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激活老工业基地血脉的绿色乐章
——辽宁着力构建河湖健康生态体系

  □本报记者 罗兆军

  在辽宁14.8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流域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江河有4450条。在流域内人口增长、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下,河道的自然生态环境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和改变,甚至不堪重负。

  河道就像人体内的血管,如果全身的血管出现问题,将会影响整个肌体的健康。老工业基地期盼激活血脉。辽宁通过开展河道综合整治,构建河湖健康生态体系,恢复河流山清水秀的自然面貌和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从而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河道综合治理让沙海变林海

  辽河历来被辽宁人视为母亲河,辽河的生态环境恶化牵动着全省人民的心。早在2008年,辽宁省委、省政府筹划开展河道生态工程建设,让辽河及其两岸成为水清、草绿、林茂的绿色生态通道。《关于开展全省河道生态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辽宁省重点河流河道生态工程规划》相继出台实施,经过多年努力,全省完成重点河流生态建设面积100多万亩,建设了一批典型示范工程,河道沙化得到一定程度遏制,河流水质和水生态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河流面貌改观。

  2012年,辽宁加大对辽河干流、凌河及其支流治理的投入力度,实施了辽河支流、浑河、太子河、大辽河等河道综合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19.6万亩。采取“一清”“二封”“三护”“四调”的重点河道治理措施,清污、清淤、清垃圾551万立方米,封育河道116万亩,退耕7.34万亩。

  葱茏繁盛的草木、人水和谐的风光是辽宁人不断追寻的目标。通过河道综合整治,如今彰武县柳河县城段(部分)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林草覆盖率由治理前的21.4%提高到32.6%,过去的沙海变成了林海。据测算,目前年可减少沙源150万吨左右,当地农民在治理过程中逐步摆脱了贫困。

  在沈阳,浑河城市段7公里水域实现了通航,300多年前的“浑河晚渡”奇观再现,推动了沿岸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

  在朝阳,大凌河城市防洪堤防整修的同时,建成3000多亩的人工湖和1000多亩的风光绿化带。一项工程,一泓碧水,一片绿地,给这座十年九旱、惜水如金的城市增添了无限生机和活力。

  站在太子河本溪城市段堤防,看长河平滑如镜,鱼翔浅底;两岸堤路结合,廊道悠长。

  在营口的主城区、老边区、鲅鱼圈区,大清河、红旗河等9条河流改造纷纷动工、竣工,一条条新河水面宽阔、水流清澈,一道道新景精彩亮相、水韵再现……

  随着全省河道综合治理工程逐步推进,昔日的“龙须沟”正变成令人流连忘返的游览胜地。

  到“十二五”末,辽宁将开展治理项目194个,治理河道总长1908公里。2013年全省将投入12亿元,完成治理项目57个,治理河道总长795公里。

  体制机制改革凝心聚力促发展

  河道管理体制的改革被视为辽宁在加大河道综合整治中使出的“利剑”。

  2009年以来,辽河、凌河保护区管理局相继成立,内设保护区公安局,实行保护区管理局和省公安厅双重领导,承担着辽河、大小凌河河道建设与管理、水污染防治、生态保护、退耕绿化等职能。不仅如此,省委、省政府在省水利厅增设河务处,组建辽宁省江河流域管理局,加挂省水利厅水政监察局牌子,内设江河流域公安局,进一步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县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也成立相应河道建设管理机构,明确职能,实现了江河流域综合管理的全覆盖。截至2012年年底,全省8个市31个县(市)设立了专职水政监察机构,8个市20个县(市)设立了江河公安机构。

  《辽宁省辽河保护区条例》《辽宁省凌河保护区条例》颁布实施后,《辽宁省河道管理条例》目前已纳入立法计划,正在修订。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采砂管理规范性文件,河道采砂实行属地化管理,明确河道采砂管理费标准和提取使用办法,有效避免了国有资源的流失,拓宽了河道建设管理经费来源。

  伴随着体制机制的完善和法治体系的健全,辽宁水政监察局和江河流域公安局顺利开展了百日查处活动,40多起重点水事、河事违法案件得到彻底查处,打击和震慑了违法人员。2012年,全省出动执法人员3600余人次,查处水事案件927起,水事秩序持续向好。

  生态调水奏响绿色乐章

  冲污引清,以生态调水将自然之水还之于生态循环体系,不仅可有效缓解辽宁干旱缺水,还可在生态系统恢复、湿地保护、地下水回补、城市环境美化、水质改善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012年,辽宁水利部门统筹考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用水,在保证城市生活和工农业用水的前提下,开展了生态调水工程,结合关停重污染企业、限产、限排等其他过渡性措施,通过省直水库与河道联合调度,省直输水工程和水库联合调度,向辽河、浑河、太子河等河道调供水12亿立方米。

  通过生态调水,全省350个重要水功能区中已有231个水质达标。辽河、浑河、太子河、大辽河干流河道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根据辽宁省水文局监测结果,生态调水通过大流量冲推,换水排污效果明显,目前地表水达到Ⅳ类水质,下游农业灌区得到优质水供给,保证了高品质粮食作物的生产。

  随着更多治理措施的出台,辽宁的碧水蓝天将不断奏响绿色颂歌,越来越多人水和谐的美丽画卷将会映入人们的眼帘。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3年2月19日
        
罗兆军


  相关新闻: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513号