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江苏徐州:一个矿都生态转变的童话

  □本站记者 吴卿凤 通讯员 孙文昀

  对于祖祖辈辈生活在贾汪区的农民老郑眼中,潘安湖的水格外清澈,空气格外怡爽,连周围的一草一木都透着些灵动的气息。一片曾经整日灰蒙蒙的煤矿塌陷区,如今已然修复成5平方公里的生态湿地公园,怎不叫人欣喜?走在徐州,山水绕城、河清水秀的城市风貌仿佛置身江南。一度饱受沙尘、大气、水污染之殇的城市如今彻底改变了模样。用当地老百姓的话来说:“徐州的环境真的变了。”

  生态整治

  彭城河道改头换面

  20世纪80年代后期,因忽视生态保护,徐州的故黄河由清澈变为一条脏、乱、差、臭的河道,直接影响两岸居民的日常生活。

  骨鲠在喉,改变刻不容缓。自2006年起,水利部门分3个阶段,历时5年,先后对55.4公里的污染河道进行综合整治,累计投资4.2亿元。规划建设了总面积约8.2平方公里、水域面积1.3平方公里的故黄河景区;2010年,景区晋级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不仅是故黄河,在完成12公里的奎河河道清淤、扩挖、绿化后,打造引黄济奎工程,巧妙利用已建工程,翻引运河水进入故黄河,再入奎河,实现运河、故黄河和奎河的互连互通。“我住的房子已经是滨河景观房了,不断升值呢!”一位在河边锻炼的居民笑着告诉记者。

  此外,利用微山湖、京杭运河优质水体补水换水4000万立方米,市区的黑臭河道全面消除。清水洗去了包裹着徐州城的煤灰淤泥,疏通了市内的命脉河道,使旧彭城“改头换面”。

  七湖绕城

  水环境提升城市品位

  2002年,徐州云龙湖风景区被评为国家级风景区,将其打造成一张著名的生态城市名片。

  云龙湖广阔的水面烟波浩渺,银光闪烁,湖水拍击着岸边的亲水平台,与音乐厅、湖滨餐厅等建筑遥相呼应。远处的雕塑、艺术馆、商业街林立,增添了一分都市的现代气息。“这里的水质基本达到了Ⅲ类水,冬泳爱好者会定期在这里组织活动。”徐州市水利局办公室顾宏威介绍说。

  从1998年实施云龙湖大坝除险加固开始,在提升防洪能力的前提下,市民广场、艺术馆、音乐厅等景点陆续建成开放。2012年5月,珠山景区亮相,五斗瀑布旁儿童戏水嬉闹,沉水长廊内游人如织,退建复绿、还绿于民的生态理念已经从纸上跃然变成了现实。

  在潘安湖湿地公园,刚建成即迎来了47万名游客,长期采矿形成的塌陷区多年来一直被废弃于此,如今开发成湿地公园变废为宝,既合理利用了土地资源,又为城市开辟了新景点。提起“留守湿地”的原因,导游小李笑道:“环境美了,在这园子里工作能养人。”这样的煤矿塌陷区,类似的改造设计,徐州还有很多。

  以云龙湖为开端,徐州逐渐形成了云龙湖、大龙湖、九里湖、吕梁湖、潘安湖、庆安水库、高塘水库等七湖绕城的生态水景。水环境的改善,给居民提供了更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也提升了徐州的城市品位。

  集中治污

  水务一体化助力生态建设

  作为四省交界的徐州,是国家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的重点区域。由于历史欠账多,城市水污染防治工作任务繁重。新工业、新能源城市徐州,如何确保不重蹈工业污染的覆辙?水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如何兼顾?一个个问题摆在了徐州人面前。

  2010年年初,市委、市政府决策成立市水务局,将城市供水、排水、污水处理等职责全部划入其中,实现涉水事务统一管理。

  水务一体化改革,使城市污水处理和污染防治能力进一步提高。“十一五”期间,徐州市累计投资40余亿元,用于水污染防治工作。全市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能力由2005年的47万吨/日提高到103万吨/日,污水集中处理率提高到85%以上;其中市区新建7座污水处理厂,新铺设污水管网102公里,日处理污水能力从29.5万吨提升到49.5万吨;重点河流水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南水北调6个断面和淮河流域2个出省断面水质达到国家、省级考核标准,市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连续8年达100%。

  清水环古苑,欢歌绕城郭。一个水美宜居的生态新城,正悄然崛起。徐州,正在向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靠近,向融合历史精华与现代文明为一体的山水园林城市靠近,不断书写出一段古城生态转变的童话。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3年5月7日

        
吴卿凤 孙文昀


  相关新闻: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5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