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站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安徽水利:把脉江河新跨越
 
分享到:
2013-05-17
 

  中国水利网站 通讯员 李玮 记者 夏热轩 报道

    五月的江淮大地,青山如黛,碧水荡波,呈现出无限的生机和希望。

  自2011年中央部署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以来,安徽水利工作迈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如今,站在两周年的节点上回望,“水利安徽”战略的梦想,正一步步由规划蓝图走向美好现实。

  新规划——跨越发展

  安徽河流湖泊星罗棋布,河道水网纵横交错。万里长江滔滔东去,千里淮河奔腾而下,将安徽天然划分为淮北、江淮之间、江南三大区域。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安徽人民,为谋生存、求发展,同水旱灾害作出了坚持不懈的斗争,形成了重视水利的优良传统。

  在中央一系列水利政策的基础上,安徽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水利安徽”战略,以“治水保安、兴水富民”为核心,构建完善防灾减灾、水资源保障、水生态保护、水利信息化和水利公共管理服务“五大体系”。

  省政府出台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若干措施的意见》,量身定做了“十条政策”。省直有关单位及金融机构将水利作为重点支持对象,相继出台支持水利发展的政策文件。省地税局联合省财政厅、省国税局,落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运营税收优惠政策。省物价局规定,对规划范围内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执行农业生产用电价格。

  2012年各级财政对水利投入总额143亿元,比2011年增长17%。政策机遇集中叠加,利好效应逐步释放。安徽水利工作迎来千载难逢的黄金发展期。

  两年间,两大千亿规划先后付诸实施。完成水资源综合规划、长江流域综合规划、淮河流域综合规划、巢湖流域防洪规划、长江干流洲滩圩垸治理规划、引江济淮工程规划等37项重点规划。

  两年间,全省水资源配置大格局初显雏形。引江济淮工程完成规划上报,淮水北调工程完成项目建议书上报,一项项前期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一道道手续正紧张有序地开展,水资源配置的格局正逐渐由蓝图走向现实。

  大建设——转型发展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气候条件,旱涝灾害仍然是全省的心腹大患,水利设施薄弱仍是明显的短板,综合工程建设必须快马加鞭,奋起直追。

  在长江下游青弋江分洪道工程现场,数百台推土机和挖掘机同时作业,轰鸣的作业声在几里外都能听见,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彰显出工程建设的豪迈手笔。

  一个个规模水厂建成通水,全省累计解决200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受益区农民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发生“革命性”变化。

  一座座水库完成除险加固,全省累计完成各类病险水库除险加固2899座,加固后的水库大坝摘掉了病险的帽子,以崭新的英姿,进入全面发挥效益的新阶段。

  一条条中小河流完成治理任务,累计治理河道长度1177公里,保障462万人、441万亩农田的防洪安全,发挥了河流供水、灌溉、生态等多种功能。

  纵向比,当自豪。横向比,更警醒。在千帆竞发的发展大潮中,安徽不骄不躁,奋力攀高。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纪冰强调:“2013年,全年力争省以上项目投资计划超过130亿元,县以下农田水利建设筹资超过65亿元。”

  重改革——创新发展

  对于安徽来说,粮食大省的称号,不仅意味着荣誉,更意味着粮食安全的责任。在小农水项目区,一处处整齐坚固的堰坝、一条条哗哗流水的渠道、一口口水清岸绿的山塘,一群群田间忙碌的农民,勾勒出一派春耕生产的景象。得益于中央的政策,三批55个小农水重点县,覆盖了全省的粮食主产区。项目区适度新建塘坝、小型灌排泵站、引水堰闸等小型水源工程,发展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为粮食高产稳产打下了基础。

  有了工程的平台,还要搭建制度的平台,让多头流通的涉水资金发挥1+1>2的效应。在创新中诞生的农田水利规划委员会制度,开启了从分散投入向整合投入的历史性转变。

  高规格的推动,高体量的投入,高标准的建设,使农田水利建设从低谷中跃升。各地还打造了一批“亲水宜居、水清岸绿;渠通河畅、灌排自如”的农村水利工程,涌现了金安区木南、固镇县连成等项目,成为全省农村水利的典范之作。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凭借着这种敢为人先、敢闯敢试的拼劲,省水利厅开展“抓试点、树典型”工作,总结推广12类14个县单项试点示范,评比表彰“水利改革创新奖”。从节水型社会建设到抗旱服务队试点,从塘坝扩挖到机井建设,这些单项的试点工作,让最基层的县区找到着力的支点,一举带动和促进了水利工作。

  今年,安徽按照“产权有归属,管理有载体,运行有机制,工程有效益”的要求,创新小型农田水利管护机制,重点培育新型管理服务组织,着力破解管护主体不明、责任不清、机制不全、管理不善等问题,力争“一年试点、两年推广、三年见成效”。同时,水利现代化建设试点、专业化灌溉服务组织建设试点、“水生态文明城市(镇)”和“水环境优美乡村”建设试点工作全面启动。

  在省级层面,省政府将水利改革发展实绩纳入对各市政府的绩效考核,涵盖了工程建设、水利投入、用水效率等核心内容。通过严格的考核,督促各级地方政府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把水利改革发展牢牢抓在手上。

  强基层——稳步发展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特别是基层站所,大都处在较为偏僻的乡镇,基层职工长期工作生活在艰苦的环境之中。

  省水利厅党组掷地有声:关心基层水利单位发展,进一步改善基层水利职工生产、生活条件,一定要让他们共享水利改革发展成果,使他们在基层安心工作。

  推进水管体制改革, 通过资金奖补,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厅直系统部分基层单位率先实现四有:有工作用房和生活住房、有安全饮用水、有厨卫浴设施、有办公电脑和生活电器。

  水利工程以焕然一新的面貌,守护在江河之滨。与此同时,工程精细化管理从试点到全面铺开,在全省形成了争先进位的良好态势。

  在政策支持有力、经费保障落实、待遇条件改善的大好形势下,基层水利管理服务质量明显提升。在抗击台风暴雨的时刻,在防汛抗洪抢险的前线,在波峰浪谷测流的关口,水利职工展现了“献身、负责、求实”的行业精神,赢得社会的广泛赞誉。

  江河奔流,潮涌澎湃。在水利这项造福民生的崇高事业中,安徽水利人正用激情和梦想,书写着江河安澜的崭新篇章。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3年5月17日

李玮 夏热轩
责任编辑:李爽
相关新闻
 
安徽优化水利建设市场营商环境
从“管得了”到“管得好”的跨越
安徽省引江济淮二期工程(水利部分)初设报告获批
安徽:下好预警“先手棋” 打好防御“主动仗”
安徽天长市:改造小库塘 建好小水源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 业务联系:010-63205282 举报电话:010-63205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