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城淀共生共荣的雄安实践——来自河北雄安新区的蹲点调研报告
 
分享到:
2019-06-20

  □本报记者 石珊珊

  “宝宝跟我说,‘我来到白洋淀啦!’”镜头前,年轻的妈妈正用手机记录着孩子咿呀学语的过程,他们的身后,是一望无际的白洋淀。

  作为华北最大的湿地生态系统,白洋淀被喻为“华北之肾”,是华北地区的“空调器”和“晴雨表”。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外发布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白洋淀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这里将成为雄安新区重要的生态空间和核心水系。 

  如今,雄安新区已经设立2周年。2年时间里,白洋淀发生了哪些变化?这颗“华北明珠”是否焕发新颜?周边居民的生活有什么改变?近日,记者走进雄安,实地蹲点调研白洋淀生态治理情况。 

  新区70%的面积是蓝绿空间

  自设立之初,雄安新区就肩负着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探索未来城市发展路径模式的历史使命。在新区的规划编制中,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一直被摆在重要位置。据了解,新区70%的面积是蓝绿空间,只有30%用于开发建设。

  经过1000余名专家、200多支团队、2500多名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目前,雄安新区“1(纲要)+4(综合性规划)+26(专项规划)”规划体系已经形成。作为4个综合性规划之一,《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2018—2035年)》是白洋淀治理的纲领性文件,于2018年12月底批准实施。

  白洋淀的水生态环境是雄安新区进行总体城市设计的重要依托。据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局副局长李彤介绍,在起步区城市设计方案中,淀泊风光是非常重要也是独具特色的一个设计元素。“我们按照‘中华风范、淀泊风光、创新风尚’来塑造城市风貌,构建出‘一方城、两轴线、五组团、十景苑、百花田、千年林、万顷波’的起步区城市空间意象和城淀相望的启动区格局。”李彤说。

  根据起步区控制性规划,起步区总体空间格局为“北城、中苑、南淀”,其中“南淀”即在南部临白洋淀区域,通过控制开发建设,实现减量发展;沿防洪堤建设生态林带,严禁城市建设贴近白洋淀生态水域;结合防洪设施改造提升,建设生态堤防;利用白洋淀生态资源和燕南长城遗址文化资源,塑造传承特色文化、展现生态景观、保障防洪安全的白洋淀滨水岸线。

  不治理好白洋淀,总成绩就是零分

  初夏的白洋淀,“铜墙铁壁”般的荷花还未登场,生机蓬勃的芦苇是此时的主人公。放眼望去,随风摇曳的芦苇漾起缕缕涟漪,密密层层绵延至天际,电影《小兵张嘎》中那片上演过惊心动魄故事的芦苇荡仿佛就在眼前。

  然而,白洋淀并非一直这么浩渺和浪漫,干涸、污染严重等问题曾一度让这颗“华北明珠”黯然失色。雄安新区规划面积1770平方公里,其中白洋淀面积占近五分之一。作为大后方和核心水系,白洋淀治理是规划建设好雄安新区绕不过去、回避不了的重大问题。

  一场场针对白洋淀生态治理的战役陆续打响。

  控源截污是第一步,雄安找准问题根源、把握问题关键,向多年污染顽疾出手。安新县曾经是中国北方最大的羽绒生产加工集散地,羽绒产业是当地支柱产业之一,但与之伴随的是羽绒业带来的环境污染,污水直排现象多年难以根治。新区设立后,强化对重污染涉水企业清出整治和监管工作,2018年关闭了73家羽绒企业涉水工序,并积极引导涉水企业转型升级或搬迁退出,消除了涉水羽绒企业的水污染风险。与此同时,新区全面排查整治辖区纳污坑塘和黑臭水体,进行河道垃圾和排污口清理整治,对畜禽养殖污染进行综合整治,彻底清理围堤围埝,退出水产养殖……一系列治理组合拳下,白洋淀水质得到明显提升,由劣Ⅴ类改善到Ⅳ类。

  水不仅要净起来,还要“丰”起来。2018年,白洋淀共实施了5次补水过程,累计补水约1.8亿立方米,白洋淀水位达到了近年来新高。2019年2月1日启动实施的冬季引黄入冀补淀调水,再次补水4000余万立方米,黄河水成为白洋淀生态补水的重要稳定水源,白洋淀引黄泵站也成为新区设立后的首个永久性水利工程。

  “白洋淀淀区主要污染物总磷、氨氮浓度同比下降35.16%、45.45%,水质改善到IV类。”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吴海梅用一组数据直观说明白洋淀综合整治取得的成效。

  现在大家越来越环保了

  今年50岁的管大姐家住安新县大阳村,自小在白洋淀旁长大的她见证了这里一点一滴的变化。“现在水清多了,我们一家人经常来这边玩儿,码头还有好多附近的村民跳广场舞,可热闹了。”

  水清了,不仅是老百姓有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借助白洋淀水生态环境的改善,当地旅游业也走上了发展快车道。

  风光秀美的白洋淀,有着华北地区难得一见的水乡风貌,《荷花淀》《小兵张嘎》《雁翎队》等文学作品深入人心,又给白洋淀增添了一股浓郁的传奇色彩。雄安新区设立后,白洋淀水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优美的水环境和丰富的人文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一睹白洋淀新风采,旅游人数从2016年的120万激增到2018年的250余万。

  旅游业的飞跃式发展带动了周边经济,但也不禁让人疑问:这是否会给白洋淀生态环境带来较大负担?

  对这个问题,新区早有准备。“水是白洋淀旅游业发展的生命线。”安新县文化旅游局副局长张克信表示,“每个旅游景点开设的前提条件就是污水处理设施完善、排放达标。”在此基础上,安新县安排了数量充足的保洁员进行日常清理垃圾,还成立了30人左右的水上保洁专业人员,通过实行网格化管理,确保各个水域的垃圾能得到及时清理。“这几年游客的文明素质也有很大提升,乱扔垃圾的现象少多了。”张克信说。

  绿色环保理念的普及不仅仅体现在游客身上。乘船前往采访地的过程中,船长姚师傅谈起近几年的变化,他说除了水质越来越好,最大的变化就是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现在我们越来越环保了,你看我开的就是燃气船,污染很小。”姚师傅说,“现在白洋淀里基本都是燃气船和手摇船,燃油船越来越少了。”

  白洋淀水域面积的逐渐扩大也为未来新区有可能出现的“城市病”打下了预防针。作为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白洋淀水体面积大,年蒸发量高,可有效改善新区温湿状况,减轻城市热岛效应。同时,白洋淀蓄水空间初步增大,可以在暴雨和河流涨水期储存过量的降水,调蓄洪水资源,减少城市发生内涝的可能,干旱时期也可蓄洪防旱,降低干旱发生率。

  设立2年来,雄安新区以不留退路、改革突破、坚决问责的决心,高标准、严要求推进白洋淀生态治理各项工作,全面提升白洋淀生态环境质量,探索出一条城淀共生共荣的雄安之路。如今,随着白洋淀碧波万顷、荷红苇绿水域景观的逐步重现,白洋淀“华北之肾”的功能将得以恢复,雄安新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城市格局也将一步步从伟大蓝图成为现实!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9年6月20日

石珊珊
责任编辑:段玲玲
相关新闻
 
以河为媒 引领生态修复新绿脉——山东新泰市柴汶河全域治理模式探索实践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护水养山蹚出好日子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寻访“新中国第一坝”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让世界了解长江 让长江走向世界
历史的天空将永远镌刻他们的名字——探访中国“两弹城”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