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生态水网润梨乡
——河北魏县环城水系建设走笔

  □本站记者  聂生勇  马晓媛  祝丽敏  齐婕  通讯员  杜国民

  河湾纵横,碧波潆洄,小桥流水,绿树掩映。5月中旬,我们在河北省邯郸市魏县这个北方平原县城,惊喜地体验到江南水乡的韵味。

  魏县地处河北省最南端,历史上曾是战国七雄之一魏国的都城,境内有漳河、卫河两条自然河道。

  初夏的冀南大地,杨柳依依,苍翠欲滴。登上高高的礼贤台(魏文侯曾在这里三拜孔子再传弟子段干木为师,尊贤纳士,富国强兵),眼前是几百亩环台的开阔湖面和如海水般延展至天际的成片成片的梨树。

  “以前魏县可不是这样。”指着眼前碧波荡漾的漳河湾,魏县东代固乡翟小庄村民翟俊说,这里曾经是尘沙飞扬、垃圾成堆的漳河故道,而魏县也曾是河流干涸、湿地减少、坑塘平毁的旱城。

  是环城水系建设工程,改变了魏县干旱破旧面貌,使这座千年古城、鸭梨之乡由旱城变为水城,如凤凰涅槃而重生。

  2008年起,魏县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充分利用邯郸市生态水网工程建设、引黄入邯和卫河长年不断流的便利条件,以围绕县城的20万亩梨园为依托,大力实施了以“五河一湾、五湖一源、三十六桥景观”为主要内容的环城水系建设工程,开挖疏通了兴源河、益民河、玉泉河、长安河、漳河湾、金龟湖、民有湖、景观湖等18条(个)河湖,建成了河湖相连的环城水系66公里、景观桥36座,形成生态水面9000多亩。同时建设了污水处理厂,对全城所有的污水管道进行了整治,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通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后达标排放。

  通过环城水系建设,县城东部昔日污水横流的东风渠变成了水清岸绿的兴源河,县城北部异味扑鼻的臭水坑变成了碧波荡漾的民有湖和漳河湾,城南污泥淤塞的排水渠变成了景观秀丽的益民河,城西新开挖了宛若长龙般的玉泉河,由此,形成了旱能灌、涝能排、平时是景观的“碧水绕龙城,城在梨园中”的秀美生态水系统、水景观。

  坐上水上游乐中心的快艇,穿行在宽阔的水面上,但见两岸是葱翠的林木、多彩的花木和一丛丛的芦苇护岸,岸边端坐着怡然自得的垂钓者,零星停放的轿车说明许多垂钓者是远道而来。岸上的景色和我们自己以及乘坐的快艇,都成为这水城的风景,真正亲身感受到了“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惬意。在金龟湖畔,我们了解到,水上游乐中心不但负责环城水系旅游观光业务,还承担着环城水系的维护管理职责。

  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高立刚介绍,魏县依托环城生态水系做大做好水文章,打造秀美景观,大力发展旅游业。仅2012年县第十二届梨文化旅游节和第二届“梨乡水城·魏都杯”全国龙舟邀请赛期间,就接待外地游客210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收入2000余万元。

  “目前全县骨干河渠通水长度达到126公里,每年引蓄黄河、卫河、岳城水库水近8000万立方米,同时还提引全国大型灌区——军留灌区的余水。全县境内实现了河渠环绕、碧水映城、野鸭嬉戏、白鹭翔飞的水乡景观。”县水利局总工程师王洪成娓娓道来。

  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不仅美化了环境,还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稳定的水源保证,并且有效补充了地下水。

  在兴源河边,我们参观了一座抽水泵站。该泵站通过抽取河旁渗井里的水灌溉农田,泵站周边是籽粒饱满的麦田。据悉,三年来,魏县依托河道、水渠建起了22座泵站,可浇地10万多亩。到“十二五”末,将在沿河沿渠建设这样的小型扬水泵站近百座,控制灌溉面积可达50多万亩。

  2011年,在遭遇百年不遇春旱的情况下,魏县利用河湖水系灌溉农田126万亩次,不但节省浇地成本3600万元,还使亩产增加76公斤,为邯郸市吨粮县建设和粮食生产“九连增”做出了积极贡献。

  “大规模的河湖水系建设,涵养了水源,减少了地下水开采,每年减采地下水近1亿立方米。”魏县水利局水资源管理办公室主任常海刚告诉我们,“全县的地下水水位上世纪80年代初至2007年平均每年下降0.8米,这几年不但实现了止跌,还每年回升2.6米。”

  有水,有桥,有树,有景。如今的魏县,每年一级空气质量天数310多天。环境的改善,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县城人口已由过去的七八万剧增至20多万。现在一早一晚锻炼的人越来越多,在河湖岸边、亲水平台、广场游园,我们见到唱歌的、跳舞的、练剑的、钓鱼的、打太极拳的、散步慢跑的、拍摄婚纱照的,比比皆是,处处透着生机与活力,人人脸上洋溢着轻松欢快的笑容。“到了梨花盛开的季节,魏县到处是‘香雪海’,各地来的人更是多了去了!”正在河边热身的太极拳爱好者王曙光不无骄傲地说。

  生态水网润梨乡。环城水系建设使魏县这个千年古县、鸭梨之乡“旱城变水城,土城变绿城,小城变大城,沉寂到复兴”。

  “魏县,已成为邯郸市生态水网建设中最为璀璨的一颗明珠。”邯郸市水利局办公室主任王洪春高兴地说。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3年6月3日

  

        
责任编辑:李爽


  相关新闻: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5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