程建设时“咣当、咣当”人力敲击声音。“其实,水利工程建设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发展水平紧密关联,施工方式上可分为全部人力或畜力、以人力为主辅以施工机械参与建设、机械化施工为主辅以人力参与这三个不同阶段。”现在,走在任何一个水利工程项目工地,40年前人山人海的盛大场面早已不见。如果不是来来往往的运输机、挖掘机、推土机等机械设备,实在难以想象如此平静的工地是在建设水利工程。“以往的大坝碾压工作,需要使用人力或畜力把笨重的石碾在坝面上来回拖动几遍或十几遍,才能完成大坝填土层的碾压,而现在直接使用机械碾压,不仅提高了工效而且效果更好使用更方便,只需要很少的人力来操纵这些机械化设备,便能够使工程建设正常开展。”

  遥想当年,沿淮地区人民每逢汛期都饱受水患之苦,经常是良田欠收,举家流浪。曾任六安地区防汛办公室主任的高永康不禁感慨万千。“过去的水利条件不是很好,北边淮河经常有水灾,比如说1986年、1991年都发大水,因为过去淮河堤防的标准并不是很高,所以只要淮河上有风吹草动,我们水利人就必须跑到第一线。”高永康对淮河洪涝灾害记忆深刻,千里淮河是温柔的母亲河,用她那甜美的乳汁无私地哺育着千万淮河儿女。但是每到汛期,淮河就成为“防汛人”的一块“心病”,“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山里洪水来得快去得也快,可是淮河流域一旦发洪水,退去很慢,最长时候我在淮河边上坚守了2个多月,令人难忘。”

  而更令高永康想不到的是昔日的水患之地如今变成了风景秀丽的国家级4A风景区,沿淮的群众也过上了“风平浪静”的幸福生活。曾几何时,一提到临淮岗,大家都会撇撇嘴、摇摇头,说“那地方是穷窝,淮河一发大水,家都冲没了。”忽然几十载,临淮岗面貌焕然一新,完成了破茧成蝶的转变,成为国家4A级风景区,农民公园登高望远,水利工程宏伟壮观,淮河主道银带蜿蜒,是游客观光游览、休闲养生之地。

  为制服水患,国家启动了治淮计划,先后实施了临淮岗水利枢纽工程等治淮多项骨干工程建设以及行蓄洪区移民迁建系列项目。2001年兴建的治淮19项骨干工程之一的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总投资22.67亿元,是淮河干流迄今为止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它的建成在治淮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按百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千年一遇洪水标准校核,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对完善淮河流域防洪体系,促进流域水资源合理利用调度,保障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高永康告诉记者,改革开放40年来,国家对水利投入加大,淮河上面几处退建,河堤都是混凝土护坡,现在的淮河河床宽了,过水流量大了,尤其是临淮岗治理工程竣工后,让防洪保护区防洪标准由不足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极大保障了流域内防洪安全。“过去,霍邱县特别是朱港乡老百姓都住在堤上,洪水一上来的时候人心惶惶,大人小孩端着饭碗都去看着淮河水上来了没有,很不放心。现在水再高,都是高标准的混凝土护坡,另外,城西湖进洪闸等一些设施到了一定程度时候可以进洪,下游就可以保住了。” 同时,现在水利规划上注重即实用又美观大方,工程建设后成景观带、风景区,和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相呼应,把“水患”变为“水利”。

  40年波澜壮阔,40年沧桑巨变。其实, 无论是从“人山人海”到“平静的工地”,还是从水“患”之地到水“利”风景的改变,都是改革开放水利事业发展的成果。改革开放以来,六安市抢抓国家新一轮水利兴修重大机遇,大力实施治水安民、兴水富民战略,坚持不懈兴水利,矢志不渝保安澜,编制实施全市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灾后水利建设总体规划(2016-2030)和防洪薄弱环节建设三年行动方案,近五年来,共完成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投资57.4亿元。列入国家投资的淠河治理、史灌河治理、淮干临王段一般堤防加固、城西湖进洪闸等大中型水闸除险加固等项目基本完成。新列入国家、省防洪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计划的项目473个,投资39.6亿元,正在有序推进。围绕进一步治淮,淮河流域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工程、沿淮行蓄洪区等其他洼地治理工程等项目正在抓紧推进前期工作。农村水利建设全面提速,五年来,累计完成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92.77亿元。河库水质逐年提高,水土流失逐年减少,建成国家级水利风景区10个,省级水利风景区5个,数量居全省第一。

  经过40年来的不断投入和持续建设,全市各地扎实推进新一轮治淮、重要支流治理、中小河流治理、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水利泵站改造提升建设,深挖塘、清沟渠,稳步实施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全市水利事业取得了蓬勃发展,逐步建成了遇洪能防、遇涝能排、遇旱能灌的防洪除涝减灾体系,为流域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幸福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在治水安澜的伟大实践中谱写了壮丽篇章。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8年8月14日
宋金婷 赵百营
责任编辑:罗景月
相关新闻
 
海河水利委员会卫运河治理工程荣获全国水利建设工程文明工地称号
中国水电五局阿尔塔什大坝项目部智慧化手段建设“新疆三峡”
福建“一闸三线”平潭段陆地管道工程全线动工
深汕特别合作区水资源和供水保障工程正式启动
广西百色水库灌区工程可研报告获批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